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试题: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岳麓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34962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试题: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复习试题: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复习试题: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复习试题: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复习试题: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习试题: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试题: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岳麓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单元测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 ”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A仁者爱人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2.有人说:“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 。其主要依据是 A.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的风气 B.儒家思想一直被古代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 C.儒家思想成为历代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D.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2、居主流地位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 易相成。 ”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4.孟子说:“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对上述言论 理解正确的是是对孔子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与发展其主张有利于当时 社会生产的发展,有进步意义客观地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 渴望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土地的思想 ABCD5.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 孩采取的态度是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

3、糊涂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6.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各项明显符合 法家主张的是 A.人性本恶,仁义教化 B.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万物虚无,祸福相倚7.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不包括 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 B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 出现 C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D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文化 影响深远8.我国古代的一位儒学大师认为,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 于父,妻妾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4、。 ”这位儒 学大师是9.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 ,认为“道之大原于天” ,主张“屈民而 伸君,屈君而伸天” 。由此可见,下列论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反应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B融合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和佛家思想丰富儒学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D新儒学主张“为政以德”的仁政爱民思想10.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 程” 。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 D.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 为妻纲”11.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

5、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 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 乱也”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 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12. 学者对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濂溪(周敦颐) 、二程种 种意見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而且组织一大系 统。 ”请问这位古人是 A.李贽 B.朱熹 C.王阳明 D.王夫之13.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他主要是( )A从统治

6、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 B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C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D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14.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文中的“良知” 是指 A内心世界B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D天的意志15.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是( )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是理 C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D纲常伦纪,即为天理16. 下列对宋明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注重人的自然欲求,张扬个性 B凸显人性尊严,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C注重气节、品德 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17.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环 境,最正确的评价是: A、

7、有利于封建统治 B、阻碍历史进步 C、都是片面的思想 D、都是进步的思想18.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 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如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提出了 A、博学于文,行已有耻 B、天命论、生知论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工商皆民生之本19. 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 ”这说明他 A.主张学以致用 B.反对封建专制 C.主张男女平等 D.对宋明理学深恶痛绝20. 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其思想与传 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彻底否定 B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

8、的藩篱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21. (12 分)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 且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 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 无欲而民自朴。 ”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 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 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

9、也。 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请回答: 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2 分)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 的核心 主张。 (4 分)(2)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2 分)(3)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2 分)原因是什么?(2 分)22. (12 分)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琴心相 挑,雪夜私奔。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寡妇“逾墙淫奔,无耻之尤” ;明末李贽 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 ” “当大喜,何耻为” 。对同事件,宋明理 学家和李贽评价却截然不同,请谈一谈你的看法。23. (16 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

10、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 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下面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6 分)言论言论 者思想核 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桀纣 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 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 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 天理存则人 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 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 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 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 谓良知也。 (2)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

11、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 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 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 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 ”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 指出儒家思想说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 (2 分)(3)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 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 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 大害者,君而已矣!”以上材料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 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

12、因。 (5 分)(4)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今天,我们应怎样正确的认识它?(3 分)答案 一、选择题 1、 解析:C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这件事情能容忍, 那还有哪件事情不能容忍!换句话说就是:这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了。不能够 容忍诸侯用天子的乐舞,不符合周礼。 2、解析:D 西汉董仲舒舒糅合法家、道家等的主张,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 想,提出“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大一统”思想,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 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官方统治思想,逐步成为中 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

13、 “要研究中国古 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 3、解析:A 仔细阅读材料,材料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这是道家的主张 4、解析:儒家的思想主要还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所以第四选项不选。故选 A。 5、解析:A 荀子认为性本恶,但是经过后天的教育能够由恶变善。 6、解析:B 以法家思想来统治,肯定胜过以往。A为儒家荀子思想,C为墨家墨 子思想,D为道家老子思想。 7、解析: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正是由于社会大变革 才出现的。 8、解析:B 仔细阅读材料,材料体现的是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9、解析: B 佛教是西汉末年才传入中国,故 B 肯定错误。10、解析:B 西汉董仲舒提

14、出“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思想,为皇权披上了 神圣的外衣,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 家思想成为官方统治思想,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及其儒家思想 逐步神学化,宗教化、教主化。 11、解析:D 用排除法。国君面对上天的谴告置之不理,则“伤败乃至” ,说明 国君的地位就要动摇,并非不可动摇。 12、解析:B 北宋理学大师周敦颐、二程,到了南宋的朱熹继续发展程朱理学。13、解析:A 仔细阅读材料,材料表明,朱熹认为所谓“理”就是儒家的三纲 五常,这明显是从封建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的伦理道德。 14、解析:A 王守仁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 ,认为良知就是本

15、心,就是理。人 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15、解析:D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同属理学的范畴,其共同主张是纲常伦纪, 即为天理。 16、解析:A 宋明理学主张的是“存天理,灭人欲” ,为了维护封建的伦理道德, 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个人不能有更多的欲求和张扬的个性。 17、解析:D 韩非子身处战国时期主张君主专制适应了当时历史的发展潮流; 黄宗羲生活在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反对君主专制,具有进步意义。 故选 D。 18、解析:C 注意题干中的信息:“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 ,C 项“人民为主,君主为客”是民本思想的一种体现。 19、解析:A 从“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看出要学以致用。 20、解析:C 在理学成为“敲门砖”后,儒家的伦理道德为维护专制统治达到 了极致,在这种情况下,三大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统治,提倡仁政,本身就是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二、材料题 21、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