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jwjqh历史教学纵横谈-张如德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208815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kjwjqh历史教学纵横谈-张如德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Bkjwjqh历史教学纵横谈-张如德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Bkjwjqh历史教学纵横谈-张如德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Bkjwjqh历史教学纵横谈-张如德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Bkjwjqh历史教学纵横谈-张如德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Bkjwjqh历史教学纵横谈-张如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kjwjqh历史教学纵横谈-张如德(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 且作“挥手袖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 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 乙酉年七月初七。-啸之记。 历史教学纵横谈历史教学纵横谈张如德张如德张如德 1937 年 8 月生,浙江黄岩人。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特级教师。 1959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曾在扬州师范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历史 系任教和进修。1963 年至无锡市第一中学任历史教师至今。1986 年、1988 年 两度获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988 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1990 年被评

2、为特级教师。现任无锡市第一中学历史教研组长,无锡市历史专业委员会副主 任委员,无锡市历史学会理事,江苏省历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讲课旁征博 引,上下联系,左右贯通,条分缕析,脉络分明,将历史从总体演进角度讲活。 善于启发,长于分析,引导学生对历史作深层次思考后,得出正确结论。重视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历史教学纵横谈历史教学纵横谈中学几册历史教科书,几乎浓缩了人类历史发展全过程中的主要内容。我 们教历史就是要使学生在认识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中接受思想教育,并在此基础 上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一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思维发展的历史。思维是存在的 反映。科学思维是

3、能够反映客观规律性的思维。这种思维通过实践转化为生产 力,又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正是具有这种思维品质 的人才。培养这样品质的人才是民族、国家的希望所在,也是我们历史教学必 须为之奋斗的目标。因此,必须将历史教学的重点,从应试教学转移到培养学 生科学思维能力上来。为此目的,我在历史教学园地上辛勤耕耘,甘苦备尝。 每有体会,或记于心中,或写成文章。现将这些东西修改、整理,联缀成篇,取名叫历史教学纵横谈,借教学思想录出版之机,予以发表。希望得 到同行们的指正,为进一步深化历史教学改革而继续努力。一、从备课谈起一、从备课谈起上好历史课的基础是备好历史课。备好历史课的关键是平时要多

4、阅读、勤 思考、广阅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作为历史教师首先要多读史料和史书。 历史是逝去岁月里人类社会所发生的事情,消逝了的事情永远不能重新发生。 我们只有靠多读史料和史书,以求较为清晰地再现历史事件的图象,了解历史 事件的来龙去脉;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行为特征,进而了解当时社会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现状等等。了解得越详细,认识就越贴近客观历史真实,就 越能将课上好。当你读完史记中有关秦代、汉初历史人物的本纪、世家、 列传后,这一时期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气势磅礴的斗争场面就会在脑际浮现。 如果再有剪材能力,这一时期的历史课定会备得既生动又深刻。历史的客休已经消逝。史料和史书记述的历史无不包

5、含着编写者的主休思 维在内。这种思维成果是人类精神遗产的一部分,我们不要轻易地肯定或否定。 应将它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加以观察,实事求是地下结论。该肯定的肯定, 该扬弃的扬弃。如司马迁有些史学观点,至今仍折射出真理的光辉。梁启超的 进化论史观,在当时的中国是最先进的。从总体上说来,由于受时代、阶级及 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旧的史观不能科学地解释历史上错综复杂的现象,发现 不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像一把钥 匙,可以帮助我们打开烟笼雾锁的历史迷宫的殿门,引导我们登堂人室,去探 究其中的奥秘。我的体会是备课不难在史料之不足,而是难在自己理论水平的 欠高。“没有理论思

6、维,就会连两件自然的事实也联系不起来,或者连二者之 间所存在的联系都无法了解。”更不要说去探寻历史发展规律了。故而,要 备好历史课必须多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读得越多越好。读完马克思恩格斯选 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读完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 陈云等文选或选集。当前要着重学好邓小平文选。上述这些著作中的名篇 要反复阅读和理解,掌握精神实质,并用来指导备课。我的体会是理论水平不 断提高之日,亦即是备课质量不断提高之时。多阅读还指要多阅读报刊杂志上发表的历史研究、历史教学研究的文章。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写道;“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一代代人的实践活动铸造着人类的历史。人

7、们的恩维水平随实践的发展而 不断提高。当今报刊上发表的历史研究,历史教学研究的文章,从总体上讲反 映了当今历史界思维的最高水平。学习这些文章可以较快地吸收历史研究和历 史教学研究的新成果,可以更好地从全新的方位和角度去钻研教材,提高备课 质量。党和国家制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当今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引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针。这对于肩负着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重任的历史教师来说, 更应认真学习。读报还可以吸取各种各样的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帮助自己 摸清时代的脉膊,看清历史发展的趋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缺乏这种信念是 很难备好历

8、史课的。当然要读的东西还很多,如哲学、经济学、心理学、教育 学、诗词歌赋、小说、散文、科技书籍等等。书读多了,备课时心清思爽,所 需知识,信手拈来,随时可用。古人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我还有一个感觉是:课到备时恨识浅。书 读少了不行,光读书不思考也不行。多读书,勤思考,才能提高自己的思维水 平。历史教材看似容易,深入钻研就会发现需待解决的问题很多。在世界历 史上册第四章第一节,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里教材写道:“在长期的 军事征服过程中,法兰克人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征服高卢以 后国王、贵族、教会都成为大土地所有者。他们承袭了原来土地上的剥削 方式,役使隶农和残存的奴隶耕种土地”。

