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欢笑点燃学习热情——浅谈文言文课堂的幽默教学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158662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欢笑点燃学习热情——浅谈文言文课堂的幽默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用欢笑点燃学习热情——浅谈文言文课堂的幽默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用欢笑点燃学习热情——浅谈文言文课堂的幽默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用欢笑点燃学习热情——浅谈文言文课堂的幽默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欢笑点燃学习热情——浅谈文言文课堂的幽默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欢笑点燃学习热情——浅谈文言文课堂的幽默教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用欢笑点燃学习热情浅谈文言文课 堂的幽默教学就文言文本身的学习而言,没有兴趣的学生是感到无趣的、头痛的。虽然现代人会文言的标准是只要能读懂个大概就行了,相对而言,现代人的“会”的标准降低了。尽管要求如此之低,但是现代的学生想要读懂古籍,吃透文言知识仍然有困难。因为语言迁移发展了,年代又相隔得太久远,我们对文言的词汇意义、语法特点感到陌生;古籍中记载的很多历史文化知识、典章制度,我们或不熟悉,或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都成为对学生而言文言文深奥难懂的的理由。 但是学习文言文的现实意义是不容小觑的,新课标里也有了非常明确的目标要求: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具备阅读浅

2、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有助于提高现代汉语水平。学好它已经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最现实一点,我们必须帮助学生过浅易文言文阅读难关,让他们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所以留给我们老师的课题是如何上好文言文,而不是一味地埋怨为什么要设置文言文的教学。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语文课堂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师生心灵相碰撞的场所。如果教师在课堂这个舞台上能适当改变一下自己的角色,用心设计,以各种吸引人的幽默方式出场、用风趣机智的启发去提问、用有意而为或不经意的的超级鼓励、友善的调侃甚至机智的表演贯穿整个课堂,一定会给您的教学带来丰厚的回报。

3、 如何运用恰当的幽默方式使文言文课堂充满笑声,点燃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呢?现将我个人平时常用的一些粗浅的幽默方式归纳如下: 一、导入时的幽默方式 2导入时有意或无意的幽默可以让学生很快并且是很愿意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万事开头难,开头能否抓住学生的心是这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导入的幽默方式有很多。现在简单举几个我日常喜欢用的方式。 1.借题发挥式 所谓借题发挥就是就同学们课间发生的相关的趣事、该班级的日常我所闻的一些琐事等同学们熟知的一些事情稍加变通发挥。比如我在上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章时的导入是这样设置的:同学们,老师今天很是伤心,为什么呢?因为我的小心心碎了(学同学们的语调,作难受状)

4、,为什么小心心会碎呢?因为和某某同学约好了在办公室”不见不散”,可是我头发都等的快白了,他却仍旧没来,他失约了!(作夸张悲痛状)为了不让更多人有我这样“悲惨”的遭遇(作义愤填膺状),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守约的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给那些不太守信用的、不懂交往礼节的人一点颜色看看!这样,同学们就带着快乐和好奇的心情开始了文章的学习。 2.创设情境式 所谓的创设情境式就是在导入时设置一个同学们感兴趣的,让他们感到快乐的情境,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上鱼我所欲也的时候,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我今天彩票中了大奖了(煞有其事的样子),你们知道,我是个异常大方的人,所以我决定请全班同学搓一顿。我点的菜中有

5、一道人见人爱、鬼见鬼馋的红烧鱼和让人看了口水都会流到脚后跟的清蒸熊掌。你们想吃的是哪一道呢?同学们乐呵呵地在想着那两道诱人的菜。我此时把话题一转,千年之前的庄子他老人家喜欢吃哪一道呢?同学们喜滋滋(想象能力强的同学可能真的会直咽口水)地打开课本,寻找答案去了。 3.巧用网络流行语、相声小品的经典台词等 3就是借用当年网络流行的语言或者文艺作品的经典台词等作为导入的切口。比如,我在讲授岳阳楼记的时候是这样导入的:有这样一座楼,那是相当地壮观!(借用宋丹丹的小品台词,当年春晚小品一等奖,同学们都知道,最妙的是能模仿其语调)那景色是左也美,右也美!(也套用台词)到底是什么楼?对,就是著名的岳阳楼!

6、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以快乐开始,必将是以满意结束。让我们用心设计美好的开头,带给学生更美的感受、更多的收获! 二、讲课过程中幽默方式的巧妙运用 讲课过程是课堂的主体环节,是学生接受消化知识的关键所在,所以,如何让学生有一个非常好的听课效果就成了我们老师一直思考的问题。教授知识的过程中适当的幽默可以让同学们振奋精神,对知识点保持一直的关注度。 1.讲授的过程当中故作愚钝是一种幽默的方式。比如我在讲到湖心亭看雪中一句:“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时,我一本正经地说:“两个人在干吗呢?哦,他们在烧烤!”短暂的宁静之后,同学们大声笑起来:“老师,不是烧烤,是在烧酒、喝酒!”这样一来,同学们对课文的印

7、象要深刻了许多。 2.提问时候的引导如果偶尔幽默一下的话,可以使同学们茅塞顿开,顺利回答出问题。比如我在讲到尊称和谦称的时候,问同学“犬子是谦称还是尊称?”对初一大多数同学来说,他们对这些年代较远的用语还是很陌生的,一时间他们还是转不过弯来的。 于是我提醒道:“你们猜,如果一位先生到别人家做客,问对方“你家的像狗一样的儿子哪去了”会遭到什么样的后果?接下来,可想而知,同学们笑声如雷,既理解了犬子的含义,又能分辨它是尊称还是谦称了。 3.课堂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可以灵活机变地采用幽默的方式去解决,既可以维护课4堂教学秩序又能够让他们不致于分神,漏听枯燥的文言知识点。比如,我在讲授童趣时,事先我已经强

