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小说(2014届)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3917550 上传时间:2017-08-05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6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小说(2014届)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小说(2014届)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小说(2014届)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小说(2014届)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小说(2014届)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小说(2014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小说(2014届)(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说阅读指要,一、小说基本知识概述,小说的定义: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小说:一种以很小的篇幅,反映生活中极短时间内发生的较单一的事件的文学体裁。,三要素,人物描写手法情节构建方法环境自然社会,把握形象特点把握主题思想鉴赏写作技巧,(1)情节结构的特点;(2)环境或人物描写方法;(3)作品的表现手法;(4)文章构思技巧;(5)文章语言特色。,二、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1.人物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注意概括介绍)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常

2、见题型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与技巧;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Company Logo,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Company Logo,二、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3.“人物性格特征分析题”解题思路从故事

3、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的过程。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4)从环境描写中认识人物性格,二、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形象的典型意义往往要根据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来思考,而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往往也与其典型意义有关。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4、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人物形象分析题表述要点: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三、赏析小说情节安排,1.小说的情节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2.情节安排的基本手法3. 常见题型最常见的是概括故事情节。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情节安排基本技巧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

5、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情节安排基本技巧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文。平叙:指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可以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但要注意交待事件起讫的时间。平叙的方式有二:“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待清楚;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轮番叙述。,三、赏析小说情节安排,4

6、.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思路完整叙述。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丢失。“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故事较复杂,关涉到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注意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述,做到前后贯通。,情节安排的评价,1.全文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2.小说情节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3.开头运用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4.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或引人深思。5.结尾出人意料,情节逆转,深化主题。6.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

7、、空间。注意:分析情节的目的是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因此要注意体会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小说主题的揭示上的作用。,四、赏析小说的环境描写,1.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在分析人物形象时通常要结合环境进行分析。,环境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暗示社会环境,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展开情节、转换情节、暗示情节的结束等);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

8、身份、地位、性格;揭示或深化主旨,环境描写的作用,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民风、民俗):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作为情节线索(展开情节、转换情节、暗示情节的结束等);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 ):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交代人物活动背景,烘托人物性格、心理;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衬托主题。,2.常见题型,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概括环境的特点;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9、。,环境类试题答题思路,一、表述要点: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 染气氛) (推动,暗示,铺垫)情节 (烘托,衬托).人物 (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主题。二、表述格式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氛围;渲染.气氛(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Company Logo,五、赏析把握小说主题,1.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2.常见题型: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体会)

10、;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五、赏析把握小说主题,3.小说主题分析概括题解题思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从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与典型环境上把握主题。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中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五、赏析把握小说主题,4.主题的常见表现形式: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六、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常见题型

11、:1.文中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塑造形象?有何作用?细节描写、正侧结合、对比、衬托、抑扬、铺垫、伏笔、照应、悬念、巧合、象征等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表情达意服务的?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3.小说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小说的常用开头及作用,1.设疑法(悬念法):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情节;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阅读; 突出人物形象;揭示或暗示小说的主题。2.写景法。渲染环境氛围,交代主人公活动背景,烘托人物性格。暗示小说主人公的命运。,小说的常用结

12、局及效果,1.出人意料的结局。 (项链)从结构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药杜十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小说的常用结局及效果,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柳毅传)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

13、凸显出人性的真善美超越战胜了假丑恶,反映出人类对和平美好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4.戛然而止结局。留下了“空白”(广阔的想象空间)给读者想象,为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留下了空间。更突出主题,小说标题赏析题解题思路,1.题型: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2.解题思路:通过联系、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主要内容来理解标题含义。常见作用: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暗示或点明小说主题。象征某种精神品质。3.答题模式标题表层的具体意思(文中具体的XX );与主题表达、形象特征相关的深层意思。,语言鉴赏品味题解题思路,1.从语言的个性化角度赏析。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能显示人物独特的性格,让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14、如见其人。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2.从语言表达的丰富内涵角度赏析。品味语言运用在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表现独特的物态特征等方面的魅力。3.从语言风格角度赏析。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自然质朴等。,小说阅读考点总结,一、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二、具体考查角度: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赏析环境描写; 4.概括小说主题;5.分析写作技巧;6.品味语言特色 。,课堂讲练,木 笛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一名木笛手。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招

15、考分初式、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a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大师问:“为什么?”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