9、这里有个问题:法兰克人为什么要 承袭原来土地上的剥削方式(隶农制)?经过阅读和思考,我是这样解答的: 隶农制要比氏族制先进得多,法兰克人无法将罗马人拉回氏族社会,何况他 们自己的氏族也在瓦解。罗马奴隶制已经崩溃,法兰克人无力恢复它。长 期和罗马人接触,法兰克人已受罗马先进文明的影响,已比较了解和愿意承袭 隶农制。恩格斯说:“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 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 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这话说得是很有道理 的。紧接着又发现一个问题:隶农制在罗马帝国时就已出现,为什么当时隶农 的主人是奴隶主,而到

10、法兰克王国时隶农的主人却变成了封建主了呢?经过阅 读和思考,我这样解释:隶农制是罗马奴隶制中的封建制因素,西罗马帝国的 灭亡,使这种封建因素脱掉了奴隶制的外壳。法兰克人承袭了这种制度,它的 大土地所有者,包括教会大土地所有者就变成了封建大土地所有者了。读书和 思考结合的过程,往往就是史论结合说明问题的过程。解决好这一结合,有助 于解决备课时碰到的难点。读书固然重要,但知识来源于实践,如关门读书,搞不好就会变成书呆子。 为避免产生此种现象,作为历史教师要尽可能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丰富自 己的阅历。可和学生一起参加下厂、下乡劳动,到社会各部门作调查,听学术 报告,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会议,并和同行

11、们广泛交流等等。总之,应使自己 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对历史教师说来还要多游历一些地方。多游历可以拓宽视野,陶冶心情, 增长知识。司马迁年轻时去各地游历,后来写史记,走笔如龙蛇,气象万 千。限于条件,我们不大有机会出游。但我每到一个新地方,总要去参观当地 的博物馆,名胜古迹,人文景观。1988 年和两位朋友游周口店,参观了北京人 和山顶洞人的洞穴后,站在山头,面对莽莽群山、密密森林,想象先人当年艰 苦生活的景情,心情激越,思绪万千,后来吟成“访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忽 发遐想”一诗:敲尖顽石作投枪,漫山飞逐发喊狂。猎罢猛犸归洞穴,篝火堆 前野味香。游宛平城、卢沟桥时,面对城头累累弹痕,桥上

12、尊尊石狮,缅怀抗 日志士,情不自禁,吟成“游宛平城、卢沟桥有感”一诗:永定河边多碧血, 弹痕城头记国仇。游人到此应驻足,晓月也知照卢沟。游览祖国锦绣山河,有时会使自己的感情升华到对祖国赤诚、真纯爱的地步。这种感情在备课、上课 时会自动地流露出来,这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真情实感的爱国主义教育。历史长河的流水从太古的洪荒时代滚滚而来,向着遥远的未来滔滔而去。 人是历史的主体。人总是站在过去和未来的交汇点上,用当时的观点回顾历史, 总结经验教训,引出规律,展望未来的。司马迁所说的“述往事,思夹者”, 近乎此意。历史教学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并寓思想教育于历史教 学之中。然后还要引导学生透过史实,

13、看清本质,探寻历史规律。这就需要培 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用什么方法培养学生这种能力呢?唯一的方法就是马 克思主义的历史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辩证统一的方法。历史的东西是指客观事 物本身发展的过程和人类认识发展的过程。后一发展过程是前一发展过程在人 脑中的反映。故讲历史必先讲清客观事物本身发展的过程,以及人类思维怎样 随历史发展而发展的过程。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还历史本来面目(只能尽可能 地)和用历史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的思想言行的方法。单纯的历史方法不能从 理论的高度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用逻辑的方法。逻辑 的东西是历史的东西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中的概括反映,即历史规 律的

14、反映。规律隐藏在历史表象的深处,但它往往通过一些重复的非常相似的 历史现象表现出来,抓住这些现象进行抽象概括,往往就会发现隐藏其中的规 律。关于这一辩证思维方法的全过程,恩格斯说得很清楚:“历史从哪里开始, 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 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 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事实果真如此,当欧洲工人运动处于捣 毁机器阶段时,只能产生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不成熟的理论反映着不成熟的阶 级愿望。19 世纪 3040 年代,当欧洲工人运动从破坏机器和自发斗争时期进 入有意识和有组织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

15、时期,表明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 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历史发展的最伟大动力的时候,科学共产主义理 论也就应时而生了。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作出他们的理论,原因之一就在 于他们是根据历史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辩证统一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的结果。根据上述方法,我在教课时,除注意用生动的方法尽可能还历史本来面目 的同时,还经常引导学生从诸多相似的历史现象中引出规律性的结论,用以培 养学生科学恩维的能力。如讲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应用和推广,促进中外文明 发展的事实,引导学生得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结论。再如综述世界史上 横跨欧、亚、非六大帝国的兴亡史实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得出这样的结论: 靠侵略扩张形

16、成的大帝国,迟早地,心然地要走向衰落和灭亡。又如综观中国 古代史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合是主流)的现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 生得出如下一些结论:凡军事集团割据之日,就是国家分裂之时;凡改革成功 的政权,又可使国家重归统一。商鞅变法为秦统一打下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 为隋的统一创造了条件等等,就是明证。再由此推断,凡成功的改革不但可以 发展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还可以促进和维护国家的统一。作为学生应为深 化改革而努力学习。再如讲盂子的“民为贵、君为轻”;苟子“人定胜天”; 唐太宗的“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以及人民群众在历史上诸多作用的史实,引导学生得出:人民,只有人民,才 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这一结论,使学生从理论的高度懂得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又如讲国际工人运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过程中,引出无 产阶级应该建立自己的政党,没有自己的政党,就不能达到解放的目的这一原 理。从讲中国现代史的过程中,引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 始终推动革命运动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