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环境下基于创新教育改革基础上的课程整合与课堂教学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158561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信息环境下基于创新教育改革基础上的课程整合与课堂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网络信息环境下基于创新教育改革基础上的课程整合与课堂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网络信息环境下基于创新教育改革基础上的课程整合与课堂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络信息环境下基于创新教育改革基础上的课程整合与课堂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信息环境下基于创新教育改革基础上的课程整合与课堂教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网络信息环境下基于创新教育改革基础 上的课程整合与课堂教学【摘 要】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愈来愈渲染着浓郁的网路信息环境的特色。笔者在此大环境下,基于创新教育改革框架下探讨了学校各学科课程整合与课堂教学的论题。 【关键词】网路信息环境 创新教育改革 课程整合 课堂教学 近年,凭借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在我们人类社会的众多领域中引发着各种日趋深入的变革,从而加速了人类迈向信息社会的步伐。面对逐步深入的社会信息化进程所提供的机遇,我国教育改革的走向以及在此背景下的学校各专业各学科课程整合与课堂教学无不被赋予了网路信息环境的内涵。我国教育发

2、展与改革如何迎接信息化所提出的新挑战,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巨大潜力构建 21 世纪的教育发展模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巨大课题。 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普通教师,笔者的肩上也担负着在学习和教学实践中遵循信息技术发展规律、积极融身于创新式教育改革、努力探索课程整合与课堂教学方法的重任。笔者主要担任河北工程大学计算机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河北科技大学工程硕士信息检索课程外聘教学工作。这门课程与现代网路信息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彰显了信息网络技术与环境对本门课程的影响和迫切要求。1 网络环境下我国教育改革发展 1.1 我国网络环境概况 2008 年 7 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

3、京发布第 22 次中国互联网2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根据报告,截至 2008 年 6 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 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普及率只有 19.1%,仍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1.1%)。中国网民中接入宽带比例为 84.7%,宽带网民数已达到 2.14 亿人,宽带网民规模世界第一。同时,CNNIC 宣布截至 7 月 22 日,我国 CN 域名注册量也以 1218.8 万个超过德国.de 域名,成为全球第一大国家顶级域名。这三项重大突破令世界瞩目,互联网大国规模初显。报告也表明,我国互联网发展日趋成熟,网络媒体、网络商务等互联网深层次应用比例大幅提升。

4、目前中国的国际出口带宽已经有 493,729Mbps。学生比例约为 23。 1.2 我国教育改革发展 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我国近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提供了多年难得的历史机遇。面对机遇,我们要做的就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培养适应 21 世纪现代化事业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 在网路信息环境下,我国教育改革与创新也被烙上鲜明的时代特色。我国教育改革与创新必须遵循信息技术发展规律、积极勇于创新式教育改革、努力探索课程整合与课堂教学方法。 1.3 教师角色的转变 随着教

5、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社会发展对教育教学要求的提高,对教师专业化的探讨达到了空前高度, “教师即教育者”也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普遍认同的理念和努力追求的目标。教师作为有自己特定思想和认识能力、思考能力的人,应该结束长期被动的“教书匠”形象,代之以积极主动地“教育家”形象。在此趋势下,3由其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也开始注意探求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并出现了可喜局面。向科研要素质,做一个研究型教师、专业型教师的倡导,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特征。教师的教育研究已逐渐成为社会要求,也成为群体自觉。 2 网络信息环境下基于创新教育改革基础上的课程整合基本策略 在网络环境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6、,信息、知识已经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产业成为社会中的核心产业,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每个公民必须的素养。课程整合具有非凡的意义,即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打好扎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复杂的工作体系,需要构筑一个既考虑长远发展又实际可行的策略。具体可以如下:要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包括自然、社会、文化、各种问题情境以及虚拟实验环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

7、和资源,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精神和科学的研究的方法;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通过形成性练习、作品评价方式获得学习反馈,调整学习的起点和路径。 3 网络信息环境下基于创新教育改革基础上的课堂教学 在网络环境下,由于教师、学生和家长这几方面均愈来愈能方便的使用计算机4网络

8、,在课堂教学多媒体化、数字化之外,完全可以也有必要利用网络平台来辅助正常的课堂教育教学。这样学生家长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更深入和更有效地配合学校的教学活动。 计算机的交互性,给学生提供了个别化学习的可能,学习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完整呈现学习内容与过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所构造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可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独立的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包含更多的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促进发展的成效。 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9、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辛勤耕耘,积极把信息技术引入学校教学的课堂和课外,我们一定会做的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李新等.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1). 2王琨媛等.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思考.经营管理者,2008,7. 3李海静.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的整合D.首都师范大学,2005. 4邵正喜.浅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4). 5胡启国等.基于群策 AHP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综合评判.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 6游晓霞.论大学英语大班多媒体教学结构设计.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 7赵强等,提高金属工艺学教学质量的探讨.社会科学战线,2006. 8张玉梅.大学英语精读课师生互动性及对策研究.科技资讯,200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