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9225604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7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遗传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遗传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遗传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遗传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遗传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业作业绪论绪论1, 1,名词解释名词解释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变异及其规律的科学。或研究遗传物质的本质和传递及遗传信息表达和进化的科学。遗传:亲代与子代间相似性的传递过程。具有稳定性和保守性。变异: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2 2,拉马克的两个重要法则,拉马克的两个重要法则(1 1)用进废退:)用进废退:动物器官的进化与退化取决于用于不用,经常使用的器官就发达、进化,不使用的器官就退化或消失。(2 2)获得性遗传:)获得性遗传:每一世代中由于用于不用而加强或削弱的性是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即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能遗传。3 3,遗传学诞生于那一年?,遗传学诞生于那一年?遗传学诞生

2、于 1900 年。4 4,遗传学发展过程是如何概括的?,遗传学发展过程是如何概括的?(1 1)两个阶段:)两个阶段:遗传学分为孟德尔以前(1900 年以前)和孟德尔以后(1900以后)(2 2)三个水平:)三个水平:遗传学分为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3 3)四个时期:)四个时期:遗传学诞生前期;细胞遗传学时期;微生物与生化遗传学时期;分子遗传学时期。作作业业第一章第一章遗传遗传的的细细胞学基胞学基础础 一、名一、名词词解解释释 1、异固缩:显微镜下观察染色质着色不均匀,深浅不同的现象 2、二价体:由染色体进一步缩短变粗,各对同源染色体彼此靠拢,进 行准确的配对,这种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3、称为二价体。 3、端粒:染色体末端特化的着色较深部分。由端粒 DNA 和端粒蛋白 组成。 4、染色体组型分析 :根据染色体数目,大小和着丝粒位置,臂比, 次溢痕,随体等形态 特征,对生物核内染色体进行配对,分组,归 类,编号,进行分析的过程。 5、体联会: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 象 二、唾二、唾线线染色体的特点?染色体的特点? 1、巨大性和伸展性; 2、体联会: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3、有横纹结构:深色部位一带纹区,浅色部分一间带区。 4、多线性 5、染色中心和 5 条臂 三、下列事件是三、下列事件是发发生在有生在有丝丝分裂,分裂,还还是

4、减数分裂?或是两者都是减数分裂?或是两者都发发生生还还 是两者都不是两者都不发发生?生? 有丝分裂: 1、子细胞染色体数与母细胞相同 6、子细胞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 减数分裂: 3、染色体联会 5、子细胞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个 两者都有: 2、染色体复制 4、染色体发生向两极运动7、着丝点分裂四、某植物四、某植物细细胞内有两胞内有两对对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2n=4) ),其中一其中一对为对为中中间间着着丝丝点,点,另一另一对为对为近端近端着着丝丝点,是点,是绘绘出以下出以下时时期的模式期的模式图图。 。(1)有丝分裂中期 (2)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3)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5、1)(3)(2)第二章孟德尔定律第二章孟德尔定律3番茄中,缺刻叶与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紫茎与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该两对性状 杂交的结果列于下表。试分析写出各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后代个体数亲本表型紫茎、 缺刻叶紫茎 、 马铃薯叶绿茎、 缺刻叶绿茎、 马铃薯叶(1)紫茎、缺 刻叶绿茎、缺 刻叶312 101 310 107(2)紫茎、缺 刻叶紫茎、马 铃薯叶219 209 64 71(3)紫茎、缺 刻叶绿茎、缺 刻叶722231 0 0(4)紫茎、缺 刻叶绿茎、马 铃薯叶404 0 387 0(5)紫茎、马 铃薯叶绿茎、 缺刻叶70 91 86 77答:设这两对基因为 A,B,紫茎对绿茎(aa)

6、为显性,缺刻叶对马铃薯叶(bb)为显性 (1)AaBbaaBb (2)AaBbAabb (3)AABbaaBb (4)AaBBaabb (5)AabbaaBb 4有两对基因 A 和 a,B 和 b,它们是自由组合的,而且 A 对 a 是显性,B 对 b 是显性。试 问: (1)AaBb 个体产生 AB 配子的概率是多少?P=1/4 (2)AABb 个体产生 AB 配子的概率是多少?P=1/2 (3)AaBbAaBb 杂交产生 AABB 合子的概率是多少?P=1/16 (4)aabbAABB 杂交产生 AABB 合子的概率是多少?P=0 (5)AaBbAaBb 杂交产生 AB 表型的概率是多少?

