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山西省太原市高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34938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山西省太原市高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山西省太原市高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山西省太原市高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山西省太原市高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山西省太原市高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山西省太原市高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山西省太原市高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下午 2:304:30)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 1 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将每小题的正确选项填入下表中)图 1 示意我国 2015 年及预测的 2050 年人口结构(%)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2050 年与 2015 年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A、少儿人口比重 B、青壮年人口比重 C、老年人口比重 D、人口的性别比重2. 预测 2050 年,我国A、人口增速加快 B、人口死亡率上升 C、社会负担减轻 D、人口出生率下降【答案】1.C 2

2、.B 【解析】试题分析:1.仔细读图,横坐标代表人口比重,纵坐标代表年龄。2050 年与 2015 年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老年人口比重。答案选 C。2.由于 2050 年老年人口比重明显上升,可能人口死亡率上升。答案选 B。考点:人口结构及问题分析。图 2 示意山西省 1980-2010 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 -3. 1980 年-2010 年山西省A、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超过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持续提高C、农村人口呈“低低低”增长模式 D、劳动力逐步向第三产业转移4. 1980-2010 年山西省城市化进程主要取决于A、第一产业 B、第二产

3、业 C、第三产业 D、城镇人口5. 为增强工业对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山西省中小城市可着力发展A、原料指向型工业 B、市场指向型工业 C、动力指向型工业 D、技术指向性工业【答案】3.D 4.B 5.A 【解析】考点:区域产业发展,就业结构,城市化发展。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地区新建住宅多集中在村庄外围,而内部却存在大量的空闲宅基地和闲置土地,形成了内空外延的用地状况,即所谓的“空心村”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6.“空心村”的出现使A、城市化的进程减慢 B、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C、大量土地资源浪费 D、劳动生产率提高- 3 -7.针对上述问题,农村地区应A、鼓励青壮年外出务工 B、扩大农村人口容

4、量 C、合理规划住宅用地 D、加大农业技术投入【答案】6.C 7.C 【解析】试题分析:6.根据题意, “空心村”是有些农村地区新建住宅多集中在村庄外围,而内部却存在大量的空闲宅基地和闲置土地,形成了内空外延的用地状况,会造成大量土地资源浪费。答案选 C。7.针对“空心村”问题,农村地区应合理规划住宅用地。答案选 C。考点:土地资源利用。图 3 示意某市 2003 年-2013 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 2003 年-2013 年该市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退耕还林 B、退耕还湖 C、土地退化 D、城市扩张9. 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A、生物多样性增加 B、地下

5、水位升高 C、地表高低不平 D、地表径流增多【答案】8.D 9.D - 4 -【解析】考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影响。城市通风走廊是以提升城市的空气流动性为目的,为城区引入新鲜空气而构建的通道。2016 年初,北京市规划了 5 条宽度 500 米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以及多条宽度 80 米以上的二级通风廊道。图 4 示意北京主要通风廊道分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0. 通风廊道的建设会A、消弱城市热岛效应 B、提高城市建筑密度 C、减少城市绿地覆盖 D、缓解城市交通拥堵11. 影响北京市通风廊道走向的主要因素是A、街道分布 B、地形地势 C、盛行风向 D、功能分区【答案】10.A 11.C 【解析】

6、试题分析:10.城市通风走廊是以提升城市的空气流动性为目的,为城区引入新鲜空气而构建的通道。通风廊道的建设会消弱城市热岛效应。答案选 A。11.影响北京市通风廊道走向的主要因素是盛行风向。答案选 C。考点:城市化问题解决措施。图 5 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5 -12. 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型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13. 该生产模式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能灵活适应市场生产成本较高机械化水平高A、 B、 C、 D、14. 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A、价格低廉 B、货源充足 C、种类丰富 D、绿色安全【答案】12.C

7、 13.A14.D 【解析】试题分析:12.仔细读图,该地既有水稻种植,也有牛羊牧场,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型农业。答案选 C。13.该生产模式,污水排入沼气池等措施,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牛羊、水稻、猪、鸡鸭和花卉水果等产品,能灵活适应市场;资源循环利用,生产成本较低;机械化程度不高。答案选 A。14.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使用有机肥和沼气等,绿色安全。答案选 D。考点:农业生产特点分析。复种指数指一年内在同一块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即年内耕地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复种指数的高低受当地热量、土壤、水分、劳动力、科技水平、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图 6 示意 1

8、9982012 年中国各省份耕地复种指数增长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6 -15. 制约地区复种指数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16. 地区复种指数的变化会A、提高农产品总产量 B、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 C、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D、降低耕地的利用效率17. 地区复种指数变化的原因是A、土地退化严重 B、全球气候变暖 C、农业结构调整 D、农业科技创新【答案】15.B 16.A 17.C 考点:复种指数。汽车制造业是典型的集聚型行业,20 世纪 60 年代,第二汽车制造厂(东风汽车公司)扎根于秦巴山地的- 7 -十堰,十堰成了一座因车而兴的城市,如今,襄阳、随州、武汉、孝

