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业技术培训课件-果树生产技术(芒果病虫害防治技术)--云南省华坪县农广校 (PPTminimizer)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392088 上传时间:2017-02-16 格式:PPT 页数:124 大小:5.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种植业技术培训课件-果树生产技术(芒果病虫害防治技术)--云南省华坪县农广校 (PPTminimizer)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农业种植业技术培训课件-果树生产技术(芒果病虫害防治技术)--云南省华坪县农广校 (PPTminimizer)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农业种植业技术培训课件-果树生产技术(芒果病虫害防治技术)--云南省华坪县农广校 (PPTminimizer)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农业种植业技术培训课件-果树生产技术(芒果病虫害防治技术)--云南省华坪县农广校 (PPTminimizer)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农业种植业技术培训课件-果树生产技术(芒果病虫害防治技术)--云南省华坪县农广校 (PPTminimizer)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种植业技术培训课件-果树生产技术(芒果病虫害防治技术)--云南省华坪县农广校 (PPTminimizer)》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种植业技术培训课件-果树生产技术(芒果病虫害防治技术)--云南省华坪县农广校 (PPTminimizer)(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芒果病害种类及其防治技术 云南省华坪县农广校 芒果病害种类介绍 芒果白粉病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 芒果流胶枝枯及蒂腐病 芒果煤烟病 芒果疮痂病 芒果藻斑病 芒果盘多毛叶斑病 芒果炭疽病 芒果生理性病害 芒果簇芽 (花 )病 芒果炭疽病 分布与为害 症 状 病 原 侵染循环 发病条件 防治措施 分 布 及 为 害 本病分布很广,华南各芒果产区均有分布,尤以海南发生最重。属常发性重要病害。 此病主要为害嫩叶、花序、果实和枝梢。严重时引起落叶、落花、果腐和枝枯。该病在贮运过程中可继续为害引起果实大量腐烂,是芒果最重要采后病害。 症 状(一) 叶片:一般较容易发生在叶片未转绿嫩叶。初期为褐色小斑点,然后扩

2、展为浅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严重时致使叶片扭曲。后期病部焦枯部分易破裂散落形成穿孔。病叶常大量脱落,形成秃枝。 芒果炭疽病为害嫩叶 症 状(二) 花序和幼果:多发生在花梗上,病部产生黑褐色小点,扩展形成圆形或条形斑,严重时使整个花序变黑干枯,花蕾脱落。幼果感病后产生黑褐色小斑点,扩展使整个幼果变褐色,致使果实脱落。 芒果炭疽病为害花序(右图)和幼果(左图) 症 状(三) 近成熟或成熟:果面出现黑褐色圆形病斑,后扩大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病斑,中央凹陷,果肉初期变硬,后期变软腐烂。在潮湿的环境条件下,病部产生粉红色粘液状孢子堆。 芒果炭疽病为害近成熟果实(左图)和成熟果实(右图) 病 原 无性阶段

3、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炭疽菌属、胶孢炭疽菌 。 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目、小丛壳属、围小丛壳菌。 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和刚毛 病原菌的分生孢子 病原菌的生长习性 1. 温度: 15 25 40 病原菌在 100% ) 85 98 100 孢子萌发率 0 侵 染 循 环 菌丝或分生孢子堆越冬 雨水传播 病菌潜伏至发病 产生分生孢子 条件不适时越冬 条件合适时侵染 发 病 条 件 1、品种的抗病性 2、寄主物候期 3、菌源数量 4、气候条件 品种抗病性 高抗品种: 紫花芒、金煌、实选 宋芒、金钱芒属; 中抗品种: 台农一号、粤西一号、贵妃、 香、 芒、秋芒、绿皮芒属;

