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产生创造性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150928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限制性产生创造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限制性产生创造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限制性产生创造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限制性产生创造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限制性产生创造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限制性产生创造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限制性产生创造性内容摘要: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则,任何人都不可能在没有符合规则的前提下搞出符合规则的美术创作,即限制性产生创造性。本文从控制画面的心理因素方面说明了绘画基础理论及方法、步骤提出的原因,这种心理依据也是一种限制,并为进一步使理论、方法、步骤科学化提供了创造、发现、扩展的可能性。 关键词:美术创作 限制性 创造性 绘画基础理论 心理依据 生活中充满了限制,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艺术发展的长河中,人类的创造力是无限的。追溯至远古,艺术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具有物质实用性的物体,比如工具和武器;另一种是基于法术信仰的仪式,无论是把原材料造成另一种形状以适合人的需要,还是基

2、于模仿自然力便可以使人类有力量控制它们的信念而产生的艺术,可以说都来自于人类自身的目的。正是基于人类的种种目的,才诞生了种种伟大的人类艺术,产生了古代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敦煌壁画、非洲的木雕、希腊的雕塑、文艺复兴的绘画和千姿百态的现代艺术等等。因此,可以说,深广而丰富的人类文化艺术长河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前有因,后有果的历史。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于中国油画界的古典材料热代表了一种重视研究画面的表现忽视基础理论的趋势。本文所要论述的是绘画基础训练中的思维基础材料的问题,想构建的是基础训练中的思维骨架,那就是:限制性产生创造性。 一、绘画的限制性与创造性 绘画基础训练的阶段性指的是技术性阶段和

3、表现性两个阶段。且不讲这两个2阶段的关系,笔者认为技术性阶段是基础的基础,因为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准确性。如果没有以造型的准确性为依托,即造型的准确性为限制,表现性即创造性从何而来?我们如何变通形式,更如何表达我们的情感,以完成表达人生,透辟社会的艺术功能呢?而回答如何科学地掌握正确的表达,就产生了多种有关绘画基础的理论。所谓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宁方勿圆,三大面五调子,补色理论,画画是画关系,艺术是从有法到无法等等。这些理论,广为学画者所熟知。然而,在应用中,却遇到了如何实施的问题,即便是有了步骤的指引,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使作画者停留在狭隘经验、事倍功半的阶段。在当今重视创造的年代

4、,学究式的研究正迅速地被冷落,岂不知学究式的研究正是在完成绘画 A、B、C 的启蒙和构造,只是应加速这一阶段的完成罢了。 雷诺阿曾经说过:“作画不只是白天做梦,它首先是一种创作技巧,一个艺术家必须是一个好的工匠。 ”1“对象的体积和比例决定于合目的性,正是这一点规定了椅子、桌子所有的器皿和家具的大小和比例,正是这一点决定了支撑巨大重量的柱子、拱门等等的尺寸,决定了建筑的柱式变化,以及规定了门窗等等的大小。不论建筑物多大,楼梯的梯级、窗台,必须保持普通的高度,否则它们就会不合目的,因而也就失去了美。 ”再如:“人体各部分的一般尺寸是适合于它们应有的功能的。躯干的容量最大,所以最宽;大腿比小腿粗,

5、因为它要带动小腿和脚,而小腿只要带动脚就可以了。 ”2 当画家面对一张画纸时,首先面对的是一种限制,即在多种绘画媒介中进行了选择,并将在这张纸上任思维驰骋,任想象跳动。面对白纸,通过努力,绘出画家的精神;当画出第一条垂直线时,确立了第一个点时,意味着树立了一个标志,意味着复杂多变的形式将以此为基点,伸展开去,去构成,去描绘,去体现意图;当3审视客观对象时,拿起画笔时,意味着首先有了一个目标,根据这个目标,去采取有效的手段,科学的步骤去实现把握三度空间的愿望。此目标、意图就是创造性的结果。而创造性又可分为内容与技巧两大部分,画面的内容与技巧首先要满足一定的艺术规则。因为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有其自身的

6、规则,任何人也不可能在没有满足规则的前提下绘制出符合规则的美术创作,即限制性产生创造性。 二、指导、控制画面效果的心理因素 构图,既是我们确定了画幅大小后的创造,又是进一步构形的限制。而借助点、线、面的合理分布,借助垂直线、水平线、透视线、倾斜线、延长线之间的肯定,对比、调整就成为具有双重意义的造型因素,又成为进一步造型的重要手段。在全因素素描中,色调上大的黑、白、灰关系是深入刻画细节的前提,又为进一步刻画创造了条件。而这些条件既可成为独立意义的瞬间保留下来,成为画面整体,又可为进一步创造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样,在设计素描中,物体的造型、结构、透视的准确性是设计素描的基本规则,只有满足了其基本规

