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新课程探究式教学的一些体会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158242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新课程探究式教学的一些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物理新课程探究式教学的一些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物理新课程探究式教学的一些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理新课程探究式教学的一些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新课程探究式教学的一些体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物理新课程探究式教学的一些体会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压制了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要落实如何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学”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活动的作用,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键词:学习兴趣;探究式教学;教学理念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社会的需求,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物理课的教学模式改革尤其迫切。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阶段,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探究式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开拓创新,主动思维(学习)和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教学过程。一、

2、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教学中,兴趣能够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它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新性的一种内在动力。物理学史的大量事实证明,强烈的创新意识来源于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热爱。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幽默的教学语言和有兴趣的小实验等方法来激发学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1.幽默的语言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种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的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

3、解生动,可以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他们2的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2.通过有趣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如在讲“浮力的应用”时,从木头漂浮在水上讨论起,使学生认识到木头能浮起是因为木材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再讨论把树干挖空成为独木舟的好处是减小重力,可以多装货物,增大了可以利用的浮力。由此引出“空心”的办法。接着,演示卷成一团的牙膏皮浮在水面,把“空心”可调节重力、浮力关系的这种办法推广到密度比水大的材料。通过实验演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二、探究式教学应贯彻以学生为主体

4、的教学理念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教师在想尽一切办法使知识易于被理解和接受,学生被教师要求认真听讲,学生的地位是被动的。心理学认为:“教育的对象学生是一个能动的认知体和生命体,是学习的主人和知识的探求者。学生的素质不是直接从他人那里获得的,而是通过自身能动性的活动(即主动性的活动)发展起来的。 ”要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教师一定要从“前台”退到“后台”,不要害怕学生理解不了课本的内容,就算理解不了,也让他们试一试,不要轻易让他们吃“咀嚼过的东西”,那样的东西虽然很容易消化,但就怕他们习惯如此之后,再也不愿意或不敢啃硬骨头了。对于物理这门课,它有许多千奇百怪的物

5、理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对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等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笔者在讲“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内容时,是这样安排的:用手将塑料尺的一端固定在讲台的边缘,尺子的另一端伸出讲台面,再用手拨动,让尺子发出声音。3问:这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对照课本前导学,结合新课内容梳理知识,并且与同学讨论。有些同学认为:“声音可能是塑料尺敲打桌面时,两者撞击发出的。 ”也有同学认为:“可能是塑料尺振动时与空气摩擦,空气发出的。 ”也有认为:“可能是尺子本身振动产生的。 ”有个别学生认为:“要是因为振动产生的,那么为什么我的手在空气中左右振动却没听到声音呢?”学生纷纷提出不同的观点。这时

6、,笔者在教室内巡视,及时指导学生并与学生讨论,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并且回答学生所提出的“稀奇古怪”的问题,充分肯定他们独到的见解,保护学生的创造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服务。但是,对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根本性的问题,笔者不直接给予答案,而是要求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利用自己设计的小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质疑讨论之后,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答案“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很快就得出来了。在整个探究活动中特别要注意组织好学生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教师也应在方法上加以指导,将学生没有提出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讨论

7、,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最后,教师应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概括,并且迅速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在训练时仍然要注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与学生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教师就更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技巧点拨,注重学生的总结和提高,使学生在讨论中积极思考,发掘潜力,使自己的行为具有创造性。 三、探究式教学应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除了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思维训练,以提高教学质量外,还要倡导学生配合课内学习,在课外日常生活中,联系实际开展力所能及的物理小实验和解释社会生产、4生活中的某些物理现象。例如:学习液化知识前,布置学生观察从冰箱刚拿出的饮料瓶外有水珠的现象。观察烧开水从壶嘴向外喷“白气”的现象,

8、并思考:为什么离开壶嘴一段距离才看出“白气”?让学生思考:早晨的雾是怎样形成的?草上的露珠是怎样形成的?煮饭时冒出的“白气”和冬天我们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否一样?这样既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也使学生思考问题有针对性,学习时更加得心应手。四、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的注意点在进行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式教学之后,笔者发现学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1.少数学生缺乏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教师指到哪学到哪,不敢越雷池一步。2.少数学生缺乏独立钻研的习惯,遇到不会的问题马上问老师、问同学,不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来解决问题。3.学生的自学意识不强,还是习惯教师传统的讲授,从教师那里获取定论式的知识。以上暴露的这三个问

9、题,很大程度上是九年制中小学传统应试教育弊端的集中体现。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有的放矢地去解决。首先,我们要启发学生转变“学生观念”,让学生比较“接受知识”和“探索知识”的效果,培养他们的自学意识。同时物理探究式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并要关照个别差异,这样可给探究式教学的开展提供足够的支持条件。其次,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要辨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这具体表现在:探究中教师首先要充分地倾听学生的观点,重视并正确处理学生已有5的个人知识和原始概念,引导学生积极反思;重视探究中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还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间的相互倾听)。总之,在实际教学中,要尽量给学生动脑

10、、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突破、探究、发现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他们对知识的重组和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参考文献:1徐永滨.物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初探J.黑龙江教育,2002(4).2张宪魁.物理课堂教学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Abstract: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dividual ability.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understand how to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by “teaching vividly” and bringing the functions of students activities into full play, thus to arouse students initiatives. Key words: learning interest; inquiry teaching; teaching id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