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大全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35031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大全(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大全 布鲁纳的教育思想布鲁纳(1915-)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 教育过程(1960)、 论认知(1962)、 教学论探讨(1966)、 教育的适合性(1971)等。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间学科不仅是“学会什么“,更重 c 要的是“知道怎样处理”,即“学 会如何学习“。他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 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在布鲁纳看来,学习的 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知识的过程。他强调说:“人类学习中似乎有个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像发 现一样,是尽力探索情景的机会。“因此,

2、应该把发现学习作为儿童教学的主要方法,以鼓 励儿童去发现知识的奥秘,去掌握学科的结构。关于发现学习,布鲁纳指出,“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都可以称为发 现学习。但学校中的发现学习不局限于对未知世界的发现,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凭借自己 的力量对人类文化知识的“再发现“。其实质就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 进行再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包括寻我正确结构和意义。“总之,在布鲁纳看来,发现 学习就是在学校条件下,引导儿童从所见的事物的表面现象去探索具有规律性的潜在结构 的一种学习途径。布鲁纳进一步研究并提出了促进发现学习的方法,一是鼓励儿童积极思考和探索。布 鲁纳认为,儿童是发

3、现学习的主体,因此,应鼓励儿童相信并依靠“自己的头脑“去思考、 发现和解决问题。二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布鲁纳认为,内在动机,特别是能力, 是儿童学习的推动力,应启发儿童把学习与日后的生活联系起来,以发现为奖励,自主地 学习,逐步培养和形成学习的行为和习惯。三是注意新旧知识的相容性。布鲁纳认为,采 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促使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把新知识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成为自己的知识。四是培养学生运用假设、对照、 操作的发现技能。布鲁纳认为,培养学生发现的技能,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 有效的组织,有助于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而且有利于提

4、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 发现学习。杜威的教育思想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一)论教育本质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 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 “学校即社会“。1、“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 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 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 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

5、就是生长。“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 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 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2、“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 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 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 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 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

6、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杜威又认为,学校作 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 3 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 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 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二)教学论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1、“从做中学“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 这个基本原则。由于人们最初 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 是关于怎样做 (howtodo)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 是“做“的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儿童

7、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 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入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 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 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在杜威看来,这也许标志着对于儿童一生有益的 一个转折点。但是,儿童所“做“的或参加的工作活动并不同于职业 教育。杜威指出,贯彻“从做中 学“的原则,会使学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员的影响更加生动、更加持久并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2、思维与教学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

8、所谓思维,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或者 说,教学过程中明智的经验方法。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思维,那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 验。因此,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作为一个思维过程,具体分成五个步骤,通称“思维五步“,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 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 杜威指出,这五个步骤的顺序并不是固定的。由“思维五步“出发,杜威认为,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 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 是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

9、加以整理和排列; 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防。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称之为“教学五步“。在杜威看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儿童可以学到创造知识以应付需求的方法。但是,他 也承认,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三)论儿童与教师尽管杜威并不是“儿童中心“思想的首创者,但是,他是赞同“儿童中心“思想的。其最 典型的一段话是:“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政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 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是中 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从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做法出发,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使得 一切主要是为儿童

10、的而不是为教师的。因为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 的,所以,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杜威强调说,“我们必须站 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在强调“儿童中心“思想的同时,杜威并不同意教师采取“放手“的政策。他认为,教师 如果采取对儿童予以放任的态度,实际上就是放弃他们的指导责任。在杜威看来,要么从 外面强加于儿童,要么让儿童完全放任自流,两者都是根本错误的。由于教育过程是儿童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他们双方真正合作的过程,因此,在 教育过程中儿童与教师之间的接触更亲密,从而使得儿童更多地受到教师的指导。杜威说, “教师作为集体的成员,具有更成熟

11、的、更丰富的经验以及更清楚地看到任何所提示的设计 中继续发展的种种可能,不仅是有权而且有责任提出活动的方针。“在他看来,教师不仅应 该给儿童提供生长的适当机会和条件,而且应该观察儿童的生长并给以真正的引导。杜威还特别强调了教师的社会职能。那就是:“教师不是简单地从事于训练一个人,而 且从事于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认识到他所从事的职业的尊严。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17761841)是德国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主知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 人物。主要著作有:普通教育学(1806)和教育学讲授纲要(1835)等。1、教学阶段论要理解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论,首先有必要了解他的“