4、 感病品种: 爱文芒、乳芒、海豹、龙井大芒、红象牙芒、土芒。 寄主物候期 有明显的感病期: 叶片: 抽芽、开叶、古铜期,淡绿期较轻。 果实: 幼果期、熟果期。 枝条: 嫩梢期。 在非感病期间,既使出现适宜发病条件,病害也不会发生或发病很轻。因此,在防治时应必须选择适宜的时间防治病害的发生。 菌源数量 新果园: 菌量累积较少,发病较轻; 老果园: 菌量较多,发病较重。 气候条件 1、湿度: 0%, 最适宜病害流行, 6%, 病害下降。 2、降雨: 2天 /周,病害停止发展或下降; 3周,病害上升; 6天以上 /周,病害迅速发展。 3、温度: 高于 ,病害可以流行 低于 病害下降 防治措施 芒果炭

5、疽病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采取选育抗病品种、化学防治和田间卫生相结合的方法。 芒果炭疽病防治 (一 ) 1. 种植抗病品种:在品种选用方面上应选用抗病优质高产的品种。如:金煌、吕宋芒、台农一号、粤西一号、台牙、贵妃、 香、 芒、秋芒等高、中抗品种。 2. 铲除病原:及时剪除病叶、病枝,进行烧毁。 3. 加强栽培管理:种植时注意适当株距,以利于通风透光,密度大时,应进行适当的修剪,以降低园内的湿度。 烧毁病虫枝叶 ( 1)保花保果 花蕾抽出后每 10天喷一次,连续 3次;小果期每半个月喷一次,直至成熟前。 ( 2)保护嫩叶 开叶后每 7至叶片老化,嫩梢的防治可结合保护嫩叶进行。

6、 常用药剂有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25%施保克乳油等; 的水杨酸( 25公斤水) 芒果炭疽病防治 (二 ) 芒果白粉病 分布与为害 症 状 病 原 侵染循环 发病条件 防治措施 分布及为害 白粉病于 1914年在巴西首次报道。我国华南各芒果产区均有分布,属常发性主要病害。 主要为害花序和幼果,造成大量落花、落果,降低产量。 症 状 主要发生在花序、幼果、嫩叶和嫩枝上。发病初期病部产生少量白粉病斑,病斑愈合形成一层白色粉状物,花序受害后,花蕾脱落,花梗枯死。嫩叶受害后常常皱缩,最后脱落。 芒果白粉病侵染花梗(示白色粉状物) 病 原 为半知

7、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粉孢属、芒果粉孢菌 该病原菌分生孢子的温度范围为 9,最适宜温度为23 。湿度对病害的影响较小 ,生孢子均萌发,但以高湿较为有利病害发展。 另外本菌为专性寄生菌,不能在死亡的组织存活。 粉孢属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侵 染 循 环 越冬场所 (老叶或枝条) 适宜条件分生孢子 风传播 健康植株 感病植株 风传播 不适宜条件 适宜条件 发病条件 1、发病物候限制:病菌只在花蕾期、花期、幼果横径 1 前、芽萌发到叶片转绿前才能侵入。 2、温度:该条件是影响芒果白粉病流行的主要条件。月平均气温为 21时,最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 3、湿度:该条件对白粉病发生影响较少。干旱地区同样

8、发病严重。 4、施肥:氮肥施用过多,枝叶幼嫩,易感白粉病。 5、品种:不同品种对白粉病的抗病性有差异,应选用抗病品种。如象牙芒最感病,留香芒次之,秋芒和青皮芒最抗病。 防治措施 1. 预测( 1) )量判断 出现在花蕾和首批开放的零星花朵上。在发育成熟的花蕾顶部或聚集成堆的花蕾间先出现少而稀的粉堆 ,这时由于粉量少 ,加上花蕾颜色干扰 ,不易发觉 ,要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2、预测( 2) 无限花序:中下部 中上部 顶部 ( 1)每批花由零星到盛花: 7 10d ( 2)花蕾萼片开裂露出花瓣到零星初花: 4 5d ( 3)幼果从谢花到玉米粒大小:约 10d 喷药: 中下部 花蕾萼片松开,

