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业技术培训课件-高油大豆主要病害防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农广校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392076 上传时间:2017-02-1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种植业技术培训课件-高油大豆主要病害防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农广校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农业种植业技术培训课件-高油大豆主要病害防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农广校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农业种植业技术培训课件-高油大豆主要病害防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农广校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农业种植业技术培训课件-高油大豆主要病害防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农广校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农业种植业技术培训课件-高油大豆主要病害防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农广校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种植业技术培训课件-高油大豆主要病害防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农广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种植业技术培训课件-高油大豆主要病害防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农广校(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高油大豆病害主要种类及防治 大豆霜霉病 大豆灰斑病 大豆根腐病 大豆褐斑病 大豆菌核病 大豆褐纹病 胞囊线虫病 大豆立枯病 大豆猝倒病 根结线虫病 细菌斑点病 大豆羞萎病 大豆霜霉病 危害部位: 主要为害幼苗或成株叶片、豆荚及豆粒。 发病症状: 成株叶片表面生成圆形或不规则病斑,黄绿色,边缘不清晰,后变褐色,严重时多个斑点汇合成大的斑块,使病叶干枯。花期前后雨多或湿度大,病斑背面生有灰色霉层,病叶转黄变褐而干枯。豆荚染病 外部症状不明显,但荚内常现黄色霉层,即病菌菌丝和卵孢子,受害豆粒发白无光泽,表面附一层黄白色粉末状霉层。 大豆霜霉病 : 病菌以卵孢子随种子发芽而萌发,产生游动孢子,

2、侵入植物 生长点,从而引起植株感染。北方一般在 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 7、 8月份为高发期,田间湿度大、温度在 20 发病规律 防治方法 ( 1)选用抗病品种,并精选种子,做好种子处理,剔出病粒; ( 2)加强田间管理,锄地时注意铲除系统侵染的病苗,减少田间侵 染源。 ( 3)种子药剂处理: 播种前用种子重量 90乙膦铝或 35甲霜灵(瑞毒霉)粉剂拌种。 (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洒 40百菌清、 25甲霜灵、 58甲霜灵 锰锌。还可选喷 1:1:200倍波尔多液、 65代森锌 500。 大豆灰斑病 危害部位 :大豆灰斑病主要为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 症 状 :主要危

3、害叶片 ,成株期叶片病斑初呈红褐色小点,后扩展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褐色,中部灰褐色。严重发病时几乎所有叶片长满病斑 ,造成叶片过早脱落 , 受害减产 20% 30%, 同时百粒重下降 , 品质降低。 大豆灰斑病 发病规律: 灰斑病是老病害,一般在 6月上中旬,在叶上开始发病 , 7月中旬进入发病盛期。豆荚从嫩荚期开始发病 , 鼓粒期为发病盛期 , 7月 8月份遇高温多雨年份发病重。 综合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优质、高产、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 选用末感染田生产的大豆种子。 种子药剂处理:在播种时用 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或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 种 药剂防

4、治: 应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叶期对水喷雾防治叶部病害,在初荚期喷药可防治荚部病害。注意防治荚部病害不能过晚,病菌在荚部潜育期 17 24天,荚部显症后穿透荚皮需要 5天以上,大豆生育后期感病的荚一般不能侵染籽粒 大豆根腐病 危害部位 :主要危害是大豆根部,在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 症 状 : 病株地上部生长不良,病苗矮瘦,叶小色淡发黄,一般病部斑初为褐色至黑褐色小斑点,以后迅速扩大呈梭形、长条形、不规则形大斑,叶片下垂变黄,并向上不同程度的扩散至下部侧枝,以至使整个主根变为红褐色或黑褐色,皮层腐烂呈溃疡状,病部有细小的裂痕,有的凹陷,重者因主根受害使侧根和须根脱落腐烂,造成主根 “ 秃