7、P=9/16 (6)aabbAABB 杂交产生 AB 表型的概率是多少?P=1(7)AaBbAaBB 杂交产生 aB 表型的概率是多少?P=1/48设玉米籽粒有色是独立遗传的三显性基因互作的结果,基因型为 A-C-R-的籽粒有色, 其余基因型的籽粒均无色。一个有色籽粒植株与以下 3 个纯合品系分别杂交,获得下列结 果: (1)与 aaccRR 品系杂交,获得 50%有色籽粒; (2)与 aaCCrr 品系杂交,获得 25%有色籽粒; (3)与 AAccrr 品系杂交,获得 50%有色籽粒; 试问这个有色籽粒亲本是怎样的基因型? 答答:(1)A-C-R-aaccRR 获得 50%有色籽粒;说明

8、A-C-有 1 个是杂合的。 (2)A-C-R-aaCCrr 获得 25%(1/4)有色籽粒;说明 A-R-均为杂合。 (3)A-C-R-AAccrr 获得 50%有色籽粒;说明只有 1 对基因杂合就是 R-。 所以所以: 这个有色籽粒亲本的基因型是 AaCCRr作业第三章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一、名词解释 反应规范:遗传学上把某一基因型的个体,在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所显示的表型变化范 围称为反应规范。 表现度:是指杂合体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影响下,个体间的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显性致死:显性致死是杂合致死,只有一个致死基因就引起致死效应的。 外显率:指在特定环境中,某一基因型(常指

9、杂合子)个体显示出预期表型的频率(以百分比 表示)。同样的基因型在一定的环境中有的个体表达了,而有的个体可能没有表达。 条件显性: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显性从一种性状变为另一种性状的现象。 表型模写:因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类似于某基因型引起的表型变化的现象。复等位基因:控制同一单位性状,位于同一基因座上的两个以上的一组等位基因。 二、为什么说显性与隐性是相对的? 答:因为显性有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镶嵌显性、共显性、条件显性之分。完全显性是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 只表现出一个亲本的性状;不完全显性 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 表现双亲性

10、状的中间型;镶嵌显性 (嵌镶显性)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 个体 上双亲性状在不同部位镶嵌存在的现象;共显性是双亲的性状同时在 F1 个体上表现出来的 现象;条件显性是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显性从一种性状变为另一种性状的现象;显隐性 关系也随判定标准而改变,所以显性与隐性是相对的。 三、两对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类型及后代分离比? 答:两对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类型有:(1)互补作用 后代分离比为 9:7(2)积加作用 后代分离比为 9:6:1(3)重叠作用 后代分离比为 15:1(4)上位作用包括 显性上位作用 后代分离比为 12:3:1 隐性上位作用 后代分离比为

11、 9:3:4(5)抑制作用 后代分离比为 13:3 四、输血的后果主要看什么? 答:输血的后果主要看输入的供血者红血球是否被受血者血清中抗体凝集。若受血者的血 清中无供血者红血球相应的抗体或不产生凝集,则可以正常输血,否则不能输血。第四章第四章 伴性遗传伴性遗传 一一,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性反转性反转:个体从原来的性别转变为另一种性。 伴性遗传伴性遗传(性连锁遗传):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 的现象。特指 X 或 Z 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 从性遗传从性遗传: 性影响遗传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其性状表现受个体性别影响的 现象。绵羊角的遗传。 限性遗传限性遗

