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158301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因素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环境因素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环境因素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因素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因素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环境因素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摘 要】大学生是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生力军,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其健康素质将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哲学的角度讲,环境是指某一中心或主体相对的客体。那么,体育环境是指与体育这一主体相对的客体,也就是与体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本文主要从主观环境、客观环境方面简单阐述了影响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环境因素。 【关键词】健康 环境 体育 国务院近期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针对目前高校学生体制健康下降的原因,我们进行了分析。 一、主观环境因素 1体育兴趣不浓

2、、不知如何锻炼。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运动的心理倾向。一个人如果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它影响着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有些高校有很多学生是从农村中学来的学生,这些来自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以前学校设施条件差,领导、教师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课教学很不正规,并且绝大多数学校高三都不开设体育课,加之高考的压力,学生把所有精力都用在文化课的学习上,从不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由此导致学生身体素质普遍较差,对体育活动兴趣不高,欲望不强。这些学生由于缺乏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上体育课时,常常要老师赶着,逼着去

3、练,由于学生处于一种消极,2被动的心理状态,练习时情绪低落,锻炼效果自然不佳。 2惰性大,参加体育锻炼缺乏持之以恒。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成为个体内在需要的自我行为方式。体育习惯是体育活动特定的情景刺激(场地、时间、器械、指导者等)和个体体育活动参与者之间经练习和重复而形成的稳固联系。 大学生的体育习惯来源于他们自身的社会文化需要,运动的需要产生运动的动机和愿望。通过利克特(LIKERT)法,获得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原始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表明大学生从事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有助于培养他们稳定的体育兴趣,进而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经调查,对于不感兴趣的体育教学内容,只有少部分(2

4、4.1%)的学生能够调整情绪,积极投入练习,而大部分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思想不集中、动作懒散和情绪低沉。 3健康的观念陈旧、认为锻炼对健康的作用不大。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二年级以前一直都上体育课可以说,没有哪门课程这么长时间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体育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体育教学改革已进行多年,一再强调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然而部分学生思想未能转变总认为自己身体好,不需要锻炼,反映出“无病即健康”的陈旧的健康观念 4在运动中受过伤,产生怕运动的思想。一些学校体育积极分子参加体育活动受伤后,在伤愈后往往都选择离开运动场,一部分原因就是在运动中受过伤,产生了后怕思想:另一部

5、分原因是受伤后给学习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5家长对子女体育运动的态度。一些研究表明有 89.0%的家长支持或不反对子女进行体育运动, 38.2%的学生与家庭成员有一起运动的经历。但就爱好体育运动的原因,受家庭影响(15.7% )却排在个人爱好(62. 5% )、同学影响(32.1% )、教师影响(19. 9% )之后,显示家庭影响力的不足以及现代学生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3可见家长对子女参与体育运动表面抱支持态度,因为与家庭投入相比,这种支持却显得苍白无力,也就是只停留在主观愿望上,而不是落实在客观行动上。 二、客观环境因素 1没有好的体育锻炼氛围。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能促使更多的学生参加体育锻

6、炼,高校体育锻炼氛围包括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情况、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等。校领导是学校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学校体育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相当一部分高校领导对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不够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很少参加学生的体育活动,没能起到带动作用,致使学生没有正规的指导,营造不出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来。 2学校体育设施不够。国家对于高校所必需具备的场地器材条件向来都有明确的规定,但由于近年来体育器材价格的大幅上涨,许多学校的体育经费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仅有的场地器材只能维持正常的体育教学,难以满足学生课外活动的需要。 3学校体

7、育器材太少,不能满足锻炼的需要。据有关报道:截至 2003 年 12 月底,广西高等院校的体育场地面积为 1,111,345 平方米,体育场地总数为 690 个,平均每校有场地数为 16.83 个,每千名学生拥有场地数为 2.39 个。这个数字仍然无法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 目前高校室外场地免费开放,室内场地基本上采取收费形式,而且部分室内场地在周末、节假日不开放,场馆的利用率不高。而室外场地的数量根本不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而且场地种类不丰富,主要是篮球场、排球场,一些新兴项目的场地,如高尔夫、保龄球、攀岩场地等基本没有,不能满足广大学生不同层次的4需要。 4营养条件不足。饮食营养是

8、人维持生命的要素,是运动健身的基础,运动和营养是达到健康的两个重要方面。目前,全国几乎所有高校的食堂都是承包制度,由于承包费用过高,加之近几年的物价上涨速度之快,承包商为了最求利益的最大化,只有在饭菜的质量和分量上下工夫,在学校食堂就餐的学生也就只能照吃不误,贫血和营养不良症状的同学也越来越多,以至学生减少原有的体育锻炼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 5宣传组织不力。我们了解到少数学生把课余时间用在家教或找工作上,还有少数学生为了考研究生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这都与学校对高年级学生课外活动缺乏有效组织管理有直接关系。 6虚拟网络对学生体质的影响。网络的兴起使有许多闲暇时间的大学生将电脑作为交流、娱乐

9、和消遣的对象,而网络又将室外的体育运动转入室内坐位不动。由于对着电脑荧光屏的时间延长和肢体对腕关节的压迫,不仅导致学生视力下降,还促使“鼠标手”的出现。调查显示,上网在大学生业余生活排列第二位,因而不可避免地损害了学生体质。 参考文献: 1丁桑兰环境评价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熊茂湘体育环境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熊茂湘系统构建体育环境初探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25-27 4杨月敏体育环境对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4,(11):45-46. 5熊茂湘论体育环境构建的系统观J.体育与科学,2003,24(6):25-28 6栾丽霞大学生体育习惯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2):167-5169 7孙辉论体育环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3,(5) 8张俊英影响大学生课外参加体育锻炼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2,(01) 9赵鸿斌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因素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1997,(02) 10韩红军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因素的调查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2,(05) 11董育平对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归因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