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农村高中学生自信人格研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9223461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农村高中学生自信人格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农村高中学生自信人格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农村高中学生自信人格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农村高中学生自信人格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农村高中学生自信人格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农村高中学生自信人格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农村高中学生自信人格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农村高中学生自信人格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执笔人:张菊红,)一、一、 课题研究背景课题研究背景自信心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取决于他们的心理素质,自信作为一种健康的心理品质必须成为当今中学生必备的心理品质之一。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心理品质尤其是自信心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而缺乏自信却是我们农村高中学生的一个突出问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不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良好的自信心可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积极的内在驱动力,充分挖掘其潜能,使其达到成功的目标。因此,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学生

2、积极健康自信的人格,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力,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信心。为此,对农村中学生进行自信心训练,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呈现下述特点:1每所学校都有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心理咨询)的心理学工作者;2心理健康教育已从学校发展到社会;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是心理咨询和治疗)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4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现代技术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5主要是消极的,即着重于心理咨询和治

3、疗,以解决或治疗人们的心理问题和疾病。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约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十多年来,在部分中小学主要是城市中小学发展较快,并总结出一批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成果。与此同时,也暴露了诸多问题。例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薄弱、实践操作不够规范、2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奇缺、素质较差等问题。所以,如何克服上述种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弊端,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化,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三、课题研究的意义三、课题研究的意义首先,该项研究工作,为我校师生构建了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因为“拥有一颗健康自信的心”已越来越成当今社会每个人最可贵的财富了。此项研究

4、工作如雨后的一束阳光,久旱后的一滴甘霖,带给全校师生一份脉脉的美丽,它正悄悄唤醒沉睡在人们心中的那抹健康。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润物细无声”的关爱,走进了师生的心中。老师们正以自己良好的心态和高尚人格魅力默化着学生;让学生们学会以健康自信的心理迎接社会人生的种种挑战。在这春风化雨中,学校良好的校风得以形成,学生的各种素养基本养成。 四、课题概念界定四、课题概念界定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这项任务包括:帮助学生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避免其出现不利的心理状态;帮助出现了不利心理状态的学生及时摆脱这种状态,回复正常状态;帮

5、助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康复,使之恢复健康状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是指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教育科研等各方面要全过程、全方位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以多渠道、全面渗透的方式开展实验研究,最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以自信的姿态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内在驱动力。树立起自信,用信念激发出自己内在的勇气和雄心,是迈向成功人生的第一步。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让自信伴随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主要内容、研究重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主要内容、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点和创新之

6、处(一)理论依据3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说明党中央已经把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也应该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2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课题研究提出了任务。纲要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7、二)课题的研究目标1探索适合不同层次、类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域推进、全面开展作好准备;2通过具体的心理辅导活动和个案心理咨询辅导,预防不健康心理,及时针对学生的自卑心理问题进行诊断与治疗;3培养一支重视学生心理健康,能开展学生心理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4提高教师学习理论、运用理论、探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意识与能力,形成一支有一定教育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三)研究的主要内容1调查与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探讨影响学生自信心的因素。开发学生的心智潜能,促进学生注意、观察、想象、记忆和思维等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情绪和情感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求知欲和探索

8、创新精神的不断提高。 2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育行为,为培养学生积极自信的心理健康成长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和氛围。3从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学会调适,发展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4科学地分析与诊断学生产生的不自信的各种问题,系统地思考学生不当行为方式产生的各种心理因素,并给予积极的辅导与协助,帮助其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4(四)研究重点(四)研究重点在现代教育思想和心理教育理论指导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信心为主要目标,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建立自尊、自信、主动的心理品质,进而有利于激

9、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学生。 (五)创新之处(五)创新之处1通过课题研究,探索适合不同层次、类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全面开展作好准备;2通过具体的心理辅导活动和个案心理咨询辅导,预防不健康心理,及时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与治疗;3培养一支重视学生心理健康,能开展学生心理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4提高教师学习理论、运用理论、探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意识与能力,形成一支有一定教育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六、课题研究价值六、课题研究价值本课题在价值上更多的在于应用的价值,它将直接指导我们的教师在面对学生时做好如下工作:1把树

