巧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思路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35087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123 大小:8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巧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巧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巧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巧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巧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思路(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巧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第一稿)- 1 -巧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思路巧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思路(非正式文本内部使用)(非正式文本内部使用)第一章第一章 巧家县旅游发展背景环境与总体评估巧家县旅游发展背景环境与总体评估巧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第一稿)- 2 -一、巧家县区位条件分析(一)地理区位巧家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西南部。地理位置东经 1025210326北纬 26322725,南北长 98 公里,东西宽 57 公里,总面积 3245 平方公里。金沙江环流于西北,境内流长 138 公里;牛栏江萦绕于东北,境内流长 81 公里。县境东北与昭阳区、鲁甸县隔牛栏江相望;西北沿金沙江与四川省

2、与会东、宁南、布拖、金阳四县毗邻;东南与东川市、会泽县接壤;地理位置较为便利,为发展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是滇东北旅游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交通区位巧家县城新华镇距省会昆明 626 千米,距西昌市 180 千米,距昭阳区 219千米。全县通车公路里程达 1766 千米。在建巧蒙公路,属二级公路,从东川过境线插入嵩待高速公路,计划 2006 年 3 月 30 日可通车。在建中的巧威公路、巧蒙公路以及通县公路可形成一个公路网,并与昆明、西昌等城市相连接。为巧家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旅游区位巧家地处滇东北,与四川省、会泽县、鲁甸县以及昭阳区相邻,地理位置优越。其大药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以药为特色的自然保护区。有比较优越的地理条件以及广阔的市场空间。是滇东北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文化区位巧家的堂琅文化具有较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朱提文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云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巧家是彝族、苗族、布依族等九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各民族文化在保持自己传统的同时又与其他民族相互融合,为旅游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民族文化背景和文化资源。二、自然环境条件(一)地质基础巧家县地壳相对稳定,灾害性山体滑坡也极为罕见。全县位于川滇走向构巧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第一稿)- 3 -造带北段东缘与其东侧滇东“多”字型构造的结合部。全县以山地为主,

4、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 98.9%。构造溶蚀、侵蚀地貌、侵蚀盆地(谷地)地貌、岩溶地貌、堆积地貌,各种地貌类型的地域组合千差万别,形成千姿百态的自然地域景观。(二)地势地貌巧家县属于云南高原东北部,境内以山地为主。因地壳运动,地面的风化侵蚀,地表特征多样,境内山岭重叠,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形成了药山、天花板、冲天槽子、仙人洞和天生桥等奇峰险地。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高低悬殊,不同海拔地区,四季间互交错,自然景观迥异。多样化的地貌景观成为巧家自然旅游资源的重要地理基础。(三)气候环境巧家县属于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受较低纬度和高差悬殊的地势等因素影响,其主要气候特点是:全年温热,冬季干燥,夏

5、秋湿润,垂直气候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 23.8 度,年日照平均 1889.5 小时,年平均降雨量 1034.15 毫米。从总体上看,本地区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是理想的旅游气候类型。由于地势起伏较大,境内的气候具有立体式气候的特点,包括从南亚热带气候、中亚热带气候和温带气候,游客可以体验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气候类型。(四)水文条件巧家县境内有过境河三条:金沙江、牛栏江、以礼河。境内河流均属金沙江一、二级支流,其中径流面积大于 30 平方公里的 20 条,总长 649 公里。地下水多以泉水沿构造带和河谷切割最低年浸湿基面排泄加入河川径流。境内河流属山区型河流,坡陡流急,落差

6、大,水资源丰富。提供了充足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药山山顶有冰川湖泊几十个,景观独特。丰富的水资源也为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五)生物资源巧家县的生物资源比较丰富,珍稀动植物繁多。森林覆盖面积大,植被多为亚热带长绿阔叶林,高海拔地区为长绿针叶林以及草地。主要的珍惜植物有国家级保护植物珙桐、五针白皮松等,有珍稀动物豹、黑颈鹤等。丰富的生物资巧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第一稿)- 4 -源为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三、社会经济环境(一)历史沿革巧家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从县城出土的石板墓葬及其随葬品有鲜明的龙山文化的特征,充分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今县地沿金沙江沿岸就有先民定居。西汉建元

