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研究之回顾与省思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152772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昌硕研究之回顾与省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吴昌硕研究之回顾与省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吴昌硕研究之回顾与省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吴昌硕研究之回顾与省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吴昌硕研究之回顾与省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吴昌硕研究之回顾与省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昌硕研究之回顾与省思(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吴昌硕研究之回顾与省思【内容提要】吴昌硕一生精勤于艺,诗书画印冠绝一代,开创了一代新风,予后世以深远的影响。关于他的全面造诣与煌煌业绩,几十年来已有大量的传记、年谱、书画集、诗稿、印谱、译述出版,各种有关的研究亦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拟对数十年来中外学者的吴昌硕研究成果作一概要回顾,并对未来吴昌硕研究的发展提出一些个人看法,希望有助于该研究课题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 【摘 要 题】美术家评介 【关 键 词】吴昌硕/研究/回顾/省思 【正 文】 一、吴昌硕研究之回顾 1. 中国 1957 年正值吴昌硕逝世 30 周年,中国画界纷纷举办纪念活动,借此阐发对传统中国画的看法。当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上

2、海分会在文化俱乐部举办“吴昌硕书画展览”,轰动上海及外地艺术界;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北京举办“近代画家吴昌硕(1844-1927)、任伯年(1840-1896)、陈师曾(1876-1923)、黄宾虹(1865-1955)国画展览”;浙江省文化局决定在杭州西泠印社观乐楼设立“吴昌硕艺术陈列室”(于 11 月 29 日正式对外开放,并决定恢复西泠印社的日常活动)。为配合纪念活动, 美术杂志于 1957 年第 1 期刊登了署名易的吴昌硕简介、潘天寿(1898-1971)的回忆吴昌硕先生、于非(1888-1959)的谈吴昌硕的绘画等文章,对吴昌硕的生平和艺术作了简单的评述,肯定了吴昌硕的艺术成就。 2其后

3、,吴东迈(1885-1963)为弘扬其父吴昌硕的艺术精神,先后撰著了艺术大师吴昌硕(浙江人民出版社,1958 年 4 月)、 中国美术家丛书吴昌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 年 8 月),介绍了吴氏的生平、美术理论以及艺术。在当时人们已认识到,对作为书画大师吴昌硕的作品和各种资料,有必要广泛搜集,出版画册,以加强研究。为进一步宣传吴昌硕的艺术,北京古籍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于1959 年先后出版了吴昌硕画集吴昌硕画选,由吴昌硕嫡传弟子王个簃(1897-1988)作序。1964 年,为纪念吴昌硕诞辰 120 周年,杭州西泠印社举办了纪念大会,潘天寿、诸乐三(1902-1984)、张宗祥(

4、1882-1965)等人发言。以后十几年的时间里,由于中国大陆政治形势的变化,学术研究的危险也不断增加,包括美术史在内的所有学术活动被迫停止,吴昌硕研究也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进入 80 年代,学术环境日益开放,杭州西泠印社恢复了正常的学术活动,人们开始逐渐重视吴昌硕的价值。为进一步认识吴昌硕及其艺术,西泠印社于 1981 年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吴昌硕作品集,上册为绘画,下册为书法、篆刻,收入书画篆刻作品数百件。这是自吴昌硕逝世以来出版的最为大型的吴昌硕画册,集前收有潘天寿、王个簃、张振维(1924-1992)、沙孟海(1900-1992)、诸乐三等撰写的怀念与评介文章,为人们加

5、深对吴昌硕的了解起了很大的作用。 1983 年 11 月,值西泠印社 80 周年纪念大会召开之际,与会代表着重商讨了吴昌硕先生诞辰 140 周年纪念活动的筹备计划。按照惯例,每逢吴昌硕诞辰或逝世整十年之际,有关单位都会组织各项纪念活动。1984 年秋,中国美术家协会、西泠印社、上海美术家协会纷纷举办艺术展览、学术研讨会等纪念活动。值得一提的是,西泠印社举办“吴昌硕诞辰 140 周年暨国际学术讨论会”,会上钱君匋(1906-1998)、刘江、梅舒适、杉村邦彦等人发表论文。这可以说是现代意义上第一次吴昌硕国际3学术讨论会,也成为现代吴昌硕研究之发端。当年, 书法(1984 年第 5 期)、 西泠艺

