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概复习资料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9165371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概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传概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传概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传概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传概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概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概复习资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概复习资料小调音乐的艺术特征1.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2.规整,均衡的节奏节拍3.曲折多样的旋法。4.曲式结构 对应式,起承转合式,并置式通过扩充和附加成分打破规整对应式结构的对称形态,以不规整的结构给音乐的进行造成动力,变化的均衡感。一个对应式的上下句再加它们的变化反复,形成四句体对应式结构。两上一下式结构;一上两下式结构。等劳动号子艺术特征1.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和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2.节奏的律动性。3.音乐材料的重复性。4.领、和相结合的歌唱方式。5.曲式结构的简朴性。山歌音乐的艺术特征1.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2.自由、悠长的节奏、

2、节拍。3.高亢的曲调。4.曲式结构北方:上下二句体结构 南方:四句体结构(起承转合)乐句变化形式具体手法自由延音-由于音乐抒咏引起的乐句结构的变化加(夹)跺-由于唱词陈述,以及音乐发展的需要而引起的乐句结构变化。前后加腔-乐段或乐句结构之外的附加腔句。概念类民间歌曲: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情感体验和音乐艺术的情感表达方式。号子:号子也称劳动号子、哨子,是一种伴随着劳动而歌唱的

3、汉族民间歌曲,流传于中国各地。产生并应用于劳动,是具有协调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山歌:山歌是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它的内容广泛,结构短小,曲调爽朗、情感质朴、 高亢 、节奏自由 。放牧山歌:是放牧者在田野劳动时为吆喝牲畜或问答逗趣所唱的山歌。放牧山歌常常带有吆喝性的衬词。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汉族民歌形式。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而表现则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又称“顺天游” “小曲子” , 在山西被称为“山曲” ,在内蒙古则被叫作“爬山调” 。花儿:花儿在当地有特定的青年男女交往与定情的意义

4、,因此又被称作“野曲” ,不能在室内或村内唱,也不能在辈分不同或有血缘关系者面前唱。小调:小调,中国汉族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汉族民间歌舞小曲。经过历代的流传,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除了在农村流传外,在城镇集市上也多有传唱。小调的流传和发展,反映着城市和乡村音乐文化的交互影响和密切联系。其流传面遍及城乡不同阶层,并有广泛的社会阶层直接或间接参与创作和加工。其音乐细致曲折,表现手法比号子、山歌更多样。曲调也更优美,是民歌中更为“艺术化”的形式。另一方面,由于小调传唱面的复杂也使小调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复杂性。谣曲:汉族民歌中小调分类

5、的一种。其艺术的成熟性介于吟唱调和时调之间。它的篇幅不大,乐段结构完整,节拍比较规范。时调:在小调民歌中,时调的艺术形式发展得最为规范和成熟。它具有严谨规整的结构,变化丰富的节奏和音调,以及细致讲究的润腔方式。这些小调不仅有一般群众在休息,娱乐时传唱,并且常常由职业或半职业艺人在热闹的公共场所进行商业性演唱。供人们消遣并为演唱者换取报酬。吟唱调:汉族民歌中小调的一种。吟唱调包括儿歌、摇儿歌、叫卖调和风俗仪式中的吟唱调等。这是小调中实用性较强的种类。常在日常生活的某种实际需要中歌唱。吟唱调的音乐以吟诵性为主,旋律接近自然语言形态结构简单。完整性、独立性较差。鲜花调基本旋律形态:1.四句体乐段。2

6、.四句落音:徵、宫、羽、徵。3.曲型起承转合结构。孟姜女调基本旋律形态1.四句体乐段。2.句尾落音:商、徵、羽、徵。3.典型的起承转合式乐段。剪靛花调基本旋律形态1.四具体乐段2.句尾落音:宫、徵孟姜女调的四种变体的音乐特征1.十杯酒:主要流行于北方,变化在第一句分裂成两个短句、其中第一句有七度以上的大跳,第四句旋律从高音区起腔,后逐渐下行,有加腔或扩腔。2.梳妆台:主要流行于江淮地区,华北江南也有唱,曲调介于十杯酒与基本旋律形态之间,第一句分裂成两个短句但无高音区起腔,句末一般有扩腔。3.哭七七:主要流行于江南地区,第一、二句前半句都是一字对一音。句幅紧凑、二四句向低音区扩展。4.绣花灯:主