10、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我们把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的基础工作和首要任务。正确的教育思想不是凭空而来的,有了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思想基础,正确的教育思想的树立才是牢靠的。我们要让每一位来自农村的孩子,不论他原先的学业基础如何,也不论他家庭的经济条件如何,家长的职业状况如何,都要让他在西新的校园健康成长、走向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充满成功的希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为成功者的愿望和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多方面的成功,取得发展。2在课堂教学中多运用鼓励教育激发学生自信心(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坚持对学生

11、实施鼓励性评价;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进而为其成为社会的成功者做好基本素质的准备。5教师总是会对每一个学生寄以希望,用最大的努力促使学生获得哪怕再小的成功。老师们从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到出卷考核,都在考虑怎样因材施教、怎样多设置些台阶和层次,让基础好的同学学得好,让基础差的同学学得会,从而让同学们在各自的成功中看到自己的潜能,树立“我能行”的信心。(2)建立有差异的评价机制,提出了“进步的学生就是好学生”的理念,为每一个学生的成功喝彩。面对学校生源差这个实际情况,学校首先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一是从本校、本班的实际出发来衡量优秀学生,使得一些原先并不起眼的学生进入优秀学生的行列,让他们脱

12、颖而出,二是采用相对评价的方式,不用一把尺子来衡量,而是从学生的原有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合理地确立自己的前进目标,让每一个学生同自身相比体验成功,让一些长期反复遭受失败的同学尝试成功的乐趣。促使学生的失败心态转化为成功心理,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3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为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创设良好的微环境。(1)教师在指导班级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人人都有营造良好班级氛围的责任。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不断引导学生根据集体的目标来调整个人的目标,激励学生通过努力去取得所希望的成功,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激发他们向新的更高的目标前进的愿望的动力,同时也

13、激起他们那种只有成功才会有的愉快情绪。(2)构建班级的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成功自信心理的发展。在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有意识的培养下,建立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改善集体的心理气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蕴藏着的发展潜力,使学生不断取得成功。(3)改革班级的管理机制,确立学生在集体中的主人翁地位,使学生自我完善、个性发展成为现实,促进学生努力进取,追求成功,自尊自信的健康心理形成。让学生在集体中有着自己一定地位,扮演着特定的角色,也担任各种班级职务,大到“值日班长”,小到控制电灯开关的“节电员”,负有特定的集体的期待。让学生在一个有着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的班集体中学习、生活,学到今后走上社会必需的承

14、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满足他们自尊的需要,满足他们自我完善,发展个性的需要,增强自信感,进而激发他们的成就动机。6七、课题研究方法七、课题研究方法1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采用电话与面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咨询。2每周一下午为活动时间,开放多媒体室、图书馆等,为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最佳学习方法,力争学生参加率为 100%。3班主任每学期建立 3 个个案分析材料,每学年至少 6 个个案。4开设家长学校,每学期进行 23 次家长培训,内容主要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问题:如如何关心自己子女,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等。5开展多样化、特色化的兴趣小组活动。6为班主任、年级组长开设“心理教

15、育”讲座。7开设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为高三学生开设“高考”专题讲座。8在学科教学中,应努力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环境调节法;创设问题的情景法;运用期待效应;注意转移法;重视目的的激励作用;自我鼓励法;八、课题人员分工和课题研究步骤八、课题人员分工和课题研究步骤第一阶段:准备启动期(2012 年 6 月2012 年 9 月)。负责人:张裕新、张菊红、李凯。目标是理顺课题研究的各种关系,为子课题的实验和研究作好充分的思想、理论和实际准备。 第二阶段:深入展开期(2012 年 9 月2014 年 9 月)。负责人:周勇、秦卫、潘海燕、张海燕。目标是各学科老师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活动和工作,探索

16、调控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一套较系统的调控机制,从而科学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因素对其学习的影响。第三阶段:总结推广期(2014 年 9 月-2015 年 6 月)。负责人:崔卫刚、杨俊森、葛东华、王卫华、沈燕燕。目标是基本形成科学合理的心理教育机制。总结经验,形成物质成果并积极推广。九、课题成果及负责人九、课题成果及负责人阶段成果阶段成果7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负责人1调查报告、个案研究报告书面报告201206-201212李凯2省级以上论文不少于 3 篇论文201206-201506张裕新3个体心理档案档案201206-201412张海燕4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辅导教案集教案汇编201206-201412周勇5研究报告书面报告201501-201506张菊红最终成果最终成果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负责人1省级以上论文不少于 3 篇论文201206-201506张裕新2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辅导教案集教案汇编201206-201412周勇3研究报告书面报告2015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