12、专心“和“审思“这两个概念。所 谓“专心“,是指在某一时间内只专心研究某一个东西而不考虑其他东西。没有专心,就不 能正确和透彻地把握、领会“一切值得注意、值得思考、值得感受的事物“。所谓“审思“, 是指把一个又一个“专心活动“统一起来。赫尔巴特说,“我们所要求的专心活动不能同时发 生,它们必须逐个产生。首先是一种专心活动,接着再有另一种专心活动,然后它们才在 审思中汇合起来!人必须有无数次这种从一种专心活动过渡到另一种专心活动去的变迁, 然后才会有丰富的审思活动,才能随心所欲地返回到每一种专心活动中去。赫尔巴特认为,教师应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学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 行教学。他把教学

13、过程分成 4 个连续的阶段:一是明了。指教师讲解新教材,把教材分解为许多部分,提示给学生,便学生领悟和 掌握。这时,学生的心理处于“静止的专心“状态。教师适宜于“采用简短的、尽可能易理解 的语句进行讲解,“而在讲解之后,立即让一些学生(而不是全部学生)确切地重复出来,这 常常是适用的方法“。二是联想。指通过师生谈话把新旧观念结合起来。教学的任务是把前一阶段教师所提 示的新观念和学生意识中原有的旧观念结合起来。这是统觉的初级阶段。这时,学生的心理表现为动态的人专心“。“自由交谈是联想的最好方法,因为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机会去尝 试作出偶然的联想,而这种联想对他来说恰恰是最轻而易举的,最不费力气的,同

14、时可以 获得机会去改变这种联想,使之多样化,并按他自己的方式掌握已学过的东西。“三是系统。指在教师指导下寻找结论和规则,使观念系统化,形成概念。这是统觉的 继续。这时,学生的心理处于“静止的审思“状,而这种审思可以使学生“看到许多事物的关 系“,“把每个个别事物看成是这种关系的一个成分,并处在恰当的位置上“。教师要采用“ 连贯的陈述方法“,要“通过突出主要思想使学生感觉到系统知识的优点,并通过较大的完 整性增加知识的总量“。四是方法。指通过练习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 这时学生的心理表现为动态的 “审思“。教学万法主要是让学生做作业、写文章与修改等。2、教育性教

15、学在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系统地提出并论证了“教育性教学“的思想, 把教学作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手段。他强调说:“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 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 无教育的教学,一样“。在赫尔巴特看来,教学如果没有进 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或者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 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道德教育之所以离不开教学,其原因就在于道德的培养离不开知识。 “愚蠢的人不可能是有德行的。“所以,要通过教学传授知识,形成各种道德观念,并在此 基础上使学生养成各种品德。3、训育赫尔巴特关于训育的概念是:“它与儿童的管理有共同的特征;它是直接对儿童的心

16、灵发 生影响的;它与教学共同的地方在于它们的目的都是培养。“换言之,训育是辅助教学进行 教育工作的,它要陶冶儿童的“道德性格“,并在儿童身上培养一种有利于教学的心理状态。赫尔巴特提出的训育方法有,一是限制。即要求儿童遵守规则。二是赞许(奖励)。“通 过应得的赞许给儿童以快乐,这是训育的出色的艺术。“三是责备。 。儿童、少年与青年, 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须习惯于忍受其所招致的责备并保持这种习惯,只要这种责备是恰如 其分的和可以理解的。“四是惩罚。 “谁耽误了时间,就让他失去享受;谁做坏了事,谁就 没有资格享受;谁不节制,谁就得到苦药;谁讲话,谁就被逐出教室,到那种每个人都听不 到他讲话的地方去;如此等等。“这种惩罚“可以起告诫与使人吃一堑长一智的作用“。五是建 立有益健康的生活制度。这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首要准备 “。赫尔巴特认为,管理和训育也是有区别的。管理所关心的是现在的作用,其手段一般 比较严厉。而训育“将注意到学生的未来,它表现为耐心,不是短促而尖锐的,而是延续的、 不断的、慢慢地深入人心的和渐渐地停止的,使人感觉到一种陶冶的力量。夸美纽斯的教育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