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学生寻找作文的“源头活水”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9212394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带领学生寻找作文的“源头活水”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带领学生寻找作文的“源头活水”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带领学生寻找作文的“源头活水”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带领学生寻找作文的“源头活水”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带领学生寻找作文的“源头活水”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带领学生寻找作文的“源头活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领学生寻找作文的“源头活水”(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范文最新推荐-最新精品为你奉上-欢迎下载阅读- 1 / 8带领学生寻找作文的带领学生寻找作文的“源头活水源头活水”带领学生寻找作文的“源头活水”内容提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池水碧波荡漾是因为源头不断有活水流入;那么,使学生敞开心扉、有的可说、有事可写的作文的“源头活水”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引导学生深入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培养他们对生活独特而敏锐的感受能力,是使他们将郁积于胸的情愫流泻于笔端,将撩拨心扉的美好瞬间化作永恒的记忆,从而在生活中升华作文,在作文中再现生活的有效途径。而通过饶有趣味的练笔方式,将他们感知的生活再现出来,则是写出好文章的卓有成效的好方法。

2、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带领学生去寻找这“源头活水” 。主题词:源头活水 观察 积累 写作带领学生寻找作文的“源头活水单位:北京十二中草桥分校姓名:廖静通讯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草桥东路 26 号邮政编码:100067电话:6750306623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池水碧波荡漾是因为源头不断有活水流入;那么,使学生敞开心扉、有的可说、有事可写-范文最新推荐范文最新推荐-最新精品为你奉上-欢迎下载阅读- 2 / 8的作文的“源头活水”是什么呢?“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能做成什么文字” ,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愿活泼的

3、流个不歇。 ”可见,引导学生深入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培养其对生活独特而敏锐的感受能力,是使他们将郁积于胸的情愫流泻于笔端,将撩拨心扉的美好瞬间化作永恒的记忆,从而在生活中升华作文,在作文中再现生活的有效途径。记得刚参加工作不久时(当时在一所普通校任教) ,我给学生留了一篇作文记一件小事 ,要求讲了很多:构思要新,语言要美,要有铺陈、渲染,什么明线、暗线交叉,意脉暗转,文眼巧设,蓄势与照应等等,所有这些“文学创作”上的技巧全拿过来要学生掌握并运用到作文中,结果全班只有一个学生写得很好,我十分高兴地表扬了他一番,后来才发现他是抄写的,责问他时,却回答说:“您的要求我做不到,只能抄。 ”还十分理直气

4、壮。在以后的写作文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并惧之如虎,作文能力可想而知更无点滴提高。于是,我四处找原因:与同事讨论,找学生谈话了解情况,并学习了一些理论著作等,最后叶圣陶先生的一段话给我解除了疑惑。他说:“从前以为写文章是几个读书人特有的技能。那技能奥妙难知,几乎同于方土的画符念咒。这种见解必须打破。现在我们要相信,不论什么人都可以写文章,乃至店铺里的店员、码头上的搬运工,都可以写文章,因为他们各有各的生活。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范文最新推荐范文最新推荐-最新精品为你奉上-欢迎下载阅读- 3 / 8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

5、己捐上一读书人或者一文学家的头衔,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能写文章算不得什么好夸耀的事,不能写文章却是一种缺陷,这种缺陷同哑巴差不多,对生活有相当大的影响。 ”他又说:“其实国文所包括的范围很宽广,文字只是其中一个较小的范围,文字之外,同样包在国文的大范围里头的还有非文字的文章,就是普通文,这包括书信、宣言、报告书、说明文等等应用文,以及平正地写状一件东西载录一件事情的记叙文,条畅地阐明一个原理发挥一个意见的论说问。中学生要应付生活,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就不能不在文字之外,同时以这种普通问为对象。 ”读了叶老的这段话,我恍然大悟,原来作文能力是一种普普通通,而且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那么一种

6、能力。于是学生们的“作文好不好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想当作家”的“宣言”我也理解了,那其实是某些教师给他们的错误印象。循着叶老的思路,我心中有了对作文能力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形成了一套训练学生作文能力的虽不成熟但较以前更有效的方法:(一) “如要创造,第一要观察。 ” (鲁迅语)观察是写作的基石,没有观察的积累,就没有写作的素材;“美是到处都有的,只有真诚和富有情感的人才能发现它。”用“真诚”去感受生活,是用心观察的“源动力” 。思考是写作的枢纽,没有思考就不会有深刻隽永的文章,因为观察所得的表象只有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范文最新推荐范文最新推荐-最新精品为你奉上-欢迎下载阅读- 4 / 8的