7、要流行华北西北地区,第三句后加了一些垛句,增强叙述性。民歌的产生和创作歌曲的区别1.由于民歌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所以它不受专业作曲技法的支配,在音乐风格和音乐创作手法方面,表现出民族或地区民间音乐的共性特征,也更集中,单纯地表现出一个民族或地区的人民集体的审美理想和追求。2.由于它采取口耳相传的传播方式,不使用曲谱将其版本固定,因此,在歌唱中,民歌的歌词和曲调往往会出现多种变化形式。3.正是因为上述两种原因的综合作用,民间歌曲集中了不同时代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趣、成为他们表达情感的结晶。南北方民歌的一般区别南方民歌的歌词比较含蓄,善用比,兴。其旋律多表现得婉转、细腻、抒情。旋律进行以级

8、进为主,结构短小精悍。歌曲前多有引子。北方民歌多以节奏自由和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粗犷、嘹亮。1在语言的特点上,北方民歌的字多,南方民歌的字少,北方棱角分明,南方咬字细巧柔和。2.在节奏特点上,北方民歌速度快而紧凑,南方民歌速度慢而从容。北方民歌乐句短,呼吸应快速灵活。南方民歌乐句长,气息需要深沉稳定。3.在润腔特点上,北方民歌断处多,南方民歌以连为主。4.在传情特点上,北方民歌字情多,南方民歌声情多,北方民歌用声真声多于假声,南方民歌假声成分稍多些。民歌传承面临的现状民歌发展至今出现了断层,而且存在着在社会文化生活中逐渐衰弱的严重问题;那些老的民间艺人、民歌歌手逐渐老去。年轻一代所处的时代

9、,所受的教育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生活经历等与民歌产生和流行时的背景有了质的变化。信天游的音乐特征:有一百多种基本曲调,有的浪漫抒情、单纯朴实,有的高亢悠扬却不失其同一的风格和韵味。曲调短小,按其发展手法分为呼应式和承递式。它的音乐由上、下句乐段构成,唱词字数虽无严格规定,但往往比较对称,多以七字为一句,基本用真声演唱。山曲的音乐特征:歌词中大量运用比兴手法,上句主要是起兴作比,铺垫场景并提供音韵,下句切入正题。以独唱为主,音域比较广。与信天游相似,山曲的乐段也是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山曲的唱词一般为七字句,节拍以二拍为主,也有少数是 3/4 或 3/8 拍的。常使用五声或六声的徵调式和商调式。

10、歌唱时真、假嗓相结合。号子搬运号子:哈腰挂、走绛州、拉板车号子挑担号子:姜太公独坐钓鱼台工程号子:打夯号子、打硪歌、大锤哨子农事号子:催咚催、槤枷号子船渔号子:黄河船夫曲作坊号子:松车号子山歌信天游:兰花花、脚夫调、阳婆里抱祡瞭哥哥山曲:三天里路程两天到、想亲亲相在心眼眼上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客家山歌:兴国山歌江浙山歌:对鸟四川山歌: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云南山歌:弥渡山歌、赶马调、小河淌水、放马山歌小调吟唱调:花蛤蟆、摇篮曲谣曲 诉苦歌:天净沙秋思、长工苦、小白菜谣曲 情歌:青丝鸟、绣荷包谣曲 生活歌:打酸枣时调 鲜花调:茉莉花时调 孟姜女调:月儿弯弯照九州时调 剪靛花调:姑苏风光、放风筝、小看戏、丢戒指时调 无锡景调:无锡景时调 绣荷包调:绣荷包时调 妈妈娘糊涂调:妈妈娘你好糊涂时调 银纽丝调:探亲家舞调:龙船调、跑旱船、斑鸠调民歌号子: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山歌一般山歌:信天游、山曲、花儿、江浙山歌、四川山歌、云南山歌、湖南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小调吟唱调:儿歌、摇儿歌、叫卖歌、吟唱调谣曲:诉苦歌、情歌、生活歌、嬉游歌时调:孟姜女调、剪靛花调、银纽丝调、无锡景调、鲜花调、妈妈娘糊涂调、绣荷包调、对花调、叠断桥调舞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