9、花瓣露出达 30% 40%时开始喷第一次药,以后每隔 10喷 3次。 3、常用药剂 : ( 1) 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蕾期、幼果期 600700倍,花期 800倍。 ( 2)硫磺粉( ) 。 ( 3)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300 ( 4) 6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花蕾期 450 500倍,花期、幼果期 500 600倍。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 (分布与为害 症 状 病 原 侵染循环 发病条件 防治措施 分布及为害 本病又称为细菌性角斑病,属芒果常发性重要病害。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产区发生普遍。 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引起大量叶斑和果斑,严重影响果实的外观及商品价值,同时炭疽病和蒂

10、腐病从病斑侵入果实,诱发贮藏期的大量烂果。 症 状 主要发生在叶片、枝条和幼果上。 叶片感病初呈水渍状小斑,后变褐色、黑色,周围有明显 黄晕 ,病斑呈 多角形 。 枝条 感病后,病部纵向开裂, 流胶 ,形成黑色病斑。 果实感病初呈不规则 暗绿色 水渍状病斑,后期 变黑色 ,稍凸起,病斑 中央开裂 ,呈溃疡状。潮湿时,病部有细菌溢脓。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为害叶片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为害果实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为害枝条 病 原 病原菌菌落形态 为原核生物界、薄壁菌门、黄单胞杆菌属 侵 染 循 环 病菌在病叶、病枝上渡过不良条件。条件适宜时,病菌借助风雨或昆虫传播到感病组织,从 伤口 或 自然孔口 侵入,

11、潜育期 7发 病 条 件 台风、暴雨、高温或温差过大是本病流行的主要条件。在向风地带的果园或低洼地发病较重,避风、地势较高的果园发病较轻。 防治措施 沿海或平坦开阔的果园应营造防风林带。 时清除枯枝落叶,并集中烧毁,以减少侵染菌源。 1%波尔多液; 50020单位; 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 600倍 芒果藻斑病 分布与为害 症 状 病 原 侵染循环 发病条件 防治措施 分布及为害 该病在各芒果产区均有发生,属常发性次要病害,尤以海南发生最为普遍。主要为害芒果叶片和枝条,引起藻斑。 症 状 病斑常见于树冠的中下部枝叶。初为灰绿色近圆形,其上有橙黄色的绒毛状物。后期病斑中央变为灰白色,周围变红褐色

12、。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 芒果藻斑病为害叶片(中期) 芒果藻斑病为害叶片(后期) 病 原 为绿藻门,头孢藻属 头孢藻属孢囊梗、孢子囊及游动孢子 侵 染 循 环 病原以丝状营养体和孢子囊在病叶和落叶上越冬,环境条件适宜时,营养体产生孢子梗和孢子囊,成熟的孢子囊或越冬的孢子囊遇水释放出游动孢子,借助风雨进行传播,萌发芽管从气孔侵入,形成由中心点作辐射形的绒毛状物。病部能继续产生孢囊梗和孢子囊,进行再侵染。 发 病 条 件 果园土壤贫瘠、杂草丛生、地势低洼、阴湿或过度密植、通风透光不良,以及生长衰弱的老树、树冠下的老叶,均有利于发病。 防 治 措施 1. 加强果园管理: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适度修剪,增加通风透光性;搞好果园的排水系统;及时控制果园杂草的丛生。 2. 降低侵染来源:清除果园的病老叶或病落叶。 3. 药剂防治:病斑在灰绿色尚未形成游动孢子时,喷洒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均具有良好防效。 芒果流胶枝枯及蒂腐病 分布与为害 症 状 病 原 侵染循环 防治措施 分布及为害 该病是我国芒果种植区普遍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 为害枝干,可造成流胶和枝枯,影响芒果生长和产量。为害采后果实,可导致腐烂,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