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纪录片在保护赣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价值研究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151754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学纪录片在保护赣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价值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类学纪录片在保护赣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价值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类学纪录片在保护赣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价值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类学纪录片在保护赣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价值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学纪录片在保护赣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价值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类学纪录片在保护赣地“非物质文化 遗产”中的价值研究摘要“读图时代”意味着在人类学研究领域中需要更好地使用多样化的视觉研究,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省份的江西,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域文化资源优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江西地域的人类学纪录片创作提供了种种可能,人类学纪录片以表达人类学观点、解释人类学现象为目的。发挥影视人类学的功能和作用,体现文化多样性,人类学纪录片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发挥独有的价值作用。 关键词江西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类学纪录片 一、引 言 “人类学纪录片”顾名思义,包括两个方面人类学和纪录片,两者密不可分,但它既不等于人类学的传统文字表达方式,也不等同于人们日

2、常熟悉的纪录片。科学性是人类学纪录片概念及学科能够确立的前提条件,在人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主题包括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生物性和文化性,以及社会当代特质之演变溯源,综合运用人类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和影视语言的表现手段,对人类文化进行观察和研究所取得成果的多媒体影像化表述。在纪录电影发展历程中,弗拉哈迪的北方纳努克反映了当地爱斯基摩人的一系列民俗活动,被认为是早期纪录片的经典之作,同时也被认为是人类学电影的发轫之作;中国纪录片导演孙增田的最后的山神、 神鹿啊神鹿等影片以客观的镜头描述了鄂伦春、鄂温克民族传统文化的消失,进而在文明高速演变历程中对人类自身进行审视思索。这种视听形象思维较之以文字为载体并用传统

3、逻辑推理所得出的理论,更为直接、逼真、感人,人类2学纪录片不失为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的最佳平台,其可以使公众更直观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更具有说服力,将对保护传统文化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让民间艺人为更多人所了解,唤醒公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人类学纪录片在赣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面向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题材的纪录(专题)片不在少数,在央视十套探索发现栏且首播、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江西庐山风景名胜管理局联合制作的 10 集高清人文纪录片庐山:人文圣山对这座世界名山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展现,片中内容涉及佛学、道学、隐学、理学、新儒学、中外

4、比较文学以及美学、建筑学、地质学、动植物学等十几个人文和自然科学领域;南昌电视台2005 年开播的解密南昌则是一档本土文化类电视栏目,以解密南昌地区名人轶事为宗旨,力求本土特色。 解密南昌所讲的故事有南昌的名胜古迹、老字号、古街小巷,比如:千年绳金塔、 仙女下凡洗马池、 古井遗韵、 寻访书院街等;有南昌近代历史时期的事件或物件,如:牛行与南浔铁路、 神秘的张勋公馆等:还有表现南昌城市建筑的新旧变迁,经济发展变化的坎坷历程,如:南昌路灯百年、十字街今昔、 经济大楼再回首、 回首万岁馆等。还有类似的题材散见在不同电视媒体制作的电视纪录(专题)片以及旅游宣传片中。如:中央电视台摄制的话说长江、香港凤

5、凰卫视中文台,天津电视台摄制的寻找逝去的家园等,此类电视作品由于制作周期紧、拍摄选取地域过于广泛,对于江西省内的风土人情都只是浮光掠影的摄取,其中并没有出现制作精良、具备研究价值的人类学影片。 是否能将庐山:人文圣山、 解密南昌等电视纪录(专题)片视为民俗影视片?3应该认识到,这些影片或多或少都具备了影视人类学的特质,但如果把其等同于人类学纪录片,则是对民俗学研究的误解。这些艺术性很高的纪录片,充满了阐释性解说,却没有传统承载人的声音,也很少记录现行的民俗活动事件,而人类学影片是把人类学的所有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几乎所有研究对象囊括进来,强调的是运用民俗学的视角记录眼下的民俗世象,追忆展

6、现前人的文化方式,剖析精神上的文化家园。人类学影片题材本身不仅蕴含丰富的人文内涵,更具有人类学研究的文献价值,注重将民俗乡土题材置于与之共时的现代文明语境中审视,对过去时态的文明形态的现在时关注,使其具有历史的厚度和现代意义,一方面要积极地抢救和记录那些“正在消亡的世界”,另一方面,又要抓紧摄取和记录那些“正在变化的世界”。由此可见,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学纪录片在这片赣地上是缺席的。 三、利用人类学纪录片保护赣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

7、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本之一,又是当代文化创新的重要资源。江西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历代文人如朱耷、黄庭坚、欧阳修、王安石、陶渊明等,名胜古迹数不胜数:腾王阁、八大山人故居、绳金塔、景德镇、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庐山风景区、井冈山风景区、婺源风景区、三清山风景区、龙虎山风景区等等,其中婺源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分布地遍布江西省内各市县辖区,项目分为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和民俗九类,这些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动态的“活”的文化

8、形式,它主要通过语言、形态、姿势4等媒介记载这些文化形态,将人类学与艺术有机地结合是一种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挖掘、抢救、整理这些文化资料迫在眉睫;而纵观这些传统文化的留存方式更多是以图片、文献、实物进行展示,鲜有影像的方式纪录保存展示,整理真实的生活图景资料、自然的社会关系体现比文字的记载更加具体和直观,从而可以为我们评价自己的生活提供多角度的、比较客观公正的参照,进而可以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衡量人类文明的进步所付出的代价。人类学理论与影视表现技巧的兼容结果必然衍生出一系列新的巨大功能。抢救、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存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弘扬和崇尚民族精神的必要条件。中国民间文化和大众传媒

9、技术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早期电影与戏曲的结缘、电影、广播、电视等媒介的兴起给了戏曲、说唱、杂技等民间文化形式新的生命力,甚至出现了此消彼长、一荣俱荣的良好局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也可以依照此规律,通过视觉听觉的多角度展演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记录这些宝贵的遗产,并且承担起延续文化命脉的责任。而跨学科的多元视角,在人类学视野中探讨图像传播和视觉叙事提供了新思维,影视手段应用于人类学研究是为了使人类学更好地研究人类和人类文化,它的出现不仅是由于现代技术发展的推动,更与传统文化的枪救保护工作的需要休戚相关。将鲜为人知的人类生存状态展现在众人面前,反映富于审美趣味的人文艺术,调动寓意

10、、隐喻、象征等各种表达方式,将一种情感的力量传达给观众,形成一种审美愉悦;同时促进边缘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交流,为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人们与前工业社会其他人群的生活进行比较提供了视角。 四、结 语 江西省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5它是了解与认识赣地文化的重要窗口。江西本土纪录片的拍摄与全国纪录片创作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人类学纪录片的创作更是稀缺。纪录片不再是人类学研究的一个辅助手段,它和文字语言的人类学著作具有相等的学术地位。以赣地历史和文化为蓝本,摸索赣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人类学纪录片角色,形成具备民族特色和文化品位的影像仓库,人类学纪录片应当承担起保护与开发被现代文明边缘化、濒危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任务,树立理性的遗产保护与传承观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详尽地田野调查,并作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工作,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运用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和现代科学技术,在储存记录媒介方式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更完善的保护,达到保护与开发的目的,而随着影视人类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学纪录片在赣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