7、六年(公元前 135 年)置堂琅县;清道光四年(1824 年)置巧家厅,隶东川府;民国 2 年(1913 年) ,废府存县,改巧家厅为巧家县,初属滇东北道,后废道,直属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仍置巧家县,隶属云南省昭通专区。全县现设 19 个乡、镇,县人民政府驻地为新华镇。(二)人口和民族巧家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民族种类多,分布广,但是比例不大。其中彝族、布依族人数较多,但是民族氛围不够浓郁。每年农历 6 月初 6 是布依族的踏青节,会有 10002000 人自发到轿顶山草场去野炊、跳舞、搏击、赛马,一般会持续一周。有较大的开发市场。(三)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从区域经济发展条件来看,巧家拥有

8、独特的高原喀斯特旅游资源的优势,但是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存在着远离中心城市、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教育科技文化落后、人才短缺等劣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在省内处于中下水平。从产业结构来看,到 2004 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了 1000 元大关。粮经作物比例调整到了84:16。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一定优化。“金沙江第一漂”首漂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为推介巧家,提升巧家知名度、扩大巧家影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巧家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正在朝好的方向发展,特别是“金沙江第一漂”首漂活动,为巧家县旅游业作出了有力的宣传和铺垫。(

9、四) 基础设施巧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第一稿)- 5 -全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交通建设成效最为明显,蒙姑大寨的公路全面开工建设,通县公路、红东公路、巧威公路、崇溪进场公路相继竣工投入使用。到 2004 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 公里。水利工程方面,全县水利化程度达 %。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天保公益林建设 万亩,森林管护 万亩。农村电网覆盖范围不断扩展,到 2004 年底,全县通电覆盖率达 %。通信事业发展迅速,2004 年底,全县移动电话用户已达到 户。县城道路、自来水设施、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近年来也相应得到改善,这些都为巧家旅游业的良好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是巧家是国家级贫困县,各项基础设施

10、建设并不完善,仍然需要进一步改善。四、旅游发展现状评估(一)旅游业尚未起步、基础设施不完善巧家县的旅游业尚未起步,直至 年才正式成立了县旅游局。目前的旅游项目仅仅只是一些个体经营者针对当地人开设的一些如农家乐之类的简单娱乐项目。由于巧家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所以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县城仅有出租车30 辆;没有星级宾馆,一般的旅店收费标准为 50-60 元/间;餐馆虽然多,但是上档次的,有一定规模的还没有;旅游接待能力较差。目前,在当地旅游的只是当地人和少量邻县人。(二)资源开发不完善、特色不显著、产品单一巧家县旅游资源不够丰富,但是物种多样化突出,且相对集中,是发展旅游业的一大优势。按照国家旅游资源

11、普查规范标准来看,其旅游资源大类和类型齐全,即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古建筑类、休闲求知类等均有。但是目前很多自然资源尚为开发却先遭到当地居民的破坏,且部分资源破坏相当严重。对开发旅游业,带来了一定的不利条件,但是在人文资源方面,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文化堂琅文化。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为当地的旅游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巧家县有彝族、回族、布依族、苗族等九种少数民族,但是民族文化特色不明显,民族风情不突出。巧家县具有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的优势,但是由于破坏严重,并没有一个系统的体系,现在基本没有旅游商品。如,巧家比较著名的小碗红巧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第一稿)-