5、根 ” 。苗期发病影响幼苗生长甚至造成死苗,使田间保苗数减少,成株期由于根部受害造成地上部生长发育不良,从而导致产量下降。 大豆根腐病 发病因素 大豆幼苗期多雨、地温低、上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有利于根腐病的发生。干旱,大豆幼苗长势弱,抗病力低,被害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 长期连作 几年不断连作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 , 病菌在土壤里积累达到相当程度和规模。 品种单一 、 抗病品质下降 , 必须引进新的高产 、 抗病大豆品种 发生规律 是由镰刀菌、丝核菌和腐霉菌等多种病菌侵染而引起的。不同病菌引起的病害症状不同,但共同点是根部腐烂。这些病菌均能在土壤中越冬并存活

6、 5年以上,近表面密度最大。 在大豆子叶期病菌可以侵入幼根,病菌靠土壤、种子和流水传播。 大豆根腐病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菌源数量 、 土壤环境条件和耕作栽培措施 。 综合防治 药剂防治: 药剂拌种,用 50%多福合剂可湿性粉剂,按种子录的 0. 4%拌种。或用菌克毒克(2%宁南霉索水剂 )按种子录的 1%拌种。或用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录的 0. 5%拌种。还可用含有杀菌剂的 35%多克福大豆种衣剂用种子重量的 量拌种。 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减少菌量。 适期播种(适时晚播)播种深度控制在 23厘米,并要早中耕,深中耕,以起到防寒增温

7、,增强大豆生长势提高抗病力的作用 改善田间土壤通气条件,及时排除积水,创造疏松平整的耕层,避免田间积水,采取垄作法,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促进大豆根系生长,提高免疫力。 增施有机肥、磷肥和钾肥,进行叶面喷肥,适时进行中耕培土以利于侧生根形成。 大豆褐斑病 发病症状: 真叶 病斑棕褐色,轮纹上散生小黑点,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直径 l 5重时病斑愈合成大斑块,致叶片变黄脱落。 茎 和 叶柄 染病 生暗褐色短条状边缘不清晰的病斑。 病荚 染病 上生不规则棕褐色斑点。 温暖多雨,夜间多雾,结露持续时间长发病重。 防治方法 ( 1)选用抗病品种。 ( 2)实行 3年以上轮作。 ( 3)发病初期喷洒 75

8、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 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隔 10天左右防治 1次,防治 1次或 2次。 大豆菌核病 大豆菌核病 危害部位 大豆菌核病主要浸染茎秆 , 7月下旬开始发病 发病症状 浸染初期茎秆上有褐色病斑 , 以后病斑上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 , 后变黑色颗粒 ( 菌核 )。纵剖病株茎秆 , 可见黑色圆柱形老鼠屎样的菌核 , 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 大豆菌核 大豆菌核 发生规律 菌核病菌 最易侵染的植物是向日葵和十字花科植物,其次是大豆。病菌的菌核可在土壤、病残体和混杂在种子间越冬。在大豆开花期形成子囊孢子侵染衰老叶片和瘦弱的茎及凋萎的花,被侵染的叶、花和茎上的菌

9、丝与健康部位接触进一步感染,扩大危害。 田间菌核数量是该病发生严重的最重要因子,其次是环境因素。在大豆开花期土表温度高、空气湿度大、降雨量大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在防治上,轮作、清选种子、深翻、中耕培土、排出田间积水、合理密植、氮磷钾肥配合施用等有利于控制病害的发生。 2、在初花期喷 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 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 7 10天后再喷 1次。或 40%核菌净 1000倍液或 50%甲基托布津 500倍液喷雾。 防治关键 :因大豆菌核病多发生在植株中下部,且发生时期多为大豆封垄后,因此在防治时必须使用背负式喷雾器 大豆褐纹病 褐纹病 典型症状是叶部产生多角形,大小 1 5斑

10、略隆起,中部色淡,稍有轮纹,上生小黑点,病斑周围组织黄化,多数病斑可汇合成黑色斑块。 褐纹病 发生规律 : 是一种在低温条件下容易发生的气传病害,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从伤口、气孔及直接穿透组织表皮侵入大豆叶片,发病严重时,大豆叶片自下而上全部黄化脱落。 我省 6月中旬至 7月初气温偏低、多雨、高湿、少日照,前期发病重; 8月中旬至 9月上旬降温较快、多雨、高湿,后期发病重。 防治方法 : 在 6月中旬喷药可控制前期叶部病害,在 8月 20 25日喷药可控制后期病害,使用药剂为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70% 大豆胞囊线虫病 根系染病 被寄生主根一侧鼓包或破裂,露出白色亮晶微

