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版(呕心沥血整理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9164882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外科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版(呕心沥血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医外科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版(呕心沥血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医外科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版(呕心沥血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医外科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版(呕心沥血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医外科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版(呕心沥血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外科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版(呕心沥血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外科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版(呕心沥血整理(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论 一、中医外科学发展简史 1、最初的外科治疗方法: 植物包扎伤 口、拔去体内异物、压迫伤口止血等。 2、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砭石、砭 针 3、专科形成:到了周代,外科形成独 立专科 4、春秋时期从理论到实践有了较大提 高(1)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 医书 (2)黄帝内经奠定了外科疾病证治 的理论基础 “膏梁之变,足生大疔”“诸痛疡疮, 皆属于心” 5、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对中 医外科的贡献较大。 6、汉末华佗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外 科医生,他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 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等, 堪称外科鼻祖。 7、我国有记载的第一部外科专著金 三、基本术语 疡:又称外疡,是指

2、一切外科疾病的总 称。疡科即外科疮疡: 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 的总称; 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 病。 肿疡: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一切外科疾病已溃破的疮面 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 于疮面或暴翻于疮口之外的腐肉,称为 胬肉。 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都壅聚而 发生的化脓性疾病。外痈: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 疾患。 内痈: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西医学的痈:相当于中医的有头疽 疽:疽者,阻也。指气血被毒邪阻滞而 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 有头疽:发生在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 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 无头疽:是指发于骨骼或关节间等深 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相 当于西医

3、的骨髓炎,骨结 核、化脓性关节炎等。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 缘清楚。创瘈疭方 8、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 鬼遗方 9、肘后备急方 海藻治瘿,是世界 上最早应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 记载。 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开 创了用免疫法治疗狂犬病的先河。 10、唐代:千金方:葱管导尿治疗尿 潴留的记载, 脏器疗法:食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等 经验被后世医家证实了其科学性及有效 性11、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进入自身发 展的黄金时期。二、中医外科学主要学术流派 1、“正宗派”: 是中医外科学历史上最 具影响的学术流派。 代表人物:明陈实功 代表著作:外科正宗。 学术思想:重视脾

4、胃。 学术成就:外治法和手术方面比较突出。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 局部作肿范围。 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 使空腔较大,有如口袋之形,脓 液不易排除而蓄积袋底,即为袋 脓 痔:痔有峙突之意,凡肛门、耳道、鼻 孔等人之九窍中,有小肉突起者, 古代均称为痔。由于痔的发病以肛 门部最多见,故归属于肛门疾病类。 漏:指溃口处脓水淋漓不止,尤如滴漏。 瘘管 指体表与有腔脏器之间的病 理性管道,具有内口和外口;或溃 口与溃口相通的病理性管道。窦道 指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 性盲管,一般只具有外口而无内口。 痰:是指发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 或软或硬,或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块, 属有形之征,

5、多为阴证。 结核:即结聚成核、结如果核之意。是 泛指一切皮里膜外浅表部位的病理性肿 块 岩:病变部肿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 固定不移,形似岩石,破溃后疮面 中间凹陷较深,状如岩穴,故称之 谓岩。岩与癌相同。四、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2、“全生派” 代表人物:清王维德 代表著作:外科全生集 学术思想: 阴虚阳实”论。(阴疽的治 疗,以“阳和通腠,温补气血”为法则。 并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反对滥 用刀针。) 学术贡献:创立了以阴阳为核心的辨证 论治法则,(公开了阳和汤、阳和解凝膏、 犀黄丸和小金丹等治疗阴疽名方。) 3、“心得派” 代表人物:清高锦庭 代表著作:疡科心得集 学术思想:“外疡

6、实从内出论”,(指出: “夫外疡之发, 与内证异流而 同源者也。”)注重外证与内证的 关系。 学术成就;创立外科三焦辨证 善于应 用治疗温病的犀角地黄汤、紫雪丹、至 宝丹等治疗疔疮走黄。病机理是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 塞,脏腑失和五、外科疾病的辨证 (一)辨病的程序 1详询病史 2全面体检 3注重局部 4选用新技术和必 要的辅助检查 5综合分析 (二)阴阳是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是 八纲辨证的总纲1、辨阴证阳证的要点根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一般多用于(一)、致病因素:外感六淫,情志内伤、 纳有如钉丁之状粟粒状脓头的疔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感受 消的基底根部的描述。根脚收束为 阳证。根

