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题库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9213662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社会心理学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社会心理学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社会心理学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社会心理学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题库(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社会心理学题库社会心理学题库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F. H. 奥尔波特(F. H.Allport,1924)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的科学” 。A. 社会心理 B. 社会意识 C. 社会知觉 D. 社会观念2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态度属于()的研究内容。A. 个体层面 B. 人际层面 C. 群体层面 D. 社会层面3霍兰德(E. P. 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等三个阶段。A. 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B. 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 C. 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 D. 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4社会

2、心理学的形成期是()A. 哲学思辨阶段 B. 实证分析阶段 C. 学派时代 D. 经验描述阶段5社会心理学的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 。A. 19 世纪下半叶 B. 20 世纪 20 年代 C. 18 世纪末 D. 19 世纪上半叶6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的哲学争辩。A. 社会分层 B. 遗传和环境 C. 本能和教育 D. 人性7经验描述阶段,是从()到 20 世纪初。A. 19 世纪末 B. 18 世纪末 C. 19 世纪初 D. 19 世纪下半叶8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A. 观察 B. 实验 C. 思

3、辨 D. 归纳9实证分析阶段始于() 。A. 20 世纪 20 年代 B. 19 世纪中叶 C. 19 世纪末 D. 19 世纪初10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转向应用研究。A. 纯理论研究 B. 经验研究 C. 实验室研究 D. 哲学思辨11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A. 不用干预 B. 进行一定的引导 C. 进行干预 D. 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12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A.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要注意密切联系社会现实 B. 不仅要把所研究的对象纳入系统进行考察,而且要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

4、 C.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或被试者,因而要特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者2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D. 研究者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客观事实不能歪曲和臆测13口头调查又称为()A. 纸笔法 B. 量表法 C. 访谈法 D. 档案法14访谈可分为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前者是()的访谈,后者是访谈者通过一定的中介进行的,常见的有电话访谈等。A. 面对面 B. 有结构 C. 有目的 D. 聊天式15关于访谈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访谈法就是普通的“聊天” B. 要取得访谈的成功,访谈者必须在双方的人际沟通中创造信任的氛围,取得被访者的积极配合 C

5、. 访谈法也是直接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D. 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者双方互相影响的过程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访谈法研究气氛很轻松,研究者与被访者聊天就可以了 B. 如果被访者拒绝访谈,访谈者应不再对其纠缠C. 研究者应严格按访谈问卷的顺序以及原有问题提问D. 间接访谈是指研究者通过对某人的亲戚朋友的访谈,得到他的资料17关于参与观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观察者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内部”信息,且资料来源可能更加真实 B. 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可能会有一些负面影响C. 观察者隐瞒自己的身份,有助于减少被观察者的紧张感或唐突感D. 参与观察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者的自我体验18

6、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过去及现在的)资料,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方法,叫()A. 内容分析法 B. 实验法 C. 档案法 D. 观察法19关于档案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档案法的优点是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干扰小 B. 缺点是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分析数据的难度较大C. 档案法是一种内容分析的方法D. 心理咨询中考察求助者的个人成长报告,不属于档案法20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A. F. H. 奥尔波特 B. 勒温 C. 特里普力特 D. 麦独孤321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社会心理学研究结论不存在所谓的“生态学效度”问题 B. 实验室实验的结果不能任意推

7、广到现实情景中C. 学习社会心理学理论,一定要把握其局限和适用范围D. 20 世纪 70 年代“社会心理学”危机的原因,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结论的解释力较弱22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A. 华生 B. 勒温 C. 班杜拉 D. 奥尔波特23观察学习所包含的内容有()A.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B. 联想过程、模仿过程、强化过程C. 观察过程、学习过程、模仿过程、强化过程D. 模仿过程、外部强化过程、内部强化过程、巩固过程24社会交换论形成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A. 霍曼斯 B. 布劳 C. 埃莫森 D. 蒂博特25关于社会交换论,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社会交换论是主张从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B. 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C. 人们在互动过程倾向于扩大收益、缩小代价或倾向于扩大满意度、减小不满意度D. 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利益冲突基础上的人们的竞争性活动26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不包括()A. 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基础的B. 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存在事物自身中C. 事物的意义在于得与失的权衡结果D. 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27 ()不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主要概念。A. 潜意识 B. 力比多 C. 生

9、本能与死本能 D. 集体潜意识28早在公元前 328 年,古希腊哲学家()就指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A. 亚里士多德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马基雅维利29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的过程。A. 成年人 B. 社会人 C. 心理健全的人 D. 合格的社会成员430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的机制。A. 继续社会化 B. 终身社会化 C. 早期社会化 D. 再社会化31关于再社会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B. 成年期的社会化C. 教导社会成员掌握、遵守社会规范D. 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

10、再教化32个体的全部社会化是以()为条件的。A. 早期社会化 B. 语言社会化 C. 性别社会化 D. 道德社会化33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这是()A. 角色冲突 B. 角色不清 C. 角色中断 D. 角色失败34作为教师,既需要权威者的角色,又需要和学生作朋友的角色,这两种角色有时难以协调,这是()A. 角色内冲突 B. 角色失调 C. 角色不清 D. 角色间冲突35一位中年男子在工作单位是领导、管理者的角色,而在家中又是听从、顺从父母的孝顺儿子的角色,他觉得自己转换困难,那么他面临的是()A. 角色间冲突 B. 角色不清 C. 角色内冲突 D. 角色失败36由他人的判断所

11、反映的自我概念,是()A. 主我 B. 客我 C. 镜我 D. 社会自我37詹姆斯(1890)关于自尊的经典公式是()A. 自尊=成功/自信 B. 自尊=成功/抱负 C. 自尊=自信/抱负 D. 自尊=抱负/成功38 ()是指个体接触新的社会 情境时,按照以往经验,将情景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A. 印象管理 B. 印象形成 C. 个体印象 D. 个体信息39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A. 定向作用 B. 第一印象 C. 首因效应 D. 印象管理40 ()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A. 近因效应

12、B. 首因效应 C. 光环效应 D. 好恶评价41 ()是指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A. 刻板印象 B. 光环效应 C. 首因效应 D. 近因效应542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A. 印象管理 B. 印象形成 C. 信息加工 D. 第一印象43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表明,在印象形成过程中, ()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A. 信息内容 B. 信息数量 C. 信息顺序 D. 信息真实性44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是()A. 特质印象 B. 印象形成 C. 光环印象 D. 近因效应45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A. 印象形成 B. 第一印象 C. 总体印象 D. 刻板印象46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的性质。A. 积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