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0例疗效观察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140125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0例疗效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0例疗效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0例疗效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0例疗效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0例疗效观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例 疗效观察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围绝经期综合征围绝经期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接近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 1 年,即绝经过渡期至最后一次月经后 1 年。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最显著的变化是卵巢功能逐渐减退,生育能力丧失,最终卵巢内卵泡耗竭,不能分泌雌激素,导致绝经。生殖道萎缩以及一系列退行性改变,绝经是妇女生命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但部分妇女在围绝经期出现烘热汗出,失眠烦躁,易激动或相继出现心悸、高血压、阴道干涩、性欲减退、尿频尿急、牙齿松动、腰背疼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2、给患者和家人带来很大痛苦,有的患者甚至症状很重,所以从多方面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配合一定的心理疏导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 2003 年 8 月2007 年 2 月在本院妇科就诊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 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年龄 4256 岁,平均 48.2 岁,对照组年龄4355 岁,平均 47.9 岁,两组均有月经紊乱症状。合并烘热汗出、心烦失眠的症状。合并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者治疗组 16 例,对照组 15 例;合并头昏、头痛、胸胁乳房胀痛者,治疗组 9 例,对照组 9 例;合并咽干口燥,肤痒、二

3、阴干涩者,治疗组 5例,对照组 6 例。21.2 治疗方法治疗组明确诊断后,排除下列禁忌证:与雌激素有关的肿瘤、不明原因的阴道出血、血栓性静脉炎、胆囊和肝胆疾病、糖尿病或甲亢、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冠心病、心肌梗死等。采用天然结合型雌激素倍美力 0.625 mg,每天 1 次口服,连用28 d,后 14 d 加用醋酸甲羟孕酮片 4 mg,每天 1 次口服,同时口服迪巧钙片,每天 1 片,治疗组在激素替代治疗基础上,采用地合麦甘汤为主,加重补肾药,随症状改变灵活加减应用。以地合麦甘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乃根据其主要致病因素,即肾阴虚不能涵养心肝两脏,使之影响到心肝两脏的功能失常,因此表现出心火上

4、炎之烘热汗出、心烦失眠等为突出表现,以及出现头昏、头痛、腰膝酸软、肤痒、二阴干涩之临床表现,地合麦甘汤由 13 种药物组成,并加重了补肾药味成为治疗合剂,具体药物为:熟地、百合、浮小麦、炙甘草、枸杞子、菟丝子、制首乌、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白芍、酸枣仁,临床实际应用中再根据个体差异随证灵活加减应用,如补益肾气,加仙灵脾、杜仲、巴戟;平肝,加石决明、钩藤、菊花、刺蒺藜;血压偏高,加重羚羊骨、地骨皮、牡丹皮;养心安神,加酸枣仁、柏子仁、远志;烦躁者,加磁石、生栀子;若火旺甚者,酌加黄连、黄柏、大黄等,本合剂具有滋补肝肾清热泻火、安神定志之效。1.3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 2 检验进行分析,P0.

5、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2 结果表 1 表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比较,由表 1 可知,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各种表现的患者数均明显降低3(P0.01 或 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各种表现的患者数也明显降低(P0.05 或 P0.01)。3 讨论中医认为围绝经期其基本病因及发病机制乃源于肾气自然衰退,天癸渐竭,冲任虚损,以致血海渐枯,气血紊乱,导致多脏器的病理改变和失衡,以致一系列的病症及老年化的体征,虽然征候复杂多变,但由于肾气衰任虚冲少天癸竭闭经不孕轴的互相影响,从中医理论

6、的角度则以肝肾阴虚为主。目前关于围绝经期妇女合理应用性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HRT)的建议,比较一致的包括:对于健康的围绝经期妇女,HRT 的适应证是有围绝经期症状和体征的妇女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不推荐将 HRT 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和对老年痴呆症的预防也不推荐长期应用 HRT1,2。一般小剂量短疗程,优先考虑局部后经皮给药,定期随诊和体检,并重新评估HRT 应用必要性3。在中医方面,没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断,此病属于绝经前后诸证、脏躁、郁证等病的范畴,中医着眼于整体调治具有综合性强副作用少的特点,与西医单纯直入试治法比较有

7、较大优势。本合剂主要出自经典方剂:六味地黄丸、百合地黄汤、甘麦大枣汤为主的合剂(因围绝经期综合征常表现为中医不寐、郁证、脏躁、百合病等范围)。主要的功用着重掌握“虚则补之” 以治其本,辅以“实则泄之”而治其标的治疗方法,方剂之间具有共同性,互相配合能调和阴阳,主要作用为滋补肝肾阴虚,清热泄火,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的方药以期达到调整脏腑失衡的目的。例如,甘麦大枣汤与百合地黄汤经过加减后有疏肝解郁、补养五脏、宁心安神、甘阴缓肝之用;再加上六味地黄4丸与补肾药合用,有滋养肾阴肾生津,补脑益髓,使 “水能济火,并能涵木”。而精血互生则使肾髓充足,则骨髓充盈而腰膝强健,脑桥得养则“心脑共主神明”,神明有主

8、则精气神健,并使水源充足而肌肤柔润以养之效,因而共和用则能“补其不足之水为先,泻其有余之火为后”以其达到阴阳平和,标本同治的目的。地合麦甘汤用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与应用之所以有效就是紧紧把握以肾阴精亏为本的证型, “察其不足指出而填补之,观其生气之所而培养之”为其治疗原则,以达到滋补肝肾清热泻火,安神定志的治疗目的。治疗上除了重点应用滋补肝肾、养心安神的药物相结合使用尚需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表现而灵活加减用药,务使肾之阴阳与心肝两脏尽快爱恢复相对的平衡,并藉以减低或缩短因生理性改变而出现的一系列病理综合征。有研究4报道滋补肾阴的药物可以提高围绝经期患者的激素内环境的稳定性使下丘脑-垂体-卵

9、巢功能有改善,可提高雌二醇的水平。鉴于此中药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上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其具有独特的个体化给药方案对改善症状效果明显。除了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外,必要的心理干预对治疗会起一定的积极作用。医务人员应予患者以精神鼓励,培养乐观情绪,注意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适当锻炼。这对于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也有很大帮助。参考文献1Prior JC. Permenopause: the complex endocrinology of the menopausal transition J. Endocrinol Rev,1998,19:397.2许良智.循证医学在妇产科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1(2):40.3黄荷凤,侯宁宁.性激素替代治疗的适应征和禁忌证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8:450.4张家庆.更年期综合症患者白细胞雌激素受体的变化及六味地黄丸的疗效J.5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9(11):5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