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中及时抓住“生成”的问题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158211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课堂中及时抓住“生成”的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科学课堂中及时抓住“生成”的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科学课堂中及时抓住“生成”的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课堂中及时抓住“生成”的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课堂中及时抓住“生成”的问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科学课堂中及时抓住“生成”的问题摘 要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科学课堂更加强调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转换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合作者,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做个学生表达思想的聆听者,构建和谐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及时抓住“生成”的问题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关键词 新课程;科学课堂;“生成”的问题及时抓住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是指教师要及时抓住在师生,生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产生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环境、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以及教师的不同处理而使课堂呈现不同变化,及时抓住“生成”的问题

2、就是及时抓住探究时机、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成功的学习是学习孩子们自己决定并调查所得的结果),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开始强调学生是充满情感、富于想象、极具个性的生命体。这就要求我们从生命的高度,以变化的观点来看待科学课堂出现的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是合作教学过程中碰撞出的灵感火花。转换角色,与学生对话,一定要注重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忽视“生成”的问题,与学生对话就是一句空话。一、及时抓住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是新课标下的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指预期效果的达成度。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

3、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2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生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的教学。及时抓住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体现新课程特点,有利于构建和谐课堂气氛唤醒学生自主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是新课标下的有效教学。1.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及师生互动性及时抓住“生成”的问题进行探究的课堂师生关系不再是传统的讲授与听讲、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学生的知识获得过程不再是接受的、以灌输为主“填鸭式”的。而是强调师生互动,相互讨论交流与启迪,共同研究与成长,学生是主角,老师是导演和合作者。教师要从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随时调整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

4、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课堂中的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两方面。师生合作交流课堂中随时抓住探究时机,在问题“生成”解决中充分运用对话策略,促进师生思考、体验与交流。由于学习是在生生、师生间不断对话、交流中进行,学习过程体现了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关系。2.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真实性教学中允许学生对某个问题从各个不同侧面进行思考,并得出自己的答案,提出不同的新问题,不强求一致。这样就可能从不同学生的各种想法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生成”新问题,教师及时抓住这些“生成”的问题进行课堂探究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及时抓住“生成”的问题进行探究的课堂是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让每一位学生都

5、有自己开动脑筋充分思考,学会学习的空间。正视“生成”的问题就是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探索活动。3课堂是师生共同讨论交流进行的,本应是多变的。传统课堂中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把教学过程变成了单向、理想化的,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教学过程人为地变地呆板枯燥。及时抓住“生成”的问题进行探究的课堂追求一种真实自然,敢于放手,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师生的思想情感可以淋漓尽致地表达,课堂呈现师生真实而自然的教学情景。由于探究问题是学生自己产生的,其过程有如侦探小说,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引人深入研究,有利于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兴趣。 二、及时抓住课堂中“生成”的问

6、题对教师的要求 1.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及时抓住“生成”的问题就是重视师生在课堂中互相启发碰撞出的新问题,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及时抓住“生成”的问题要求教师用学生的眼睛观察,用学生的心灵体验,用学生的方式思考。当学生讨论交流时不去打搅,只是聆听学生的观点并不时点头表示认同,成为一个好听众和纪律管理者。教师应真正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相信、尊重每一位学生,用心爱每一位学生,努力将它贯彻到自己每一天的教学实践中构建和谐课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初中科学七年级第一册物质的构成,学生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分

7、子间有空隙时,可能提出几种方案进行交流,并互相指正完善。教师做个聆听者有利于让学生自由讨论互相启发,激发自主意识。又如在初中七年级第一册细胞的结构学习过程中,学习到细胞核的作用的时候学生就联想到目前的克隆技术,教师要及时抓住并进行探究。2.充分预设教学内容教学中生成和预设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两方面。只有充分预设,把可能出现的4各种情况都尽可能地预料和准备,才能临场不乱运筹帷幄。但这个教学预设不是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主动的线性教学设计,而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生成的设计。教学应该是“预设”和“生成”的有机整合,忽视了教学的生成性,就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忽视了学生的发展。例如在学生设

8、计实验证明分子间存在空隙时会出现很多种正确的设计方案,教师应充分预设才能疏而不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再如在学生动手制作地球仪时,如何将经纬线在乒乓球上标出来,方法多种多样教师预设地越充分越容易把握。3.灵活运行教学过程再好的预设如果没有具体的实施,也是一张白纸。如果这种结构化为载体的书面构想“鲜活”起来,与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使其成为教学过程动态生成的媒介,是探究教学最高追求与终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及时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亮点,放大并有效利用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真正形成互动的课堂教学。例如在初中科学七年级

9、第一册学生讨论月球上为什么没有生命的时候碰撞出一个新的问题“为什么地球上有一年四季的变化?”放手让学生讨论,调整实施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加有效。4.把握“问题生成”的尺度及时抓住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不是指不适当地、漫无边际地生成,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备课及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详略得当”。所谓“详”是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将“三维目标”和有关内容加入整合,而不能仅有“知识点”,尽5量考虑周到,预先设想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多样化的对策。所谓“略”,是指教案不要太详尽,要将现实的、活生生的教学留下一定的时空。要最终在教学中完成,教学后完善,再不能象过去那样把教学的每一环节

10、,教师的每一句话及学生的可能答案都写出来,使得原本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成了完全预定的、僵死的。教师要“与时俱进”“与境俱进”,及时抓住有“生成”价值的问题,让教学充满灵动、智慧与活力,但这种“生成”必须要与预设的学习目标,学习主题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不一定局限于本节课,或本单元的目标和内容。可以是拓展,或是深化,这样才能既保证课堂教学的“开放”与灵活,促进学生自主和富有个性化,创造性学习,又达到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及时抓住“生成”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是积极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内在生命活力成长、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永恒的、真正的价值追求!参考文献 1 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001.72 杨周芬.动态生成式化学课堂教学的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C, 2005, (7): 133 朱似梅.化学课堂运用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教师论坛 B, 2005, (7-8): 194 周建秋.预设成功动态生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 (2): 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