11、如面粉粒的胞囊,被害根很少或不结瘤,由于胞囊撑破根皮,根液外渗,致次生上传根病加重或造成根腐 。 大豆胞囊线虫病 : 大豆孢囊线虫病又称大豆根线虫病、黄萎病,俗称 “ 火龙秧子 ” 。 危害部位:大豆孢囊线虫病主要危害根部,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 发病特征:大豆根部受害,根部表现根系不发达,根瘤减少,须根增多。被害大豆地上部矮小,叶片由下向上黄化,生育停滞,结荚减少甚至不结荚,使大豆产量显著降低。发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全株枯死,象被火烧一样。 大豆胞囊线虫病 发生规律 大豆胞囊线虫以胞囊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8年以上,最多可达 11年。大豆胞囊线虫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 17 , 10以

12、下不能发育。 传播途径 :孢囊线虫主要通过田间耕作,农作物残枝、粪肥及风雨、农机具和带种子传播,越冬孢囊对低温、干旱抵抗能力强,在土中可存活 10年之久。孢囊线虫病的发生与土壤环境、土壤内线虫数量有关。土壤温度高、土壤湿度适中、通气良好以及砂质土壤及偏碱土壤有利于线虫的生长发育与繁殖,则发病重。 防治方法 实行轮作,防止重迎茬。 选种抗病品种是孢囊线虫重发生区最经济有效的防病方法。 增施肥料:增施底肥和种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叶面喷肥 对增强植株抗病 也有明显效果。 药剂防治措施:一是用大豆种衣剂包衣处理。二是用 35%的乙基硫酸磷或 35%的甲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 种。或用种子量的 2%的大豆根

13、保剂拌种。 田间防治:苗期喷硼钼微肥或大豆黄萎叶喷剂。 大豆猝倒病和立枯病 大豆立枯病 大豆立枯病俗称 “ 死棵 ” 、 “ 猝倒 ” 、“ 黑根病 ” , 为真菌病害。病害严重年份,轻病田死株率在 5% 10%,重病田死株率达 3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全部死光,造成绝产。 发病时期 :大豆立枯病仅在苗期发生 发病症状 :幼苗和幼株主根及近地面茎基部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病菌的菌丝最初无色,以后逐渐变为褐色。病害严重时,外形矮小,生育迟缓,靠地面的茎赤褐色,皮层开裂,呈溃疡状。 大豆立枯病 发病条件 1、连作发病重 ,轮作发病轻。因病菌在土壤中连年积累增加了菌量。 2、种子

14、质量差发病重。凡发霉变质的种子一定发病重,立枯病的病原可由种子传播,并与种子发芽势降低、抗病性衰 退有关。 3、播种愈早,幼苗田间生长时期长发病愈重。 4、用病残株沤肥未经腐熟,能传播病害发病重。地下害虫多、土质瘠薄、缺肥和大豆长势差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或药剂拌种。用 50的多菌灵拌种 2、实行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 3年轮作。 3、合理密植,选用排水良好干燥地块种植大豆,防止地表湿度过大,雨后及时排水。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洒下列药剂: 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 200倍液; 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 10天左右 1次,连续防治 2做到喷匀喷足。 大豆猝倒病 发病时期 该病多发生在芽期和苗期。 发病规律 大豆猝倒病以菌丝体、卵孢子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成为次年初侵染源。 发病症状 靠近地表的幼茎上初现水渍状病斑,后幼茎变细腐软,呈黑褐色,导致幼苗迅速折倒死亡,严重时可引起根部发生腐烂,使病株矮化。 综合防治 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2、加强排水排涝,降低土壤湿度,避免在低洼地种植大豆,减轻发病。 3、实行轮作和施用腐熟有机肥。 4、播种前拌种或者苗期灌根的方法,采用 35%瑞毒霉拌种剂 拌大豆种子 100 ; 5、苗期灌根时可选用 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 400倍液、 25%甲霜灵 800倍液。 大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