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文对比阅读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27553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古文对比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上古文对比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上古文对比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上古文对比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上古文对比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古文对比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古文对比阅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八年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古文古文小石潭记小石潭记一、南京市(09 江苏省)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 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尔远 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观第五泄记(节选) 袁宏道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 度石罅,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 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 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注第五泄:第五级瀑布

2、。罅(xi):裂缝。掉:摇动。 1、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D.似与游者相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疾趋,度石罅 ;必为有窃疾矣 D.山行之极观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从致书以观 B.或以钱币乞之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皆以美于徐公 3、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4 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翻译: (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翻译: 4.以上诗文部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 (1)次北固山下: (2)

3、小石潭记: (3)观第五泄记: 5.根据诗文内容填写下表。 诗 文语 句表达的感情 次北固山下 乡书何处达? (1) 小石潭记 心乐之 心情快乐 观第五泄记 (2) 依依不舍 答案: 1、D 2、B 3、(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瀑布在青色的石壁间飞泻,震撼着山谷。 4. (1)平(或:绿) (2)清 (3)伟(或:疾) 5. (1)思乡之情 (2)而犹不忍去 二、2010 枣庄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三则古诗文,完成 49 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

4、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 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 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 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三峡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 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 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 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

5、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 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写下此诗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 分) 沿溯阻绝( ) 佁然不动( ) 其岸势犬牙差互(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 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 往来翕忽 3.翻译下列句子(4 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早发白帝城由三峡化出,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2 分)5.甲乙文中划线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描写方法上有何 相似的地方?(3 分)6.下面句中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4 分)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答案: 1.s y c (3 分每小题 1 分) 2、太阳与月亮 即使 轻快敏捷的样子(3 分每小题 1 分) 3.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影着各种景物 的影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共 4 分每小题 2 分,重点词语翻译准确,修辞恰当即可得分) 4.早发白帝城用猿声衬托行船的快和作者的心情, 三峡用原声带哀转久绝 表现峡谷幽长的特点,渲染了秋天三峡的萧瑟气氛(共 2 分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5.甲文中句子写出

7、三峡水流湍急、水势险恶的特点乙文中突出了小石潭的清澈 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共 3 分 每要点 1 分) 6 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轻松喜悦之情 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压抑、忧伤的思想感情 三、锦州市 2010 年初中生学业考试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 l2l5 题。(l2 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 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

8、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 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 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水 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 云“江从灌口来”是也。(选自浣花溪记) 注玦(ju):环形有缺口的佩玉。琅玕(lng gn ):像珠子的美石。潆回: 水流回旋。委:聚集。荠(j):荠菜。舁(y)夫:轿夫。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 分) (1)水尤清冽 冽: (2)佁然不动 佁: (3)西折纤秀长曲 西: (4)尽溪,平坦

9、如荠 尽: 2.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3.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2 分)4.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 诗。(2 分)答案 1. (1)寒冷(2)愣住(3)向西(4)走到尽头(每词 1 分,共 4 分) 2. (1)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或:太阳光直射水底, (鱼的)影子 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 ) (2 分) (2)走了三四里路,就是青羊宫,溪水有时远有时近,竹子和柏树苍翠碧绿。 (2 分) 3.相同点:都使用了比喻

10、和排比的修辞方法。(1 分)不同点:甲文写景动静结合;乙 文以静景为主。 (1 分) 4.杜甫。 (1 分)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 四、(一)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7-11 题。(12 分)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 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 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 久居,乃记之而去。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 分)往来翕忽(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2 分)潭中鱼可百许头: 怀民亦未寝: 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其岸势犬牙差互: 念无与为乐者: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2 分) 甲文是: 乙文是

12、: 5仿照示例,赏析乙文中的句子。 (2 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 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都写于作者被贬期间,分别表达了柳宗元和苏轼怎样复杂的心情?(3 分)答案: 1(2 分)x ; su 2(2 分) 大约 ; 睡觉、眠、卧 3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犬牙)那样相互交错(参差不齐) 想到(考虑) 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4(2 分)(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心乐之”也可)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13、者耳。 5(2 分)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 。没有写“月 ”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蔬影摇曳,亦真亦幻 的美妙境界。 (只要扣住“比喻的手法”和“月光的皎洁”即可得分) 6柳宗元的心情围绕“乐与忧”回答即可;苏轼的心情围绕“欣喜悠闲与失意悲 凉”回答即可。(共 3 分,内容 2 分,语言表达 1 分) 六、2011 河南中考语文试题 (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 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 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技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 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伦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 丸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二)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 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