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密卷)高三语文第五次联考试题(pdf)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9159886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80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航密卷)高三语文第五次联考试题(pdf)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领航密卷)高三语文第五次联考试题(pdf)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领航密卷)高三语文第五次联考试题(pdf)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领航密卷)高三语文第五次联考试题(pdf)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领航密卷)高三语文第五次联考试题(pdf)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领航密卷)高三语文第五次联考试题(pdf)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航密卷)高三语文第五次联考试题(pdf) 新人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语文联考试卷( 五) 共8页第1页2 0 1 4届 高 三 联 考 试 卷 ( 五 ) 语 文领航教育语文命题组 本试卷分第卷( 阅读题) 和第卷( 表达题) 两部分, 其中第卷第三、 四题为选考题, 其他题 为必考题。总分1 5 0分。考试时间1 5 0分钟。 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一、 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1-3题。 礼俗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也可称为礼俗文化。 其主导部分的大传统文化在古代中国表现为礼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 这是古人用以定亲疏、 别尊卑、 辨是 非的准则, 是起源最早而发展最完备的社会制度和规范。历代王朝都以“ 会典” 、 “ 律例”

2、 、 “ 典章” , 或“ 车服志” 、 “ 舆 服志” 等各式法制条文和律令, 管理和统制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这是权力统制财产的体制, 没有地位和 权力的, 有钱也不能随意购买不该享用的消费品。权力通过器物消费的等级分配, 物化为各个阶层消费生活的 差异, 所以礼制不仅以三纲五常为道德信念, 还以日用消费品的等级分配作为物质内容, 规范各阶层的行为和需 求。礼治可谓修身、 齐家、 治国之本, 所以朱喜在注解 论语为政 中说: “ 礼, 谓制度品节也。 ” 这是主体性的意识 形态, 具有制度性、 理论性。 而植根民众的生活小传统文化在古代可表白为“ 俗” , 俗在 说文解字 中训为: “

3、 习也。 ” 郑玄在 周礼注 中解 释说: “ 土地所生习也。 ” 具有习惯性、 自发性。俗先于礼, 礼本于俗, 这才有“ 礼从俗” , “ 礼失求诸野” 之说, 俗一旦 形成为礼, 升华为典章制度, 就具有规范化的功能, 从而要求对俗进行教化和整合。最早的史书 尚书 就有天子 “ 观民风俗” 的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原伊始, 就施行以礼节俗, 即所谓行同伦的方针, 多次出巡, 在会稽山刻石祭大 禹, 宣告用严刑峻法禁止男女淫佚, 把中原伦理推广到全国。历代统治者宣扬: “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 所谓礼俗, 即是以礼化俗, 使社会风习遵循礼治的轨道, 这是治理社会的方略, 也是采自风俗而对民

4、间生活 的调适。从这意义上说, 俗是礼之源, 礼是俗之纲; 俗是礼之表, 礼是俗之质。礼和俗相互渗化力量之强劲, 几乎 使礼与俗难分难解。 礼俗文化的特点就在于, 礼和俗相互依存、 胶着, 双向地增强了上层文化与下层文化或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 的渗透。在大一统的封建社会中, 礼治凭藉统治地位的优势, 以制度的、 教化的威力切入生活习俗, 以礼化俗, 使 得礼与俗亦即大小传统的价值差异缩小到最小限度, 这就极大地增强了各民族、 各地区, 不同风习的人群对礼的 伦理价值的认同, 这是中国文化整体性的特征。 礼俗文化, 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也为中国的思想启蒙往往要从生活方式发端留下了历史因缘

5、。 从这里我们可以理解, 清兵入关强制推行满人服装, 引起轩然大波; 太平军一进入南京就掀起“ 蓄发易服” 的旋风; 戊戌维新是从康有为上书剪辫、 易服发难; 成功立即颁布新服制, 推行移风易俗。百年来, 在中国 大地上不论是启蒙、 革命、 建设、 破坏, 往往都从生活领域发端, 究其所以, 这是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化长期对民族心 理的影响, 一有社会风云, 生活问题往往被政治化, 因此本来是完全私人化的生活, 在中国往往成为社会思潮起 伏变幻的晴雨表, 礼俗文化传统的积淀是其深厚的文化背景。 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迈进, 生活方式的变革已经消解了意识形态的干预, 成为文化转型中最活跃、 最 广

