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的尝试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158223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的尝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的尝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的尝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的尝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的尝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的尝试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生物教材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应如何做到“开展探究性教学“呢?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要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个环节: 一、精心设置探究情境 情境是人们从事各项社会活动的客观环境,人们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与其他客观环境不同的是,情境是极具变化性的客观环境,它可以是自然形成,也可以是人为设置的。一定的情境又是导致和支配人们思想情

2、绪的环境因素,处于不同情境中的人,所产生的思想情绪也不同。热烈的情境氛围,会使人产生兴奋冲动的高昂情绪;冷淡的情境氛围,易导致扫兴颓废的低落情绪,这就是所谓的触景生情之说。 教师是教学情境设置的主导者和教学情境变换的操纵者。不仅在客观情境的创意设计,如:教学场地的选择和布置、教学用具的增减和置换、试验仪器的选配和使用等方面,必须自觉遵循探究性教学的规范要求操作,而且在主观情境的能动把握上,如:思想情绪的控制、谈吐声调的适度、举止行为的姿态、胸怀肚量的空间等方面,更须主动适应探究性教学深入发展的要求,让学生探究求知的学习情绪,时常处于持续高涨、蓄势待发、饱满稳定的状态。 在知识创新空前的时代,中

3、学生尤其喜爱探究新异性的知识问题。教师不仅要正确引导他们探究新异,而且要善于创设新异性问题情境,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情绪的高涨和思维的活跃。如在进行“血型与输血“的探究教学过程中,我曾选择“2滴血认亲“的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也选择历史典故创设探究情境。如:100 多年前,欧洲战场有一件怪事。医生为抢救失血过多的伤员,尝试为伤员输血,有些伤员输血后转危为安,而更多的伤员输血后,却加速了死亡。这在当时成了一个科学谜团。同学们,你知道谜底是什么吗?如此以景育情,以情促行,以行求知,以知彰益,更能激励学生自觉走进探究学习的境地。 二、积极培养和调动观察兴趣 观察是探究最原始、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人们

4、对任何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生物现象,包括对一些事物和问题的探究,都是从观察开始的。不去观察就不会探究,观察一旦停止,探究也就不存在了。探究是观察的深人和升华,是人们通过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生物现象,包括对一些事物和问题,经过必要的一定过程外表观察后,转人本质的探索和规律研究。兴趣是人的情绪,由人的感知、器官对某项事物、某种现象、某个问题的触及而表现出的兴致和趣味。当人对某种事物和问题发生了浓厚兴趣,就能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并使心理活动积极化,想像力会更加丰富,意志力会更加坚强。所以,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是探究性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因为生物探究的过程,就是从观

5、察生物现象开始的。经过仔细观察生物结构和运动形式,认识和把握生物运动的规律性。有了观察兴趣,不仅使观察活动更持久和活跃,而且能提高大脑兴奋度,进而提高观察效率和效果,形成良性循环。达尔文就是幼年对收集生物标本有兴趣,而萌生对生物观察兴趣,终成世界生物大师的。 在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善于引发调动学生对观察的兴趣,使学生不仅要观察感兴趣的东西,还要培养学生对所观察东西的兴趣。如在“观察蚯蚓的运动“探究实验中,我让学生做一组对照实验:将两只蚯蚓分别放在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硬纸板上,仔细3观察它们运动情况。获得这样的实验结论:蚯蚓在粗糙的表面爬得快。并分析了实验结果:蚯蚓运动是依靠体壁肌肉和

6、体表刚毛的协助进行。把蚯蚓放在玻璃板上没有磨擦力或很小,因此蚯蚓无法运动;硬纸板比较粗糙,体壁、刚毛与玻璃板之间的磨擦力较大,所以蚯蚓在硬纸板上的运动速度较快。但是,有些组却发现蚯蚓在玻璃板上运动速度比在硬纸板上快,对实验结论产生了质疑。我肯定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观察探求精神,引导学生:“用手触摸蚯蚓体表,有什么感觉?“玻璃板和硬纸板会对蚯蚓体表分泌的粘液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各抒己见,气氛热烈,经过讨论认识到:是蚯蚓体表不够湿润导致这一结果。当把它放在玻璃板上时,由于玻璃板与蚯蚓体壁的粘附性很强,使两者之间的作用力很大;当把它放在硬纸板上时,由于硬纸板比较干燥,蚯蚓体壁分泌的粘液被硬纸

7、板吸附住了,蚯蚓就像在沙堆中一样,运动速度很慢,甚至不能运动。学生通过热烈讨论,深刻理解了课本上“观察中注意保持蚯蚓体表湿润“的原因和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勤于动脑,乐于探究,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我还要求学生把学习结果写成探究报告,认真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在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整理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主动启发探究思维 教书和学习是思维性极强的实践活动,必然受一定思维方式的制约和支配。没有一定的思维与一定的实践活动相匹配,思维活动就无法处于持久、稳定、活跃的状态。启发探究思维一方面是探究教学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它又规定着教学活动必

8、须满足或达到启发探究思维的要求和目的。 教师应成为主动开启探究思维的榜样。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惟书,只求真;不从众,只崇正。课堂教学要以座谈研讨、双向互动的方式,启发学生敢置疑、常思4考、勤探索,给予学生以发问权和解答权。如在探究“动物对植物的帮助“教学时,教材中只提到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我在教学中没有让学生直接读教材,而是启发性的问学生:“动物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帮助吗?“有的学生想到了啄木鸟帮助树木啄虫,有的学生想到了蚯蚓帮助植物疏松土壤,给植物提供营养等等,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打开了。只有教、学双方都形成了探究性思维习惯,探究教学才有望取得教学相长的成效。 四、及时发布探究成果 学生

9、时代是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人更加渴望得到他人的爱护和肯定,特别是得到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如:师长、父母、朋友的爱护和肯定。在学习中,无论是遭遇挫折或还是取得成功,教师的爱护和关注都是对学生的强力鞭策。有了教师的爱护,受挫折者会精神振作,立志从头开始;有教师的关注,成功者能戒骄戒躁,明白天外有天。教师的赞美则是对学生表达爱护和关注的最好方式。一句“我相信你能行“和“祝贺你“一样都会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期望。一声赞美,可以造就一个“天才“;一声恶语,也会扼杀一个“天才“。探究教学恰恰为学生取得探究学习成果提供了更多机会,让学生能更进一步认识和发现自己的学习和创造的能力。教师若能及时公布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取得的一些成果,哪怕是一次测验成绩的提高,一次作业的进步都应给予公布,给予有限度的赞美,不仅使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而且使他们更加深信有努力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在探究教学环境下,学生的探究意识会很快形成,探究能力逐渐具备,所获得的知识不再是毫无生机的结论性知识点,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得到体现,探究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同时又能在探究中实现知识的持续增长和探究资源的拓展。在生物教学中,要全面进行探究教学,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