7、脚散漫或塌陷者,多提 示可能发生走黄。 应指:指患处已化脓( 或有其他液体) , 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护场:“护”有保护之意,“场”为斗争 场所。所谓护场,是指在疮疡的 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特殊之毒、痰饮瘀血等七方面 、六淫致病总的特点 ()有季节性 ()疾病性质与病邪性质相关 ()常相兼致病 ()以“火毒” 、 “热毒”最为常见。 (5)常侵犯相关部位 (二)、发病机理 外科疾病的主要发2、阴阳辨证的注意事项: (1) 、局部和全身相结合 (2) 、辨别真假 (3) 、消长与转化1阳证发病缓急急性发作皮肤颜色红 赤 皮肤温度焮 热肿胀形势高肿突起肿胀范围根盘收束 肿块硬度软硬适度疼

8、痛感觉疼痛剧烈 病位深浅皮肤、肌肉 脓液质量脓质稠厚溃疡形色肉芽红活润泽病程长短病程比较短 全身症状初期常伴形寒发热口渴、 结,小便短赤溃后渐舌苔脉象舌红苔黄脉有余预后顺逆易消、易溃、易敛 多虽然疾病有其阴阳属性归类,但疾 病在发展变化过程中阴证和阳证之间是 可以互相转化的。这与正邪盛衰和治疗 方法有关。(三) 部 位 辨 证 清代高锦庭在( 疡科心得集) 例言中 云:“盖疡科之证,在上部者,俱属风温 风热,风性上行故也;在下部者,俱属 湿火湿热,水性下趋故也;在中部者, 多屑气郁火郁,以气火之俱发于中也。 其中间有互变,十证中不过一二。”(四) 经 络 辨 证 经络是体表组织与脏腑器官之间

9、的重要联络渠道,从而使人体构成一个 有机体。 【1、人体各部所属经络 头顶 :正中属督脉经;两旁属足太阳 膀胱。 面部、乳部:属足阳明胃经。 耳部前后:属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 经。 手、足心部:手心属手厥阴心包经;足 心属足少阴肾经。背部:总属阳经 臀部、腿部:外侧属足三阳经;内侧属 足三阴经。 腹部:总属阴经 2、十二经络气血之多少 多气多血之经:阳明实证居多,故治疗 时要注重行气活血。 多血少气之经:太阳、厥阴血多则凝滞 必甚,气少则外发较 缓,故治疗时注重破 血补托。多气少血之经:少阳、少阴、太阴气多 则结必甚,血少则收敛较难,故治疗时 要注重行气滋养。】 3、循经用药。 手太阳经:黄

10、柏、藁本; 足太阳经:羌活; 手阳明经:升麻、石膏; 足阳明经:白芷、升麻; 手少阳经:柴胡、连翘、 足少阳经:柴胡、青皮、 手太阴经:桂枝、升麻; 足太阴经:升麻、苍术; 手厥阴经:柴胡、丹皮; 足厥阴经:柴胡、青皮; 手少阴经:黄连、细辛; 足少阴经:独活、知母。(五)局 部 辨 证 (外科疾患最显著的特征就在于局部病 灶的存在,一般都有着比较明显的外在 表现。这些外在表现取决于疾病的本质。 由于局部病灶存在的直观性,有效地提 供了临床辨病和辨证的客观依据。) A)、辩肿(肿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经络阻 隔、气血凝滞,营气不从,逆于肉理而 形成的体表症状。) ( 1) 肿的性质1热肿 肿而

11、色红,皮薄光泽,焮 热疼痛,肿势急剧。(丹毒、大腿痈) 2寒肿 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 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 热则舒。(流痰) 3风肿 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 游走不定,不红微热,或轻微疼痛。 4湿肿 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 如烂棉不起,浅则光亮如水疱,破流黄 水,浸淫皮肤。 5痰肿 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 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不红不热, 皮色不变。(脂肪瘤) 6. 气肿 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 手即起似皮下藏气,富有弹性, 不红不热,或随喜怒消长。 (气瘿) 7瘀血肿 肿而胀急,病程较快, 色初暗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至 消退。也有血肿染毒、化脓而肿。 8脓肿 肿势高突,皮肤

