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画苹果”谈作文教学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158599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由“画苹果”谈作文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由“画苹果”谈作文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由“画苹果”谈作文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由“画苹果”谈作文教学(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由“画苹果”谈作文教学有一个“画苹果”的故事:同样是一节美术课,在美国,老师会提一袋苹果分给在座的同学每人一个,然后布置本节任务:画一个苹果。结果,同学们画的苹果千奇百怪,有的根本不像苹果,可是老师还会分别指出每个同学的优点;在日本,老师会拿上一个苹果,告诉同学们,苹果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应该怎样画,然后让学生画,结果,同学们画出了比较像苹果的苹果;在中国,老师会在黑板上先示范画一个苹果,让学生观察,然后老师画一笔,学生画一笔,或干脆老师手把手的教学生画,其结果,学生第一次画出的苹果就很像苹果。 听了这个故事,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看法,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你比较赞同哪一种做法呢? 实际上,

2、这是我们长期以来习惯于求同思维所造成的。我们在无意识中已经压抑了学生的天性,否认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了外部环境和力量对学生的作用与影响,把学生当成了只是接受的被动载体。因此造成学生思想僵化,一直以来我们的学生一个个都像是从同一个模子里铸造出来的产品一样,缺乏个性,缺乏创新意识,特别是在写作上体现更为明显。 虽然老师在课堂上一再提醒:写作要有新意,要会创新,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但学生或为了迎合老师的口味,或为了考试时确保万无一失,在写作时总是套用旧的格式:即使文章的开头总忘不了一句,我经历的往事像天上的星星(或沙滩上的贝壳)一样多,现在我只撷取最亮的一

3、颗记事的文章写作主线总是以小木船羚羊木雕的情节为模型;提到蜡烛,学生总要赞颂无私奉献的老师;提到老师总是比作春蚕,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引路人;提到明月,不忘“每逢佳节倍思亲”、渴望祖国的统在学生的头脑中,正确与错误,伟大与渺小,2争议与邪恶,早已成为定论,早已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所以,在他们笔下:乌鸦是不能赞美的,因为人们早有结论,乌鸦是不祥的象征;狗咬耗子永远是多管闲事,因为狗的职责是看家护院;中途睡觉的兔子永远是骄傲的典型;老师是永远值得赞美的这样毫无新意可言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对写作的厌烦,觉得写作是件苦差事,从而影响写作效果。其实作为老师,完全可以打破思维的固定模式,引导学

4、生去创新。 比如,乌鸦并不是毫无可取之处, 乌鸦喝水一文中,乌鸦的做法就是可以借鉴的,假如我们一味的敲掉乌鸦的不足,而忽视其优点,则很容易让学生对事物美好的一面的忽略,甚至扼杀,而狗咬耗子也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使耗子不再危害我们的生活,只不过它不像猫那样善于捕捉罢了。而这句话的本意是否也暗示学生不属于自己该管的事就不要管,进而是学生产生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呢?老师固然值得赞颂,但也有可指责之处。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正确的看问题的方法,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性,我们要客观、公正的对待每一件事。 其实,只要我们交给学生写作各类文章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环境、心灵去感受生活中的平常事,从自己最深刻的体验出发就能写好文章。平时学生就有许多的精彩语言,只不过没有恰当的运用到写作中去。比如:一位同学在运动场上,班级比赛胜利时兴奋地说:看,我们的班主任笑的多开心呀,就连平时不爱笑的数学老师也笑了。再如:一位同学在说自己气愤时的心声时说:我像一只愤怒的公牛等等。 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一代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