6、泛而又最受争议的领域。礼俗文化作为制度和意识形态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 但它沉潜在民族心理中的思想 影响仍在发生作用。 ( 取材于 礼俗文化再研究 ) 1.下列对“ 礼俗” 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礼俗, 就是以礼化俗, 它采自风俗反过来又对民间生活进行调适, 目的是使社会风习遵循礼治的轨道。 B.礼代表的是上层文化或精英文化, 俗代表的是下层文化或民间文化。 C.礼和俗相互依存胶着, 相互渗化, 两者力量都很强劲, 几乎难分高下。 D.“ 大传统文化” 表现为“ 礼” ,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导部分; 而“ 小传统文化” 则可表白为“ 俗” , 它新课标语文联考试卷( 五) 共8页

7、第2页植根于民众的生活之中。 2.下列对文中多处典籍引用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引用朱熹注解 论语为政 中的话是为了说明礼治是修身、 齐家、 治国之本。 B.文中引用 说文解字 和周玄在 周礼注 中的解释是为了说明“ 俗” 具有习惯性、 自发性。 C.文中引用“ 礼从俗” “ 礼失求诸野” 是为了说明“ 俗先于礼, 礼本于俗” 。 D.文中引用 尚书 的记载是为了说明俗形成为礼后就有规范化的功能。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古代,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部分表现为“ 礼” 的主体意识形态, 具有制度性、 理论性, 可谓修身、 齐 家、 治国之本。 B.在权利统

8、制财产的礼治体制的古代中国, 消费档次必须与地位、 权力匹配, 而不是取决于钱的多少。 C.秦始皇统一中原伊始, 采取了一系列施行“ 以礼节俗” 的措施, 如: 在会稽山刻石祭大禹, 宣告用严 刑峻法禁止男女淫佚, 把中原伦理推广到全国等等。 D.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迈进, 极大地增强了各民族、 各地区, 不同风习的人群对礼的伦理价值的认 同, 形成了中国文化整体性的特征。 二、 古代诗文阅读(3 6分) ( 一) 文言文阅读(1 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4-7题。 八大山人者, 故前明宗室, 为诸生, 世居南昌。弱冠遭变, 弃家遁奉新山中, 剃发为僧。不数年, 竖拂称宗师。 住山二十年

9、, 从学者常百余人。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 延之官舍。年余, 竟忽忽不自得, 遂发狂疾, 忽大笑, 忽 痛哭竟日。一夕, 裂其浮屠服, 焚之, 走还会城。独自徜徉市肆间, 常戴布帽, 曳长领袍, 履穿踵决, 拂袖翩跹行。市中 儿随观哗笑, 人莫识也。其侄某识之, 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 山人工书法, 行楷学大令、 鲁公, 能自成家; 狂草颇怪伟。亦喜画水墨芭蕉、 怪石、 花竹及芦雁、 汀凫, 翛然无画家 町畦。人得之, 争藏弆以为重。饮酒不能尽二升, 然喜饮。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 辄往; 往饮, 辄醉。醉后墨 渖淋漓, 亦不甚爱惜。数往来城外僧舍, 雏僧争嬲之索画, 至牵袂捉衿, 山人不拒

10、也。 士友或馈遗之, 亦不辞。然贵显 人欲以数金易一画, 不可得。或持绫绢至, 直受之曰: “ 吾以作袜材。 ” 以故贵显人求山人书画, 乃反从贫士、 山僧、 屠沽 儿购之。 一日, 忽大书“ 哑” 字署其门, 自是对人不交一言, 然善笑而喜饮益甚。或招之饮, 则缩项抚掌, 笑声哑哑然。又喜 为藏钩拇阵之戏, 赌酒胜则笑哑哑, 数负则拳胜者背, 笑愈哑哑不可止, 醉则往往欷歔泣下。 予客南昌, 雅慕山人, 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 予意山人必不出, 顷之, 澹公持寸札曰: “ 山人侵 早已至。 ” 予惊喜趣乎笋舆, 冒雨行相见, 握手熟视大笑。夜宿寺中剪烛谈, 山人痒不自禁, 辄