12、光亮,焮 红灼热,剧烈跳痛,按之应指。 9实肿 肿势高突,根盘收束,10虚肿 肿势平坦,根盘散漫。 B)、辨肿块、结节 (肿块是指体内比较大的或体表显而 易见的肿物,如腹腔内肿物或体表较大 的包块等。) ( 1) 肿块 1大小 2形态 3质地 4活动 度 5位置 6界限 7疼痛 8内 容物(2)结节结节是相对肿块而言,大者为 肿块,小者为结节 C) 辨脓 ( 1) 成脓的特点 1疼痛 阳证脓疡:疼痛剧烈,按之痛 甚。 阴证脓疡:痛热不甚而酸胀明 显。 2肿胀 浅部脓肿:肿势高突,根角收 束, 皮薄光亮。 深部脓肿:皮肤变化不明显, 但胀感较甚。 3温度 阳证脓疡,则局部温度增高。 4硬度 肿块

13、变软,按之应指。 (2)确认成脓的方法(根束、顶高、跳 痛、中软、应指者为有脓) 1、按触法 2、透光法 3、点压法 4、 穿刺法5、B 超(3)辨脓的性质、色泽和气味(宜稠不 宜稀;宜明不宜污;宜腥不宜臭)六、中医外科疾病的治法 外治法(药物疗法、手术疗法和其 他疗法三大类。) A. 药物疗法 * 常用的膏药、油膏、围药、掺药有哪 些,各自的适应症* (一)膏药膏药古代称薄贴,现称硬膏。 1、适应证:一切外科疾病初起、成脓、 溃后各个阶段,均可应用,初起贴之能 消,已成贴之能溃,溃后贴之能祛腐。 2、用法:()阳证 太乙膏 生肌 清热解毒,消肿止 痛 千捶膏 祛腐 (2)阴证: 阳和解凝膏:

14、温经和阳、 祛风散寒、调气活血、化痰通络。用于 疮形不红不热、漫肿无头之阴证疮疡未 溃者。 (3)蚀破疮头:咬头膏:具有腐蚀性, 功能蚀破疮头,适用于肿疡脓成,不能 自破,以及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排脓者。(二)油膏 (油膏是将药物与油类煎熬 或捣匀成膏的制剂,现称软膏) 一效散经香油调后称一效膏,是 我院外科用药:“四大膏”之一。具有祛 腐生新之功效。 1、适应证 适用于肿疡、溃疡,皮肤病 糜烂结痂渗液不多者,以及肛门病等。 2、用法()肿疡期 阳证:金黄膏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除湿 化痰,肿有结块 玉露膏散瘀化痰 性偏寒凉 肿势散漫 半阴半阳证:冲和膏活血止痛、 疏风祛寒、消肿软坚阴证:回阳玉龙膏

15、温经散寒、 活血化瘀 (2)溃疡期 生肌玉红膏偏 于祛腐早期 红油膏去腐生肌去腐生 生肌白玉膏偏 于生机收敛 并重 (3)特殊用药 皮肤病用药: 疯油膏润燥,适用于牛皮癣、 慢性湿疮、皲裂止痒 青黛散油膏清热,皮肤病有热者 肛门病用药:消痔膏、黄连膏:消痔退 肿止痛,用于痔疮(三)箍围药(古称敷贴,是药粉和 液体调制成的糊剂) 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 用,用于肿疡初期, (1)、适应证:外疡不论初起、成脓及 溃后肿势散漫不聚而无集中之硬块者。(2) 、用法: 阳证:金黄散 有结块者 玉露散 肿势散漫不聚而无硬块者2菊花汁、银花露或冷茶 汁调制清凉解毒 半阴半阳证: 冲和散(葱、姜、韭捣 汁或用蜂蜜调制)辛香散邪 阴证者:回阳玉龙散(醋、酒调 敷。醋调取其散瘀解毒;酒调取其助行 药力)(3)使用注意事项 a 凡外疡初起,肿块局限者,一般宜用 消散药。 b 已溃或有脓头者宜用油膏 c 过敏者宜改用油膏或它药。 d 外疡初起时,箍围药宜敷满整个病变 部位。若毒已结聚,或溃后余肿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