12、 6 -塘,一直保留了家庭生产的运做方式,没有一个专门的比较系统的生产机构,并且季节性较强;热带水果的种植虽然初步形成规模,但是还没有水果加工业,市场上水果业未进入科技化管理,并且部分水果还出现了品种退化的问题。需在今后的旅游开发和建设工作中重点解决。(三)历史文化有一定基础巧家县的堂琅文化历史悠久,从西汉开始就置堂琅县。堂琅文化与昭阳区的朱提文化相互呼应,承同一体系,但是又具有自己的特色。民间传说较为丰富,如,彝族的“彝族的六祖分支”等传说在滇文化的研究方面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也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但是由于历史遗迹遭到破坏,遗留下来的文物文献并不多,对今后的开发工作会带来一

13、定的影响。但是巧家县堂琅文化有很大的市场开发潜力,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广度和深度上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四)有一定的旅游开发管理机构,但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巧家县旅游管理机构、旅游开发机构均已设置,但是,管理机构同开发机构混为一体,权责、利益等关系均难于协调,造成管理和开发等工作的诸多不便。因此,今后要着力理顺管理体制,做到分工明确、权责明晰、关系理顺,形成良好的旅游开发和管理的体制政策环境。(五)交通状况仍是最大的制约因素总的说来,巧家县的交通设施状况在近年来有较大的改变。但是,县内大多数公路等级偏低,许多景点、景区可进入性较差,如进入赖石山草场的公路为沙石路面,多险要之处,在

14、雨季进入就比较困难;而通往轿顶山草场的公路只能到海拔 2000 米,再往上的 1400 米没有公路,可进入性较差。另外,在巧家县旅游可选择的交通方式单一,即以单一的公路交通为主,而且至今还没有一条高等级公路连通公路主干道,并连接周边城市和主要旅游景点。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景点、景区的可进入性,进而影响到游客出游的体验水平。五、旅游发展的 SWOT 分析(一)优势1、旅游资源的优势巧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第一稿)- 7 -巧家有着丰厚的堂琅文化和民族文化优势,是“堂琅文化”的重要代表地,同时也是彝族“六祖分支”的发生地。古文化及民族风情保持了其原有的原真性和神奇性,这使得巧家县的旅游资源具备了

15、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巧家有着神奇的药山,其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是巧家难得的绿色生态资源优势。巧家县地处亚热带气候区,有着良好的天然条件,物产极为丰富,地方名特产品众多,工业污染少,适宜走生态路和发展绿色产业。民族服饰和工艺品等旅游商品有待进一步开发。总之,丰富的物产为旅游的开发与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物质保障。巧家具有良好的绿色大气资源,巧家地处低纬度地带,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由于山高谷深,立体气候明显,气候类型多样,县内空气质量优异,保持了无污染的良好状况,是天然的“绿色氧吧” 。巧家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优势使得其具有较好的生态旅游开发条件。2、良好的旅游区位条件使巧家能够更广泛地开展地区间的合

16、作,形成区域联动的优势巧家处于滇东北红土高原旅游区范围之内,滇东北旅游区的红色旅游、红土地及小江泥石流等旅游项目的启动,无疑为巧家的旅游开发提供了大好机遇,有利于巧家县联合省内其他地方联动开发,有利于在市场争取客源并共享客源,有利于牵引巧家旅游开发的进行。3、旅游发展的后发优势巧家县旅游发展起步较晚,开发步伐较慢,开发中可以据此为优势,高度总结和借鉴其他地区旅游开发建设的各种经验,用一种最适合巧家特点的开发模式来推进巧家旅游的开发。这样就会减少一些无效投入,真正走出一条低成本高效益开发旅游的全新发展模式。(二)劣势1、交通条件较差,可进入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巧家距离省内主要的旅游集散中心相对较远,全县有一半的乡镇均处于崇山峻岭之中,交通极度落后,乡公路还没有一千米的柏油路,通乡公路均是土路或弹石路。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但受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公路养护困难大,致使乡村公路通车率低,晴通雨阻和季节性通车的情况较为突出。这样的交通条件状况造成游客出游不便,景区巧家县旅游发展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