7、思考,才有可能提炼出人生的真谛。以情激趣,使学生乐于观察。 “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 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现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想法、感情和词语。”要激励学生以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为了在复活中写出真实可感的牢狱生活,不顾自己的尊贵身份,主动蹲了几个月的监狱的勇气,克服困难,创造一切观察条件。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以饱满的激情面对观察中暂时的寂寞和困惑,下“深水”而非“蜻蜓点水”似的体验生活呢?我的主要做法有:(1)运用挂图、广播、电视、CAI 课件、网络、背景音乐等现代教育媒体,营造直观、生动的生活化情景,使他们获得丰富的个体体验;(2)通过“活动探究”

8、、 “自主合作”等综合性学习方式,如报告、演讲、辩论、研究、表演、朗诵、解说、文学社、手抄报、广播站等生活化活动,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有了表达和交流的愿望,就会自觉的找“米”下“锅”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帮助他们与自然、社会、文本展开“对话” ,只要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身边小事竟然也有许多“亮点” ,亲情、友情、人间情,情情可抒。课标所倡导的“做中学”模式,能有效的沟通学科内外、课堂内外、校园内外,拓宽学生获取素材的渠道。我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学校、展览、文物古迹,访问身边的新闻人物,开展不规范用

9、字调查,选编习作,开展书评、影评,办手抄报、墙报,组织灯谜、对对子、-范文最新推荐范文最新推荐-最新精品为你奉上-欢迎下载阅读- 5 / 8猜成语等,研究风俗民情,收集民俗、民谣、民间传说,欣赏音乐,制作插图“博见为馈贫之粮”,学生储备了丰富的表像,习作的源头之水就会成为“胸中之竹” ,如汪洋大海般“富可敌国” 。(二)要养成练笔和博览的习惯。我们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和写作技巧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后天的反复训练中习得的。李贺背锦囊到野外采风,蒲松龄设免费茶廊邀路人讲轶闻趣事等积累写作素材的经验,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人向苏轼请教作文成功的秘诀,他说:“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

10、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见,勤于练笔,既能为日后积累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能锻炼观察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因此,79 年级“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 14 次,其它练笔不少于 1 万字。 ”另一方面,从心理层面来看,阅读是对信息的存储和编码,写作则是对信息的提取与重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要“广泛的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60 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样日积月累,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才能使文思和才情如涓涓溪流从学生的心田上“流泄”出来,化作美好的文字,绽出美丽的“花朵” 。 实行了半个多学期

11、的写“观察笔记”后,我便采取另外的一种形式观察笔记”改成了一周一次的套练,套练的内容是这样的:1. 在一周的观察笔记中,选一篇自己认为是最好的,把观察到的事件实录下来我把这比喻为一块布料。-范文最新推荐范文最新推荐-最新精品为你奉上-欢迎下载阅读- 6 / 82. 让学生对其进行修改前,要先写下自己的思考过程,并要学生注意平时从课本中所学的知识我把这比喻为准备剪裁前的计算。3. 然后要求学生写出作文提纲,如拟订题目;文章的中心思想;层次安排等我把这比喻为进行裁剪。4. 最后,根据以上的准备,完成正式的作文我把这比喻为成衣过程。为了能紧紧抓住学生刚刚唤起的感知,我跟他们说,从这次起,每两次套练我

12、们都要在全班选出十篇最好的作文,然后印刷成册发给大家。结果表明,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的兴趣更浓,劲头更足了。同时,我惊喜地发现,学生这时在把观察笔记改成作文时,已经能自觉地注意到对作文进行较好的层次安排,懂得如何运用修辞方法来增加作文表现力,注意对表达方式的多层运用了。我认为,这是因为学生们想写好作文,主动挖空心思运用的。他们为了写好作文,逐渐变成了有心人,而且还注意从课文中吸取“营养” 。 (在平常分析课文时,遇到与作文相关的知识点,我总是随时点出,让他们记录下来并积累起来。 )这种在课本中学习写作文的知识和写作文时充分运用学过的知识的方法,的确是提高作文能力的一个较好的方法。(三)学生养成习惯,使其平时多观察、多写、多练,让这些方法成为学生上语文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配合第一步、第二步的计划实施,我在每堂语文课前还要求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