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车事故的原因分析中看影响教育的四大因素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9165339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校车事故的原因分析中看影响教育的四大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校车事故的原因分析中看影响教育的四大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校车事故的原因分析中看影响教育的四大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校车事故的原因分析中看影响教育的四大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校车事故的原因分析中看影响教育的四大因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校车事故的原因分析中看影响教育的四大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校车事故的原因分析中看影响教育的四大因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校车事故的原因分析中看影响教育的四大因素从校车事故的原因分析中看影响教育的四大因素马婧文马婧文 1004010040 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1111 历史系历史系【摘要摘要】 近年来校车事故频发,校车安全的背后引人深思。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一幕幕的悲剧?本文将通过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对校车事故进行原因分析,从而总结出这四大社会子系统对教育的影响。【关键词关键词】 校车;事故;原因;教育近年来校车事故频繁发生:2011 年 9 月 26 日,山西省灵石县冷泉村一接送学生的微型面包车在 108 国道介休段与一辆大货车相撞,造成 7 名初中生死亡,2 人重伤,3 人轻伤;

2、2011 年 11 月 16 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下沟砖厂门口,一辆大翻斗运煤货车与正宁县榆林子小博士幼儿园学生接送面包车迎面相撞,校车司机与 4 名幼儿当场死亡,多名幼儿重伤。15 人在送往医院抢救途中死亡,至此,事故遇难人数达 20 人,另有 18 人重伤,26 人轻伤;2011 年 12 月 12 日下午,江苏省丰县首羡镇中心小学发生校车侧翻事故,15 名学生死亡;2011 年 12 月 21 日,云南省立北县离城 16 公里的猫猫冲小学,一马车载 20 余名小学生上学,途中与一辆货车相撞,2 名死亡,23 人受伤。2010年 1 月至 2011 年 12 月中旬,全国各地发生

3、的校车事故令人震惊。经统计,共发生重的校车事故 29 起,死亡人数 108 人,轻重受伤人数 358 人,涉及 13 个省份。在我国,平均每 41 秒钟就会发生一起车祸,每年有超过 1.8 万名 14 岁以下儿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儿童因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是欧洲的 2.5 倍,美国的 2.6 倍。除去 2010 年至 2011 年的事故,我们再回看一下之前几年的统计数据:2006 年交通事故死亡的中小学人数占全国中小学死亡人数的 19.64%,仅次于第一位的溺水死因;2008 年,12 岁以下儿童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的死亡人数占交通事故死亡的 5%,车内死亡人数占所有儿童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 16%

4、。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校车事故频发呢?下面,我们将通过校车事故原因分析这一视角来看看影响教育的四个重要因素。一、因素一:政治一、因素一:政治1 1、 “撤点并校撤点并校”政策的影响政策的影响从诸多校车事故中,我们不难看出肇事地点多发生在农村小学,据统计,近 5 年来国内媒体披露的学生上学车辆安全事故中,在死亡事件中农村学生占总死亡人数的 74%。这不得不追溯于农村中小学的“撤点并校”的政策。从 2001 年起,国务院为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 , 决定中指出应 “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

5、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地区,仍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撤点并校”推行以后,相当一部分地处偏远、学生数量较少、教学质量无法保证的中小学或教学点被撤并。 “教育部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0 年底,中国共有小学 25.74 万所,在校生 9940 万人,比实施撤点并校前2000 年分别减少 30 万所和 3000 万人,减幅分别为 53.50%和 23.61%” 。1“十年来,全国中小学减少个,其中小学(含教学点)减少个

6、,减少幅度达 52%。 ”2因此, “撤点并校”所导致的结果之一是许多农村小学中小学生不得不每天往返十几、二十公里到邻村或邻镇去上学,交通自然成为一大问题;同时,城市学生由于择校问题也会产生相应的交通工具需求,为了避免增加家庭负担和减轻私家车所造成的交通拥挤, “校车”应运而生。配备校车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学生上学,为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却没想到会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造成诸多问题。2 2、责任主体的不明确、责任主体的不明确“校车是学校租的,一旦在行驶中出了问题,家长会要求学校负责。而校车已经开出学校,学校无法承担这个责任。而运营方也会接学校租车应由学校负责或者至少承担部分责任为由拒绝承担全部责任。而

