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试卷)-145-高考试题(地理的)新课标Ⅰ卷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162630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试卷)-145-高考试题(地理的)新课标Ⅰ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地理试卷)-145-高考试题(地理的)新课标Ⅰ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地理试卷)-145-高考试题(地理的)新课标Ⅰ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地理试卷)-145-高考试题(地理的)新课标Ⅰ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地理试卷)-145-高考试题(地理的)新课标Ⅰ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试卷)-145-高考试题(地理的)新课标Ⅰ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试卷)-145-高考试题(地理的)新课标Ⅰ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启封前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卷)地理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第卷卷本卷共本卷共 353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4 分,共分,共 140140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分

2、。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求的。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 “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 世纪 80 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 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 1-3 题。1.与景德镇相比,20 世纪 80 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

3、竞争加剧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答案】1.D 2.A 3.C【解析】试题分析:1.注意抓住时间,20 世纪 80 年,结合材料“20 世纪 80 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 注意不要错选“市场广阔” ,虽然材料中提到“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但是材料中是“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这是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结果,获得了广阔的市场,不是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珠三角的

4、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政策优势明显,国家政策倾斜使得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佛山瓷业发展的原材料并不充足,20 世纪 80 年代,劳动力素质也不高。2.材料“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 ,这说明原来佛山陶瓷产业区变成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中心城区,即佛山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原材料和市场需求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企业竞争加剧不是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考点:工业区位和产业转移。学优高考网【名师点睛】该题组文字材料字数不多,但隐含的信息量大,考查学生快速获取与问题相关的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需要学生静下心来思考分析。第

5、 1 题最容易错选 A 了,20 世纪 80 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才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与同期的景德镇相比得出,改革开放政策是佛山有而景德镇不具有的,而开放政策的实施利于引进国外生产线继而发展陶瓷产业。第 2 题,由文字材料中“佛山的陶瓷主产区划入中心城区范围” ,进而联系该地城市发展,地价,劳动成本及治污成本的上升导致产业结构调整,陶瓷产业的外迁。第3 题,提取文字信息:明清时期, “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明确景德镇陶瓷产业历史悠久,推理其产业基础好。自 20 世纪 50 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

6、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 3000 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 20 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 4-6 题。4. 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5.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6.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A.提高乡

7、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答案】4.A 5.B 6.D【解析】试题分析:4. 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这可知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核心城市的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不受影响,因而城市的服务等级也没有受到限制。5. 根据材料,各城市分工明确,同类产业活动集中在同一个城市,因而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空间集聚,技术创新、市场扩展和产品升级不是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是产生的直接影

8、响。考点:城市化和城市规划。【名师点睛】该题组通过文字材料信息,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的能力。第 4 题,解答该题的关键点是通过文字信息明确该空间规划的一个特点:核心城市功能定位,由文字信息中的“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可知并进而推知这些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受到了限制。第 5 题,通过获取文字信息,可明确该空间规划的另一个特点:城乡土地空间分布明确。 “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明确并进一步推理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间在空间上有着明确的地域分布,所以促进了同类产业活动的空间集聚。第 6 题,通过对文字信息归纳总结,该地区规划的城市地域与空间结构,体现了

9、对土地的合理利用。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 1 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 7-9 题。学优高考网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 反复进退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

10、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答案】7.C 8.B 9.D【解析】试题分析:7. 该题从静态角度考查同一条贝壳堤形成时期海岸线的位置变化。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则会有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这是海岸线位置稳定才会形成贝壳堤。9. 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出现海岸线多次位置变动,同时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也大,从而形成多条贝壳堤。考点:堆积地貌形成条件和过程。【名师点睛】该题组是选择题部分难度最大的一组题,围绕“贝壳堤”这个主题,考查了河流堆积作用、海浪侵蚀及堆积作用,要求学生对有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较

11、强分析推理能力。第 7 题,学生容易被图中几条贝壳堤干扰,考虑几条贝壳堤形成的动态过程,认为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而错选 B,这就要求学生审题一定要准确,抓住“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的关键词“任一条贝壳堤”和“形成过程中” 。第 8 题,该题从动态的角度探究海岸线是如何远离贝壳堤的,主要是由于海水的堆积作用造成的。第 9 题,该题从动态的角度揭示了多条贝壳堤的形成与河流入海口的变动及携带泥沙情况,主要考查了河流泥沙的沉积作用对海岸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图 2 示意我

12、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 1011 题。10.磷高累积区是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11.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 20003000 米处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学【答案】10.A 11.C【解析】11. 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 2000-3000 米处,磷累积量较低,根据材料提示“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 ,土壤含水量低不利于磷的积累,大气温度低有利于磷的积累,地表径流越小越有利于磷的积累;山坡 2000-3000 米处磷累积量较低,说明土壤含水量较低。山坡 20

13、00-3000 米处生物生产量应高于海拔 4000 米附近磷高累积区。考点: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名师点睛】该题组难度不大,主要通过获取图文信息,分析地理环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第 10题,解答该题,先读取图中磷高积累区的海拔高度为 4000 米左右,再结合四川所在的纬度位置,可推测出该海拔高度所属自然带的类型。第 11 题,读图可知 2000-3000 米处磷积累量很低,该地为山地迎风坡降水最丰富地段,植物生产量高;由文字信息可知大气温度低利于磷的积累;地表径流越小越利于磷的积累;土壤含水量低不利于磷的积累,由此确认 C 选项符合题意。学优高考网第第卷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本卷包括

14、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第 3636 题题- -第第 414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4242 题题- -第第 484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 分)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 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 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 20 时左右至次日 10 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

15、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 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 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 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 60%以上。图 5 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6 分)(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 (8 分)(3)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 100 多家茉莉花茶厂。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 (6 分)(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4分)问题: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学优高考网问题: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答案】(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 。 (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 37的高温) ;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2) (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