8、调了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要求他们从第一篇文言文开始认真学习,打牢文言基础,可是十分钟后仍然有一个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分神了。 我于是想到了前一篇课文蝉中的一个生词:恕。我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形似字:恕和怒。我叫他起立回答问题:“请帮我把这两个字辨认一下。 ”他感到很突然。 “你看我的眼睛,看不出我眼带杀气吗?”(佯怒,用粉笔点一下“怒”字)。他自知理亏,羞愧低头。 “再看我的眼,看出我眼中散发出宽恕你的仁慈之光吗?”(用粉笔点一下“恕”字)同学们一起笑起来。笑完,我说,言归正题,你的答案出来了吗?他顺利回答出问题。我可以自信地说,该同学剩余的课堂时间不会再分神,而且其他有点倦怠的同学也会因此而精神一

9、振,专注听课。 4.课堂上,你的身势语和夸张的表情都可以作为幽默的方式。你可以改变语调、可以做有趣的动作、可以改换丰富的面部表情。在学生面前表演不是丢人的事,因为教师既是知识的教授者,同时也应是个善于表演的艺术家,表演技艺精湛的老师,学生肯定会被你的魅力吸引的。 讲课过程是知识传授的主体环节,所以能否紧抓住同学的心,吸引他们的眼球是这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而保持同学们心情的愉悦不失为让他们专注听课的一个好办法。 三、课堂小结时的幽默可以让同学们加深对这节课内容的印象,又可以让他们很期待下节课 比如在上完汤雎不辱使命第一课时时,我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课堂小结的:本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唐雎的英雄行为

10、,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有如此激越的行为呢?欲知详情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以说评书的形式结尾)这样就在学生的欢笑声中结束了该节课教学,又为下节课的讲授吊足了学生的胃口。有时我正讲到一些句式5的判定或词类活用的判定等知识点时,下课的铃声响起了,我经常会用“忽悠”的方式结束:到底怎样判定呢?下节课我会传授给你们我绝不外传的独家秘方!不用猜想,下节课上课时同学们一定会记得向我“索要”“独家秘方”,当水到渠成地释疑解难之后,有谁还会迷惘不解呢? 课堂总结是本节课的精华浓缩,是学生期盼下节语文课的生发点。所以,我们绝不可轻视他的效用,选一种幽默的方式吧,让同学们在欢笑声中获得知识、受到启发,带给同学们对下节语

11、文课的期盼。 幽默的恰当运用确实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神奇作用,但是切记,我们在使用时要注意其恰当性: 1.千万不要伤及学生的自尊。在借学生发挥的时候不能用一些有辱学生自尊的话语,这样一来可能会适得其反,甚至引起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 有一次,我们校内公开课,一位老师上的是三峡,因这篇是写景抒情之文,故事性不强,所以同学们的投入度不够。于是老师叫起了一位明显昏昏欲睡的同学回答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他没有回答出来,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听懂老师的问题,又何来答案呢! 老师可能觉得课堂气氛有点沉闷,于是就想用调侃的方式让课堂气氛轻松起来。“猪撞树上,你撞书上了吧?”(由赵本山的小品台词改动而来)言下之意是,你别把

12、头低着,都挨着书了,好好听课。课堂上有了笑声。可是令大家始料不及的是,他脸色异常难看,愤怒之情谁都可以看出,转而拉出椅子转身离去。 我们在场的老师都呆住了!后来才知道,该同学姓朱,而小品中的原台词就经常被同学拿来取消成绩并不佳的朱同学,说他脑袋被树撞坏了。没想到课堂上老师也嘲笑他,所以他才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夺门而去。原本是一句善意的幽默,却招来了不必要的伤害。 62.切忌低俗。中学语文课堂可能谈不上十分高雅的,但绝不该有鄙俗之音。惹人发笑的低俗的幽默不该出现在中学语文课堂。我们可以借用很生活化、很通俗化的用语,但不能庸俗化,甚至“出口成脏”。 3.不能把一个幽默发散开来,持久谈论,这样可能

13、会导致课堂秩序失控,进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凡事都要把握个“度”,不能过火,长时间地处在某种兴奋的状态未必就是一件好事。课堂他就像是海面一样,时而激越,时而沉静才更能体现其美之所在。 4.课堂上的幽默也不能过密,这样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进程。 5.如果幽默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感受能力,就难以引起相悦的笑声,甚至是变形走味。在教学中,教师是幽默的制造者,学生是感悟幽默的主体。幽默的内容和形式都要使学生能够接受、理解。久而久之学生在体会这些幽默的同时,就会在无形中对自己的老师产生一种亲切感,甚至是崇敬感,师生关系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融洽。 总之, “语文课的教学幽默是语文教师思想气质、才学、视野和灵感的结晶,它犹如一根神奇的魔棒,常能使语言瞬间闪烁出耀眼多彩的火花。 ”我们中学语文的课堂应该是快乐的,特别是相对枯燥的文言文课堂更是要让欢笑之花盛开在每个求知者的心田,以激发他们潜在的学习热情,释放出智慧的力量,攻克文言文这一学生普遍认为的语文学习难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