7、政府在这样的事故中是否也有监管不力的责任呢?”3校车事故,谁该为此负责?每当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多数人不会立马说出一个肯定的答案,原因就在于轻重的责任主体不1 许娟,农村中小学校车问题中的利益诉求基于教育公平的视角,农村教育,2012 年第 9 期2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0103 段会东,对校车制立法必要性的思考,基础教育研究,2010够明确落实。校车管理现行的是共同管理、共同负责,公安部门、教育部门、交管部门都有涉及,但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共同管理也就意味着责任主体不明确,无人管理,无人承担责任。同时,法律也存在着漏洞。 义务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

8、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都有涉及学校安全,但对校车管理并没有详细规定,教育部门也没有相关法律明确规定校车安全是否属于学校安全。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那从中可以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这里表现出来的是政治因素对教育的影响。政策对教育的影响显而易见,它会很容易并直接的作用于教育的发展趋向。政治主要作用于教育制度的性质,对教育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等具有导向与规范意义,其实现途径的强制性成分更多一些。二、因素二:经济二、因素二:经济美国校车安全系数达到私家车和公交车的 40 倍,当然是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资金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安全校车的瓶颈,很多学生不得不乘坐不符合安全规定的车辆。我们可以发现,

9、“发生事故的校车较多为无牌无证,无保险的三无车辆,或为不合格的的农用三轮车、小型面包车、中巴车、报废车、拼装车、微型面包车、两轮摩托车、拖拉机、套牌车甚至私自改装马车。 ”4当前我国的 GDP 每年都在以 10%左右的速度增长并处于世界前列,但是我国的教育支出却始终未能占到 GDP 的 4%,而且校车作为我国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理应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但是政府在校车问题上迟迟没有落实。我国没有专门生产校车的厂家,在短时间内无法大批量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校车,而且各地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也无法在短期内购置符合国家标准的校车。因此,学校只有自行购置,自行维护管理,或者通过市场租赁低价位

10、的客车来接送学生。校车运行成本高,政府部门没有给于专门性的校车管理补贴,其运行经费主要依靠学生乘车收费收入,因而可能导致一些车辆维护不及时、校车司机流动性大的趋势,校车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资金缺乏另一个表现则是超载现象的普遍存在。2011 年 11 月 16 日在甘肃发生那起车祸,就是因为车辆超4 石文惠,高欣,施小明,我国重大/特大校车事故现状及原因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10.4.第 28 卷第 4期载,荷载 9 人的车辆却载上了 64 人,超载 55 人。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南昌一“伪校车”超载 440%,宁夏一幼儿园 14 座却装载了 46 个孩子等等,车体超载对孩子的生命安全造成

11、了重大伤害。然而,超载的背后是经费问题,为了节俭资金,大家都不约而同的习惯了这个事实。因而,经济又是影响教育的另一个因素。教育的发展必须以经济适宜投入为前提,才能使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成为可能,如果过于漠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那么只会将教育发展送入恶性循环之中。三、因素三:文化三、因素三:文化1 1、我国缺乏、我国缺乏“儿童为先儿童为先”的理念的理念“缺少对儿童教育的近现代化立场、观念和方法的认识,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教育的明显缺陷。中国文化和教育对儿童教育的近现代立场的视而不见或简单拒绝,甚至有意敌视(如对卢梭、杜威等人的批判,对“儿童中心论”的批判) ,表明儿童教育的近现代立场其实是中国社会、中