7、则才能绘制出符合设计规则的作品。限制性和创造性是互相依赖,互为衬托的,同时是互为渗透的,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在基础训练中大力提倡观念第一,表现第二的原则。 有人说艺术品是一种心灵的产物,那么关于艺术的任何科学研究都将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它也可以涉及别的科学,但心理学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我们就针对指导控制画面的手段心理因素,作一粗略的分析,它们是重力,平衡(形、对称、体、光影、色彩),节奏。 1.重力 一个位于构图上方的事物,其重力要比位于构图下方的事物重力大一些;同样,4一个位于构图右方的事物,其重力要比位于构图左方的事物重力大一些。当人类的生产力发展到不再仅仅顾及衣、食、住、行时,当人类第一

8、次实现了像鸟儿一样飞向天空的梦想时,当人类冲出地球的限制,奔向更广阔的宇宙空间时,人类感到自身有无限的创造力;当人类奔向所追求的事业顶峰时,当人类观看雄伟的建筑物而不由自主产生伟大、崇敬感时,人类同时会感到自身的创造力也是伟大的、升腾的,是充满生命力的,如此等等,都说明了人类心理上的一个重要因素,即“向上”的因素在促使人类永不满足。从而促使人类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发展了无限的创造力。同理,人类心理上这种“向上”的因素,也构成了绘画基础构图中的心理基础。从另一角度说,人类受地心引力的影响,内心渴望在画面上看到与自身的心理引力相反的力的发展,从而形成平衡。这就为我们在训练中自觉地构图提供了强有力的

9、心理依据,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我们所看到的重心均略靠向画面上部伸展的画面空间,使我们感到心理舒服;而那种有低重心的画面就会给我们心理上不平衡感觉的原因。 另外,由于现代大多数人阅读习惯是从左向右读,大多数人右臂比左臂使用率高,右臂比左臂用力这种生理现象使人类产生了相应的心理定势,下意识地将画面右侧区域视为具有比画面左侧重的区域。了解了这种心理,我们就能主动地控制画面从而创造种种效果。 2.平衡 平衡是画面构成不可缺少的因素,探讨它的心理依据和生理依据将使我们借以运用限制画面的各种要素诸如光感、重力等手段富有意义。 “构图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达到视觉的平衡,换句话说,就是要小心地处理眼前这些构图

10、图案的元素,它们是线条、形状、颜色、色调和质地。 ”3 5从生理角度分析,之所以产生上述的心理现象,是来源于人体本身的生理构造均是以对称的形式构成的。甚至一幅器官神经图的分布,细胞的结构形式也充满了对称和均衡。 人类的生存环境需要生态平衡,动物世界也需要弱肉强食的进化平衡,自然界更需要空气、水、山脉、海洋、峭壁、深谷等合为一个地球的整体平衡以及社会生活中各种关系的平衡。所以这些也就促使平衡心理需求成为人类下意识的需求,从而决定了人们欣赏画面的潜在的基本心理因素。只有深刻理解这一基本心理因素,才能有效地利用画面上、下、左、右的空间,才能根据合目的性的原则去创造,去构筑画面,比如:均衡式的构图,险

11、中求稳式的构图,色块对比的构图等。 3.节奏 自然界早就有了节奏的活动,在海和潮,行星和恒星,人类、树草的生长和活动中都有节奏,或许可以说是自然法则。对于音乐,有节奏的音调更能体现美好的思想、理想和感情,可以说没有节奏就没有诗和音乐。对于绘画来说,在轮廓、色彩、光与影之中同样也有节奏。因为一幅好的绘画作品可以让人感受到音乐或者诗歌的韵律,而此韵律就是画面的节奏。如果说重力和平衡构成了画面内部的基础框架,那么节奏就是贯穿于框架之中的流动的血液。 从人体的骨架上看,几乎没有一根骨头是完全直的,每根骨头都带有不同程度的弯曲,这是人类为实现生存的需要从远古时代逐渐演变而来的。骨头所形成的波状线构成了形

12、式上的节奏变化,人体内部的血液循环、神经分布、肌肉形态等,无不充满节奏。在高倍显微镜下放大的细胞内部剖面图及色彩,形成的分布就是一幅绝妙的充满节奏和韵律的抽象画! 因此,对于节奏的渴求,深藏于人类的内心。而当人类以节奏的观念看待绘画6时,就不难理解所谓明暗的强弱对比,形体的尖锐与圆钝之对比,色彩的冷暖对比,形式的大与小、疏与密、方与圆、聚集与扩散等多种对比产生的原因。 基于上述的心理依据,就能深刻领会绘画基础理论及方法、步骤的提出、确立、演变、发展的原因,同时这种心理依据也是一种限制,并为理论、方法、步骤进一步科学化提供了创造、发现、扩展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英)安吉拉盖尔 编符荆捷 译 艺术家手册江苏美术出版社,2004 年 1 月第 1 版,前言。 2(英) 威廉菏加斯著美的分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1 版,第 46 页。 3(英)安吉拉盖尔编符荆捷 译艺术家手册江苏美术出版社,2004 年 1 月第 1 版,第 18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