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中对数学课堂探究教学的几点认识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156337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课标中对数学课堂探究教学的几点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新课标中对数学课堂探究教学的几点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标中对数学课堂探究教学的几点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标中对数学课堂探究教学的几点认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新课标中对数学课堂探究教学的几 点认识教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而这种学习方式重点倡导自主探索,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数学课堂探究教学,就是通过各种措施和途径,把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知活动凸现出来,使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教学方式。从教学认识过程的任务来看,其根本目的不在于仅仅获得和验证真知,更主要的是在一定知识经验之上去构建学生主体的新的认识活动结构和实践行为能力,学生主体在认知过程中的建

2、构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探索教学更多的是强调探究过程对于学生个体发展的意义。本文结合实例,浅谈课堂探究教学的四点认识。 一、设置问题,自主探究 提出问题是探究教学的第一要素,也是探究活动的起点。有了问题,引起学生兴趣,才会努力去寻找答案,解决问题。这个阶段主要是向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并允许学生对问题先自主探究。我在教学中以抛物线一习题为例进行探索: 例:过抛物线 y2=2px(p0)的焦点和这条抛物线相交于两点的直线,设直线的斜率为 k,两个交点 A、B 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试用 p 和 k 的代数式分别表示 x1x2,x1x2,y1y2,y1y2。

3、 问题提出后,教师给学生适量的时间供学生自主探究,目的是挖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有时间去独立思考,有时间去试验自己的想法,不要考虑学生探究结2果,即使探究不出来,也是一种自主探究。 二、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对学生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再进行导拨。而对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合作探究可有三种方式:一是生生合作探究,即让学生和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就题中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小组中学生情况要均衡,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的特点,使探究更加深入,使获得的知识更趋于准确;三是全班

4、集体探究,即抓准题中关键性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见仁见智,集中解决难点。 三、明确强化,实践探究 教师要根据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情况,让学生概括探究方法及正确表达探究结果,然后对学生的表述作些补充,以求完善;再要求学生运用探究获得的知识,联想迁移,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如学生探究完上例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进行实践探究。 探究 1 原题条件不变,求弦 AB 中点的轨迹方程。 探究 2 过抛物线 y2=2px(p0)的焦点 F 作一直线交抛物线于 A、B 两点,若线段 AF 和 FB 的长分别为 m,n,则如何运用 p 的代数式表示 1/m+1/n 的结果. 探究

5、3 过抛物线 y2=2px(p0)的焦点 F 作一直线交抛物线于 A、B 两点,点 C在抛物线的准线上,且 BCx 轴,则直线 AC 必经过原点 O 吗? 学生的实践探究是巩固和扩大知识,同时也是吸收、内化知识能力的过程,是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利时机,实践探究的内容和形式可灵活多样,只要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增进学生的创造才能就行。教师要鼓励每一位学生深入思考,注重挖掘,大胆猜想,积极探索,鼓励学生不断“创造”出新的“结果”,哪怕只是一小点。3四、激励评价,引申探究 通过学生对上例探究活动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特别地,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新异独特的思考方法和

6、解题思路要表示极大的赞赏,并不失时机地激励学生把学生学习探究变成自己求知的一大乐趣。另外,教师要善于挖掘原题素材,进一步深挖学生的探究潜能,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老师可提出探究: 探究 1 已知抛物线方程 y2=2px(p0),一条直线和这条抛物线相交于 A(x1,y1),B(x2,y2)两点,且 y1y2p2,则直线必经过抛物线焦点 F 吗? 探究 2 过抛物线方程 y2=2px 焦点 F 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 AB 两点,若点 A、B在抛物线准线上的射影分别为 A1、B1,判断 A1F 和 B1F 的位置关系。 探究 3A、B 是抛物线方程 y2=2px(p0)上的两点,坐标分别为 A(x1,y1),B(x2,y2),且满足 OAOB,则直线 AB 必经过一个定点,试求这个定点。 教师把此题的探究进一步引向了深入,学生的情绪会进入再次高潮,思维火花会再次点燃,探究结果将更为丰硕。 以上四点仅是笔者对探究教学的几点认识,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数学课堂探究的实施并没有固定的模式,组织形式应该多种多样,老师应根据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实际探究需要,灵活设计教学探究,以达成最佳的探究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