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历史学习兴趣小议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157463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发历史学习兴趣小议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激发历史学习兴趣小议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激发历史学习兴趣小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发历史学习兴趣小议(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激发历史学习兴趣小议日常教学中,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我结合初中历史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 一、讲究开头,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

2、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例如在学习美国的诞生这一刻,我这样开头,美国是当今世界的第一强国,他在现在的国际事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国号称“世界警察”哪一个国家的事物他都想干涉。那么美国的经济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他的发展有没有遇到困难呢?他对中国的发展有没有借鉴作用呢?这些问题的提出,顿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少学生七嘴八舌在议论。我先后叫了几个学生来回答,但他们的答案都不够准确。然后我开始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共同解决这些问题。一节课下来,问题解决了,学生们了解知识,并且知道了有益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 二、讲好插图,引发兴趣 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

3、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2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如拿破仑帝国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我运用拿破仑加冕这幅插图,同时告诉学生,这是 1804 年 12 月的一天,巴黎圣母院的大教堂里,正在举行一场隆重的皇帝加冕典礼。皇帝虽然身材不高,但十分威武,皇后身着白色缎袍,典雅华贵。一阵礼乐过后,主持仪式的教皇给衣着华

4、丽的皇帝和皇后的前额涂上圣油,为他们祝福,当教皇伸手要为皇帝加冕时,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皇帝推开教皇,自己拿过皇冠戴在头上,又接过稍小一点的皇冠为皇后戴上。他就是一代枭雄拿破仑。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全被吸引往了,这样学生会很专注学习下面的问题,达到了引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地图插图。例如极盛时期的拿破仑帝国这幅插图,通过让学生了解拿破仑的疆域,学生对拿破仑战功和卓越的军事才干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从而记忆更深。 三、巧设疑问,以疑激趣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

5、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学习日本的历史转折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日本是中国的邻邦,在文化、地域、生活习俗等方面,有很多和中国相似的地方,但是日本的科技水平却比中国高,为啥呢?开始,学生的回答并不圆满,答案五花八门,通过学习知道,原来是日本进行了改革。然后,我会问学生, “中国有没有进行改革呢”同过思考,学生们想起了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国也进行了改革。我又指出,同样的改革,为什么日本的有效,取得了成功,而中国的失败了呢?我们要找3一下两者的不同。这样,学生开始从改革的背景和条件还有内容去找不同。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设疑

6、解难,把学生引向似如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又一村”的境地,这样既激发了兴趣,又掌握了知识。而且还知道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四、创设情境,以情求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如在讲第 18 课两汉经营西域和对外关系时,我告诉学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7、的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在讲到张骞带着 100 多人刚走出汉朝边境,就被匈奴兵抓住时,学生为张骞的安危担忧;当听到匈奴人想让张骞投降,把他拘留了十几年,而张骞始终保持汉节,忠于祖国时,学生被张骞临危不惧,忠心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继而听到张骞终于找到悔会逃出时,学生又为之欢欣鼓舞;当再次得知张骞历尽千难万险,从大月氏返回汉朝的途中又被匈奴人捉住并扣留一年时,学生又一次为张骞的命运担忧;当知道张骞好不容易在经受 13 年的磨难之后,终于和另一个人回到了长安时,学生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对这个故事具体情节的生动描述,不但使学生产生了极大兴趣,尤如身临其境,为张骞的命运时忧时喜,同时

8、又加深了对张骞这个历史人物的了解,深深地被张骞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这时我又强调张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和外交家。在他二出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得到频繁的交流,并为后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使新疆地区正式归于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和开辟“丝绸之路”打下4了坚定的基础。这样以情感人的教学,使学生对张骞在历史上做出的重大贡献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就能更好地回答课文中提出的“张骞对我国历史上做出了什么贡献”的思考题。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如巧讲典故,以奇引趣;精读诗词,以诗牵趣;编写歌谣,以歌导趣;设置图表,以图增趣等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