12、传:是指在某一性别中表现的性状的遗传。这类性状多数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决 定的。二二,性别决定的类型有哪些?性别决定的类型有哪些? 1、性染色体决定性别:XY 型、ZW 型、XO 型、ZO 型、由 x 染色体的是否杂合决定、性 染色体多态性 2、其它类型的性别决定 a 性指数决定性别 b 染色体组倍性决定性别 c 环境决定性别-后螠的性决定 d 基因决定性别3、一个父亲是色盲而本人视觉正常的女子,与一个色觉正常的男子结婚,但这个男子的父一个父亲是色盲而本人视觉正常的女子,与一个色觉正常的男子结婚,但这个男子的父 亲是色盲,问这对夫妇的子女表现色觉正常和色盲的可能性各有多少?亲是色盲,问这对夫妇

13、的子女表现色觉正常和色盲的可能性各有多少? 答:人类色盲是伴隐性遗传,且色盲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该女子父亲是色盲得出:他父亲的基因型为 XbY,该女基因型为 XBXb.该男子色觉正常其 基因型为 XBY. 所以她们子女中,男的有 1/2 正常.1/2 色盲.女的也有 1/2 正常.1/2 为携带者.第五章、连锁与交换规律第五章、连锁与交换规律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连锁遗传: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它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传递的现象。2、霍尔丹定律:凡是较少发生交换的个体必定是异配性别的个体。3、重组值(率):指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也叫交换值。4、相引组(相):杂交的

14、双亲是显性基因与显性基因相连锁,隐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想相连锁的杂交组合。5、相斥组(相): 杂交的双亲中,一个是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相连锁,另一个是相对应的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相连锁的杂交组合。6、基因定位:根据重组值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和基因之间的距离。7、干涉(干扰,交叉干涉;I):同源染色体间一个位置上的交换对邻近位置上的交换发生的影响。8、并发率(并发系数;符合系数;C):实际获得的双交换类型的数目或频率与理论期望得到的双交换类型的数目或频率的比值。9、连锁群(基因连锁群):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构成一个连锁群。连锁群数目等于单倍体染色体数(n) 。10、连锁图(遗传学图;连锁遗

15、传图):根据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的相互交换值和排列顺序制定的、表明连锁基因的位置和相对距离的线性图谱。11、着丝粒作图:把着丝粒作为一个作为(相当一个基因) ,计算某一基因与着丝粒之间的距离,并在染色体上进行基因定位。12、顺序四分子:每次减数分裂所产生的四个产物即四分子 (四分体)不仅仍保留在一个子囊中,而且在子囊中成线状排列。又叫顺序四分子13、单交换: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分别发生单个交换。14、双交换: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 3 对基因之间,同时发生了两次单交换。二、填空二、填空1、完全连锁在生物界很少见,只在(雄果蝇)和(雌家蚕)中发现。2、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配对时, (非姐妹染色单

16、体)之间可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互换,这个过程叫(交换或重组) ,每发生一次有效(交换) ,将产生两条含有重组(染色体)的配子叫(重组合配子) 。3、每 1 次交换,只涉及四条非姊妹染色单体中的(2)条,发生 1 次单交换的性母细胞的 百分率是重组合配子百分率的(2)倍。重组值的范围 050%之间,重组值(越大) ,基因 之间连锁程度(越小) 。 4、负干扰是指一个单交换发生,可(提高)另一单交换发生的频率,I(0) 。 三、判断题三、判断题()1、I 越小,C 越大。()2、链孢霉的基因与着丝粒之间的重组值等于交换型子囊数占子囊总数的百分比。()3、测交法适合于自花授粉植物的 Rf 值的计算。()4、自交法适合异花授粉植物的重组值计算。()5、符合系数越大,干涉越大。四、问答题四、问答题1、三点测交与两点测交相比,具有哪些优点?答:三点测交优点:省时省工,精确简便,测试背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