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9166585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详解)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详解)本大纲仅供参加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公共科目本大纲仅供参加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公共科目教育公共基础笔试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的考生复的考生复 习和考试时参考。请考生重点掌握以下知识内容。习和考试时参考。请考生重点掌握以下知识内容。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型包括选择、判题型包括选择、判 断简析、案例分析、阅读分析和论述五种类型。断简析、案例分析、阅读分析和论述五种类型。目录:目录: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教育学基础教育学基础【第一页第一页】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第二页第二页】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教育法学教育

2、法学【第三页第三页】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第四页第四页】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教育学基础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与教育学(一)(一)1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 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

3、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 过程。过程。 (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专业的师资和场地,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规范)(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专业的师资和场地,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规范)P32.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P32.2 三者关系:学校教育教育活动的三个要素之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可以构成多种结三者关系:学校教育教育活动的三个要素之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可以构成多种结 构。构。 (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

4、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2)二者具有)二者具有 互为主客体的关系。教教为主,学受教为主。互为主客体的关系。教教为主,学受教为主。 (3)二者有共同的教育活动对象,教育内容,)二者有共同的教育活动对象,教育内容, 共同的教育目的,促进受教者素质的全面发展。共同的教育目的,促进受教者素质的全面发展。3.教育的形态: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实体教育与虚体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教育的形态: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实体教育与虚体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 校教育。校教育。P44.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

5、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根据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根据 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P55.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最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条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我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最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条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我 们称之为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一条是关于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们称之为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一条是关于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的内部关系规律。P6(二)(二)6.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

6、育发展的历史阶段:(1)原始社会(无阶级性、水平低下、传递生产经验、言)原始社会(无阶级性、水平低下、传递生产经验、言 传身教、耳口相传)传身教、耳口相传) , (2)古代社会(鲜明的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古代社会(鲜明的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 征功能占主导地位)征功能占主导地位) , (3)现代教育(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现代教育(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 等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等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P77.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终身化、全

7、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P8(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8教育学: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P99.教育学的基本问题:(教育学的基本问题:(1)教育本质,解释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教育本质,解释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2)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 关系问题,关系问题, (3)教育目的问题,)教育目的问题, (4)教育制度问题,)教育制度问题, (5)教育过程的规律性问题,)教育过程的规律

8、性问题, (6)思)思 想品德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性问题,想品德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性问题, (7)学校管理问题。)学校管理问题。P1010.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萌芽时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萌芽时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学记学记世界世界 上最早的教育专著,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雄辩术原理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 (2)独立形态时期:夸美纽斯的)独立形态时期:夸美纽斯的 大教学论大教学论标志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诞生。标志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诞生。 (3)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马、恩、列等经)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马、恩、列等经 典作家根

9、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对教育的阶级性、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典作家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对教育的阶级性、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 作了科学的解释。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阶段。作了科学的解释。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阶段。 (4)近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三大流派,)近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三大流派, 布鲁纳的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教育过程提出机构教学论,赞科夫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倡导范例教提出机构教学论,赞科夫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倡导范例教 学,霍姆林斯基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学,霍姆林斯基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P10二、教育的功能二、教育的功能(一)(一)11.教育功能的含

10、义:是指人类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作教育功能的含义:是指人类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作 用与影响。用与影响。P1812.教育功能的类型: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教育功能的类型: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P1813.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P1913.1 个体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具体是指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个体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具体是指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 响和作用,具体说来包括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和个体社会化

11、功能。响和作用,具体说来包括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和个体社会化功能。13.2 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具体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社会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具体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社会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具体说来包括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科技功能和教具体说来包括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科技功能和教 育的人口功能。育的人口功能。14.教育功能的限制:教育的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教育功能的限制:教育的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P21(二)(二)15.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

12、因素:个体身心发展(个体)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个体身心发展(个体) ,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 化、科学技术、人口对教育社会功能。化、科学技术、人口对教育社会功能。 。 。 。P22三、教育的目的三、教育的目的(一)(一)16.教育目的的含义:广义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教育目的的含义:广义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 者通过教育过程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它可以包括国家者通过教育过程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它可以包括国家 和社会教育机构、家长、教师等对学生的各种期

13、望。和社会教育机构、家长、教师等对学生的各种期望。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培养什么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培养什么 人的总要求。人的总要求。P3117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 P31(二)(二)18.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1)教育目的的确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教育目的的确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 化背景。化背景。 (2)教育目的的确定还要注意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教育目的的确定还要注意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 (3)教育目的的确定受)教育目的的确定受 制于人们的教育理想。制于人们的教

14、育理想。 (4)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 P3219.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文化本位论、生活本位论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文化本位论、生活本位论 P33(三)(三)20.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1)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重点,造就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15、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P3421.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P34四、教师与学生四、教师与学生(一)(一)22.教师的定义:教师是受过专业训练、在学校中从事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教师的定义:教师是受过专业训练、在学校中从事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 完善品德结构、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专职人员。完善品德结构、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专职人员。P4023.教师的角色:传道者、授业解

16、惑者、示范者、管理者、父母与朋友、研究者角色教师的角色: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父母与朋友、研究者角色 P4124.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基本素质:(1)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自身的道)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自身的道 德修养;(德修养;(2)对专业知识的要求: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教育学和心)对专业知识的要求: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教育学和心 理学知识;(理学知识;(3)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教师要有课程开发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教师要有课程开发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 管理能力、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能力。管理能力、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能力。P4125.教师的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