11、作手语势。已乃索笔书 几上相酬答, 烛见跋不倦。 赞曰: 世多知山人, 然竟无知山人者。山人胸次汩浡郁结, 别有不能自解之故, 如巨石窒泉, 如湿絮之遏火, 无可 如何, 乃忽狂忽喑, 隐约玩世, 而或者目之曰狂士、 曰高人, 浅之乎知山人也! 哀哉! ( 节选自 八大山人传 ) 【 注】八大山人: 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朱耷晚年的自号。翛(x i o) 然无画家町畦: 自由自在不受画家规矩的约 束。弆(j ) : 收藏。嬲(n i o) : 纠缠。跋: 通“ 茇”, 蜡烛根。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久之疾良已踿 已: 病愈 B.属北竺澹公期踿山人就

12、寺相见 期: 约定C.烛见踿跋不倦见: 同“ 现” , 露出D.忽狂忽喑, 隐约踿踿玩世隐约: 模糊, 不清楚5.下列句子中, 全都能表现八大山人内心愤激郁结的一组是(3分)( )一夕, 裂其浮屠服, 焚之, 走还会城 忽忽不自得, 遂发狂疾, 忽大笑, 忽痛哭竟日 士友或馈遗之, 亦不辞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画, 不可得 独自徜徉市肆间, 常戴布帽, 曳长领袍, 履穿踵决, 拂袖翩跹行已乃索笔书几上相酬答, 烛见跋不倦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八大山人年轻时遭遇变故, 离开家逃到奉新县的山中, 剃去头发做了僧人。 B.八大山人

13、擅长书法, 既能师承古人, 又能形成自己的风格, 也喜画水墨芭蕉等, 自由创作而不受规矩约束。 C.作者感叹人们对山人外表癲狂的“ 知” , 对山人杰出艺术成就及经历家国破败的内心隐痛和不媚世 俗傲骨的“ 无知” 。 D.八大山人玩世不恭之态的背后是心中情感愤激郁结, 无法自我排遣, 如同巨石阻挡了泉水, 如同湿 絮阻遏了烈火, 无可奈何。新课标语文联考试卷( 五) 共8页第3页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分) 常戴布帽, 曳长领袍, 履穿踵决, 拂袖翩跹行。(3分)译文:士友或馈遗之, 亦不辞。然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画, 不可得。(3分)译文:而或者目之曰狂士、

14、曰高人, 浅之乎知山人也! 哀哉! (4分)译文:( 二) 古代诗歌阅读(1 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 完成89题。 正宫 小梁州九日渡江 汤式 秋风江上棹孤舟, 烟水悠悠, 伤心无句赋登楼。 山容瘦, 老树替人愁。 樽前醉把茱萸嗅, 问相知几个白头。 乐可酬, 人非旧。 黄花时候, 难比旧风流。 【 注】九日: 重阳。江: 指长江。棹: 划船。汉末王粲去荆州投奔刘表, 未被重视, 偶登当阳城 楼, 作 登楼赋 抒写心志。 8.本曲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全曲简要分析。(5分)9.“ 山容瘦, 老树替人愁” 这一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赏析。(6分)( 三) 名篇名句默

15、写(6分) 1 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欧阳修 醉翁亭记 )(2) 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钉头磷磷,; 瓦缝参差,。(杜牧 阿房宫赋 ) 乙 选考题请从以下三、 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2 5分) 1 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4) 题。 杨一民的一天 胡天翔 杨一民是个菜贩子。 清晨, 杨一民骑着空三轮, 去城东的蔬菜批发市场批了一车青菜。 杨一民卖菜的那条街叫大华街。大华街上是禁止卖菜的, 街里面规划有蔬菜市场。

16、租不起摊点, 杨一民这 样的小贩子就推着自行车、 三轮车、 架子车, 甚至挑着两个箩筐在路边卖。对他们的流动卖菜行为, 有时城管管, 有时工商管, 有时没有人管。 杨一民刚把三轮车在路边停好, 过来一个买红萝卜的。拣好萝卜, 杨一民刚要过秤, 街北头传来大喇叭的吆 喝声 城管了。想着城管一会才能过来, 杨一民就接着秤萝卜。萝卜称完了, 买萝卜的掂着走了, 杨一民却走 不掉了。听见大喇叭一响, 街北头的菜贩子老鼠一样闪进了巷子里, 城管的车呼一下就开过了。没有号牌的白 色“ 半截头” 停在杨一民小小的三轮车前。从车里下来一个穿制服的年轻人。看着杨一民讨好的微笑, 制服什么 也不说。新课标语文联考试卷( 五) 共8页第4页“ 我不卖了, 我回家。 ” 杨一民说。 “ 那你就回家吧。 ” 制服说。 制服生气了, 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