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问题设置与学生思维引导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158684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教学中问题设置与学生思维引导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生物教学中问题设置与学生思维引导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生物教学中问题设置与学生思维引导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教学中问题设置与学生思维引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教学中问题设置与学生思维引导(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生物教学中问题设置与学生思维引导【摘要】:在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维。但要取得有效的思维成果,就必须给学生思维的动力,充实思维的材料,且要善于引导、疏通思路,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路架桥。 【关键词】:生物教学问题设置思维引导 教师提出问题,启迪学生思维,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一条重要纽带。在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维。但要取得有效的思维成果,就必须给学生思维的动力,充实思维的材料,且要善于引导、疏通思路,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提高驾驭知识的能力,为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铺路

2、架桥。 让学生获得思维的动力,占有充足而必要的具体材料,这仅是为了开展思维活动的条件,而要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能积极开展,还有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依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思路去分析、判断和推理,且及时地回收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关键,立即反思,对症下药,改进教学。如何才能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正确地运用问题材料,以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呢? 一、问题设置的类型 1设问教师提出问题,暂不作解释,也不让学生立即回答,而是师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探索。设问一般用在研究某个知识点的开首,或一节课的开头,有时也用在一堂

3、课的结尾处。设问用得巧妙,可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使学生直入“佳境”。例如,如在讲“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言:“(1)动物为什么有雌雄,人类为什么有男女?(2)为什么十只黄猫九只雄,人类的秃2顶性状多在男性表现?”这样的设问一下就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学生的思维被启动了。 2提问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定某个学生回答。这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普遍、最广泛的一种发问形式。提问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思维、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对于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消化知识、促进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起看极为重要的作用。 3集答式发

4、问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全体同学稍加思考便可回答出来,教师没有必要指名道姓地让某个学生回答。这种发问如果问得好,同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利于把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但这种发问启发价值不大,不宜多用。4书面式发问是指有些问比较复杂,问题数较多,且较长或联系到图表,不便口头叙述,可以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阅读后回答。课堂习题亦可归入此列。 二、设置问题的“四性” 1提出的问题要具有科学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立意明确,严谨规范,用词准确,语言清楚,富有逻辑性,切忌颠三倒四,含糊不清,不合逻辑,使学生无法领会教师给出的学习信息,给学生的思维设置不必要的障碍。例如,在学习“鸟类的生殖与发育”一节时,有

5、的教师这样提问:“鸟类是怎样生殖的?”结果学生给出的答案各种各样,若是从诱导学生的发散思维看,这个提问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教师提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鸟类的生殖方式,由于问题的语言不严谨、指代不清,使语言模棱两可缺乏科学性,导致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所以,教师提出问题的语言要做到有科学性,教师除了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深钻教材,在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才能达到。 2注意设置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问题不能漫无边际,模棱两可,容纳的概念太3多。 经验丰富的教师有时根据学生表现,随机提出一二个问题,恰到好处,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对于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如果备课时不设计问题,运用问题无

6、计划,在课堂凭一时灵感,想到哪就问到哪,想问什么就问什么,这种盲目、随意、无针对性的问话常常造成不良后果,有时造成教学的漏洞,有时偏离大纲的要求,甚至出现不应有的错误。因此,老师应尽量避免上无准备的课,提无准备的问题。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只有准备得当,问题的用语巧妙有趣,问话难而有度,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才会一次次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激发探索的主动性。例如, “鲫鱼的身体怎样?”这类的提问,使学生不知从何着手。应将问题具体化,可提问“鲫鱼的身体呈什么颜色?分为几部分?体表有什么覆盖着?”等。 3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趣味性。有趣,才能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致;有味,才能使学生觉得教师提出的问

7、题内容精湛,值得品味。如按照课文中(小实验)的方法步骤做实验,可提问学生“剪掉每一种鳍的鲫鱼,它们在游泳姿态和速度上有什么变化?”这样寓意深刻、富有情趣、耐人寻味的提问,最易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 三、设置问题的“四度” 1教师设置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即需要学生深思熟虑,而又是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自发地产生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内心需要。 “难而偏”或“浅而易”的提问都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太容易,学生不加思考便能回答出来,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2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跨度。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集中,能抓住关键,扣准重

8、点。问题之间应有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使之环环相扣,学生的思维才能通畅如流。如在讲述“呼吸作用”一节时,我先通过提问,复习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在4提问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这些能量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那么这些能量是怎样释放出来而用于生命活动的呢?于是顺理成章引入“呼吸作用”这一课题。 3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易而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因为,阶梯式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学生层次的阶梯性。一个班级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思维水平和接受能力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性,

9、问题设计也应当有所差异,真正做到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问题本身的阶梯性。即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从某一基本知识点出发,逐步提问,拾级而上,最终顺藤摸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向纵深方向发展;反之,教师提出某一思考力度较大的问题,学生可能一时难以回答,这时根据条件,反向推理要得到某种结果所必须的几个条件,最终回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来,使学生恍然大悟。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角色,去寻求知识真谛。如在讲述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时,我先采用复习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对种子、根、茎、叶、花各章里已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回忆,这就是把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然后通过对这些知识的重新综合,就能

10、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这样层层设问,环环相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密度。教师提出的问题应疏密有间,做到频率适中。在紧张的高潮之后要继以小的停顿,让学生对输入的信息有时间去梳理,以利于大脑皮层的有效储存。如果一堂课都充满了问题,就会使学生消化不良,教师问得越多,学生学得越糊涂。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的实验时,可利用操作的间隙,根据实验技能训练要求向学生提出以下一些问题:在实验5前,为什么要给植物遮光 l2 天?在做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时,为什么要把摘下的叶片放在酒精里隔水加热?以前曾学过用什么方法鉴定种子内贮藏有淀粉?这类提问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确每项操作的目的,而且可以活跃学习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师生相辅相成的创造过程,教师只有创造性地设置问题,才能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进而大大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