6、丛(总第 9 期,1984 年 7 月)等杂志组织有关学者、专家撰文研讨吴昌硕的艺术特征及其成就,王个簃、朱复戡(1900-1989)、沙孟海、童衍方、祝遂之、吴长邺、丁羲元、孙美兰、洪丕谟等人对吴氏书法、篆刻、绘画等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为配合纪念活动的顺利进行,吴昌硕的弟子王个簃等约请吴氏友人、门生、后人,以及有关的学者,作追思回忆,作研究考察,写出具有资料性和学术性的文章,集编成册,并于 1986 年 12 月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这些文章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回忆录形式,多数由作者写自己年轻时与吴昌硕接触留下的难忘印象,赞扬吴氏高尚的人品,表达了对吴氏的深切缅怀之情,为吴昌硕研究留

7、下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在后来的几年里,这一类文章还不断出现。另一类是对吴昌硕艺术的探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韧石在编辑吴昌硕作品集大型画册之余,于1983 年秋写就申江潮满月明时吴昌硕作品集编余杂记一文,就吴昌硕的艺术思想、表现手法及社会环境等方面,对吴氏谈了几点看法:“古人为宾我为主”“以缶为庐庐即缶”,论述了吴昌硕的美学观念, “笔底传至情”“直从书法演画法”“老来颜色胜花红”则阐释了吴氏绘画的 3 个主要特征。1 (p156-176)而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单国霖的贵能深造求其通谈吴昌硕绘画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则以“以古为法期”“融化变法期”和“立法成家期”等 3 个时期,对吴昌硕绘画艺术的渊源、

8、发展和形成进行论述,举例剖析详实,阐明来龙去脉。作者就吴昌硕成熟期的典型画风作了总结, “吴昌硕到了晚年,已形成构图奇险新颖、笔墨苍劲浑厚、气魄雄阔豪迈、色彩浓丽沉着的独特风格,脱出时径,卓然成为一代之大家。他笔下的花木竹石,一扫晚清某些文人画那种纤弱、荒寂的情调,洋溢着蓬勃的生机,宏大的气势,同时蕴含着孤高、倔傲的性格。 ”2 (p195-205) 4上海美术馆研究员丁羲元的吴昌硕艺术论是当时最为深入的研究论文之一,该文论述比较全面,作者对吴昌硕艺术渊源作了简单介绍之后,从美学、风格论的角度出发,以“整体诗意美”“疏密跌宕美”、 “丑怪朴野之美”“古拙奇肆之美”等 4 个方面,阐释了吴氏的绘

9、画风格。3 (P22-26)这篇论文对研究者的影响,可以说是提纲挈领式的,后来许多研究者都接受了丁羲元的观点,并进行各自的阐发。 综合地看,90 年代以前的吴昌硕研究,基本处于“纪念性”阶段,老一辈作者多属吴昌硕的故友、门生、子嗣,他们凭着自己的直觉和掌握的少量资料,自发撰文,文章多属怀念和赞扬的内容,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尚未真正进入客观、系统的深入研究。尽管如此,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阶段,其意义在于为深入地研究抢救了大量的宝贵资料。其时也有一些中青年学者写出了少量的研究性论文,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实为难得。 1990 年 4 月 10 日, “吴昌硕艺术研究会”在上海正式成立,上海中国画院院

10、长程十发任会长,丁羲元任秘书长,标志着吴昌硕研究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吴昌硕艺术研究会”是由海内外热爱吴派艺术,有志于艺术事业的书画篆刻及艺术理论专家组成,其宗旨主要是继承、发扬吴昌硕艺术,特别是要弘扬吴昌硕勇于探索革新的精神,扩大吴派艺术影响,推进吴派艺术和中国画的发展。研究会还确立了当时的主要任务, “比较系统地研究吴昌硕书画创作理论,收集整理吴昌硕艺术的史料及文献,举办学术讨论会,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等”,并准备在 1994 年吴昌硕诞辰 150 周年之时,召开一个国际研讨会,展览吴昌硕的佳作,出版纪念画册及研究论文集。4 在这一背景之下,大量公私藏品不断面世,一大批精美画册、图谱相继