12、国文化的盲点。这一盲点不仅是束缚教育变革的瓶颈,而且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瓶颈。 ”5卢梭、夸美纽斯、杜威、蒙台梭利、维果茨基等教育改革家都主张“跟随儿童”的儿童中心主义。夸美纽斯提出的“种子论” “园丁说” “灯”的比喻等,体现出了夸美纽斯教育学的要点是尊重自然、尊重儿童、信任儿童。夸美纽斯师法自然的教育哲学在卢梭那里得到进一步发展。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完成了人类“发现儿童”的历史使命,并系统提出了西方近现代教育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杜威在卢梭的影响下发展了“儿童中心”的教育思想。遗憾的是,我国教育界往往忽视了夸美纽斯的教育哲学,卢梭的教育学也被误作为放任儿童、取消教育,而杜威的教育学说半个世

13、纪以来也被中国大陆所批判。 “在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成人为本位的,儿童非但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而且还受到传统文化的蔑视儿童是小大人,是比成人小一号的成人,这便是传统的中国儿童观。 ”6显然,在中国传统的儿童观将学生的本能、天性漠等漠视,儿童和学生的权利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丧失了独立的人格。正是由于缺乏“儿童优先”的理念,校车安全没有给与必要的重视,校车质量、承载人数、配备的司机素质等一切5 刘晓东,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第 145 页6刘晓东,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重要的因素统统被“将就”化,从而导致了这一系列后果。2 2、安全教育意识薄弱、

14、安全教育意识薄弱面对安全隐患的侥幸心理 1对于很多学生和家长来说,能否按时上学是最重要的,而车辆性能如何,驾驶人是否具备资质,校车受否超员等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就读于某私立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林某,因学校躲避交警检查将校车停运,每天只得有母亲接送,林某母亲抱怨说:“只要孩子每天能搭乘校车上学,每天挤点怕什么?”天津交警查获一辆超员校车,而车上一位三年级女生竟为超员司机说情, “叔叔别查了,我们快迟到了,每天都这样坐车,从未出过事故”7如此侥幸心理的确普遍存在,直到出了事故才后悔莫及。“安全教育”的片面化与形式化 2尽管目前很多学校都开始重视安全教育问题,比如模拟地震、火灾等现场演练,但是针对专门校车

15、安全教育的开展却是少之又少,安全教育不够全面;同时,形式主义在安全教育方面盛行。例如,虽然进行了多次火灾演练,但有很多学生依旧连灭火器都没有碰过,更别说会怎么使用了,而且疏散时没有规定的路线,学生都如玩游戏地慢悠悠的离开,连走路都能使楼梯道堵得水泄不通,那更何况到了紧急时刻呢?这种安全教育有何用?形式化为安全教育埋下了严重的隐患,后果不堪设想。而在这方面,美国做的要比我国做的好得很多。 “美国的交通管理部门和教育部门经常进行系统的校车安全教育,教育的对象包括来坐校车的学生、家长、校车司机等。在每个学期开学前,学区和交通管理部门联合开展第一次乘坐校车的系列安全教育。除了对学生和家长讲解乘坐校车的

16、注意事项外,还会带领他们实际体验校车的乘坐过程。 ”8因而,文化对教育的影响非常直接和密切。文化传统制约着教育活动的过程,不同教育反映着不同文化背景,体现着迥异的文化传统。在文化传统运行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与此系统相契合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体系,它对教育发展起着调控、制约作用。四、因素四:人口四、因素四:人口7 江小楼,校车安全问题追本溯源,道路交通管理,2008.108 赵慧君,韩晶,杨清溪等,美国中小学校车政策体系及其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111 1、超载背后的人口数量、超载背后的人口数量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总人口是.69 万人,占全世界人口约 1/5,而全国中小学生所占比例在 15%到 20%左右,因而校车承载的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又加上资金投入等困难,超载成为了一个难以避免的现象。2 2、司机个人素质背后的人口质量、司机个人素质背后的人口质量校车事故的发生还与司机的个人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司机违章因素,如违反交通规则,超载、逆行、超速、无证驾驶、违反交通指示灯通行、与准驾车型不符等;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