9、感汽车制造业集聚,形成了千里汽车工业走廊,走廊中的工业基地各有特色。十堰以生产卡车为主,随州以罐式车、环卫车为主,武汉以小轿车为主。图 7 示意湖北汽车工业走廊分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8. 20 世纪 60 年代,第二汽车制造厂扎根于十堰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科技 B、市场 C、政策 D、交通19. 汽车制造业在此走廊集聚的主要原因是A、共享基础设施 B、具有生产协作联系 C、便于技术创新 D、利于迅速获得信息20. 汽车走廊中每个工业基地的汽车生产各具特色,目的是A、降低生产成本 B、减轻环境污染 C、减少无序竞争 D、加强信息交流【答案】18.C 19.B20.C 考点:工业区位,工业联

10、系。二、非选择题(共 5 小题)21. (12 分)图 8 示意某市城区在 15 年间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8 -(1)说明该市道路的变化及其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6 分)(2)描述该市工业区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成因。 (6 分)【答案】(1)该市道路密度增大,线路延长(2 分) ;依托道路发展,城区面积扩大(2 分) ;南部扩张明显,交通干线附近形成新区(2 分) 。(2)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城区外缘的交通干线附近(2 分) ;原因是郊区地价低(2 分) ;减少对主城区的污染,利于保护城市环境(2 分) ;靠近交通线,便于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2 分) 。 (每点 2 分,任答 3 点

11、即可)【解析】试题分析:(1)仔细读图,从道路的密度和线路长短来阐述道路的变化。而城市形态从面积大小和扩展方向等角度来分析。(2)仔细读图,从工业区分布在交通线和郊区等,从地价、交通和环境角度来综合分析工业区的布局。考点:城市交通线路,城市工业布局。22. (12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吉尔吉斯斯坦地处亚欧大陆内部,多山地,林木资源较丰富。在楚河中游地区的托克马克市,中吉两国合资建设了该国第一个造纸厂,其产品不仅供给本国市场,还用以出口。图 9 示意楚河地区。- 9 -(1)分析托克马克市建设造纸厂的有利区位条件。 (6 分)(2)说明该造纸厂生产可能给当地带来的负面影响。 (6 分

12、)【答案】(1)造纸原料(林木资源)丰富(2 分) ;水资源丰富(2 分) ;政策扶持(2 分) ;交通便利,市场扩大(2 分) 。 (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即可)(2)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2 分) ;污染水体及土地(2 分) ;砍伐林木导致生态破坏(2 分) 。【解析】试题分析:(1)从图表和题干中获取信息,托克马克市建设造纸厂的有利区位条件从资源(吉尔吉斯斯坦地处亚欧大陆内部,多山地,林木资源较丰富) 、政策(中吉两国合资建设) 、水资源(图中河流) 、交通便利(图中铁路)等角度来分析。(2)吉尔吉斯斯坦地处亚欧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该造纸厂生产可能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造纸厂会

13、产生水污染;造纸厂以林木为原料,可能会导致林木破坏严重。考点:区域工业发展区位条件及产生的影响。23. (12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泰国国土面积 51.3 万平方米,人口约 6700 万,是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国,其出口量大约占世界出口量的 36%。该国长期坚持农业优先战略,以先进的农业科技、严格的质量便准支撑和促进稻米生产。图 10 示意泰国位置及主要区域,图 11 示意甲城市气温和降水状况。- 10 -(1)推测泰国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地区,并分析其有利的自然条件。 (6 分)(2)分析泰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国的主要原因。 (8 分)【答案】(1)中部平原(湄南河中下游平原和湄公

14、河中游平原)及沿海地区(2 分) ;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2 分)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2 分) 。(2)自然条件优越,水稻种植面积广(2 分) ;农业技术先进,稻米质量好(2 分) ;单产高,总产量大(2 分) ;国家政策的扶持(2 分) ;等。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特点。24. (12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 12 、图 13 分别示意山区与平原的居民点和商业网点分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1 -(1)据图说明地形对交通线分布的影响。 (4 分)(2)据图说明交通线对聚落的影响。 (4 分)(3)分析甲处发展成为一级商业中心的原因。 (4 分)【答案】(1)山区交通线

15、数量少,密度小,平原数量多,密度大(2 分) ;山区交通线沿地势低平的谷地分布。 (2 分)(2)聚落主要沿交通线分布(2 分) ;聚落的形态受交通线分布的影响(2 分) ;交通发达地区,聚落密集(2 分) 。 (每点 2 分,任答 2 点即可)(3)甲处位于两条交通线交汇处,交通发达,利于商品流通(2 分) ;周边地区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2 分) ;平原农业基础好,经济发展水平高(2 分) ;服务范围大,经济腹地广(2 分) 。 (每点 2 分,任答 2 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1)仔细读图,左图为山区地区,右图为平原地形,从交通线密度、数量和分布特点等角度来综合描述地形对交通线分布的影响。(2)仔细读图,从交通线对聚落分布、形态和密度等角度来分析交通线对聚落的影响。(3)从甲处的交通位置、市场位置、经济基础及服务范围等角度来阐述其发展成为一级商业中心的原因。考点:地形对交通线的影响,交通线对聚落的影响,商业中心的成因。25.(12 分)下表是我国南方山区某县 1966 和 2013 年相关统计资料。读表,完成下列要求。- 12 -(1)据表指出该县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人为原因。 (6 分)(2)请为该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建议。 (6 分)【答案】(1)森林资源破坏、水土流失(2 分) ;人口增长快(2 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