11、出版,为吴昌硕研究提供了许多直接的图像资料。人们开始有组织地进行吴昌硕艺术的研究5活动,研究成果不断出现。归纳地说,新时期的吴昌硕研究主要取得两个方面的进展。 首先,吴昌硕文献资料的整理、出版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虽然,吴东迈早在 1928年曾请朱祖谋(1857-1931)、冯君木(1873-1931)整理吴昌硕晚年诗作,集为缶庐集,为研究吴昌硕晚年活动的重要资料之一,但由于时代所囿,其作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同时,为进一步宣传吴昌硕的艺术思想,吴东迈在生前系统整理过吴昌硕艺术言论,辑为吴昌硕谈艺录,分门别类摘录几百条吴昌硕论画语录,并于1993 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林树中

12、倾数年之功,锲而不舍地搜集材料,终于 1982 年编成吴昌硕年谱,希望“对今日有志于研究、学习吴昌硕先生者,多少有所裨益”。5 (p2)这是第一部资料最为完备、充实的吴昌硕年谱,于 1994 年吴昌硕诞辰 150 周年前夕正式出版,为吴昌硕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史料依据。虽然,这三部重要的文献丛书在 80 年代以前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但随着它们的出版,在客观上促进了 90 年代以后吴昌硕研究的顺利进行。 在此基础上,一些吴昌硕传记也相继出版,如聂征夫一代宗师吴昌硕(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 年)、吴长邺我的祖父吴昌硕(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 年)、沈霄文吴昌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年)

13、、张毅清金石书画大师吴昌硕(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 年)、紫都、苏德喜吴昌硕画传(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年)等。 十余年来,研究者们在全面开展吴昌硕艺术研究的同时,仍继续吴昌硕资料的整理和初步研究工作。浙江省安吉县的李弘伟(笔名:光一)历经 7 年的搜集,精心编撰成吴昌硕题画诗笺评,于 2003 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收录吴昌硕400 余首诗作,李氏对此逐一点评,深入浅出,解析了吴昌硕诗的艺术特点。应该说,吴昌硕的诗,不仅反映出他的艺术观点,也是其人生阅历、思想感情及为人处世之真实记录。它的出版首先为吴昌硕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而且在一定程度上6也为研究清末社会状况及其当时中层知识分

14、子的社会政治心态,提供了材料,具有典型的历史价值。 浙江树人大学院教授边平恕在吴东迈吴昌硕谈艺录,吴长邺我的祖父吴昌硕等基础上,进一步从事吴昌硕美术理论的整理、研究工作。2003 年,作为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之一的吴昌硕画论研究,收入“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丛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地总结、研究吴昌硕的绘画艺术思想和创作经验,分传统论、创造观、画气说、四绝说、雅俗观、花卉论等六章辑录吴氏画语,每章分“画语录选辑”“画论评述”“作品释读”等三部分,对吴氏美术观点进行深入分析,所收近 200 幅画作对其书画理论作了形象化的阐释。作为一位卓有成就的中国画大师,吴昌硕对绘画理论的研究,虽没

15、有专门的、系统理论著作行世,但大量存在于他的诗文、题跋以及信札之中,并且其美学见解大多以诗的简练形式表达,显得相对分散。因此,边平恕之作在以往单纯的辑录基础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以研究的视角,作出客观的阐释与评论,收集、拓展之功并举,对深入开展吴昌硕艺术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当然,全方位意义上的关于吴昌硕的理性研究进一步深入开展,应该是建立在吴昌硕文献资料的整理基础之上,两者宜相辅相成,交叉进行,互为补充,相互促进。1992 年 4-6 月,由浙江博物馆、北京画院、潘天寿纪念馆、炎黄艺术馆共同主办四大家(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画展,并于 5 月 25-27 日召开了四大家学术讨论会。

16、这次研讨会得到了各地美术院校、研究单位、美术馆的积极支持,与会代表 40 余人,发表论文 40 余篇,其中吴昌硕的相关论文 10 余篇。 “这次研讨会的特点是第一次把四大家同列作参照比较的研究,并立足当代,通过对四大家的研讨,重新评价 20 世纪中国画的发展。研讨会的主要着眼点在于研究这些借古开今7型的代表画家艺术实践的现实意义。这次研讨会是五四以来三次关于中国画前途与命运大讨论的继续,并具有鲜明的实践意义。 ”6 (p3)在这次会议上,研究者首次将吴昌硕置于近现代传统中国画坛的高度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研究,包括宏观的比较、创作理论研究、有关画家生平与创作活动新史料的发现与研究,以及由此而引发出的关于研究方法论的探讨等。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郎绍君的二十世纪的传统派大师论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将吴昌硕归纳为传统派大师的体系,分析了其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的意义。其实,郎绍君在论中国现代美术(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 年)中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