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女性腋窝肿块的临床应用价值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131230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女性腋窝肿块的临床应用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女性腋窝肿块的临床应用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女性腋窝肿块的临床应用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女性腋窝肿块的临床应用价值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女性腋窝肿块的临床应用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女性腋窝肿块的临床应用价值(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女性腋窝肿块的临床 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女性腋窝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106 例女性腋窝肿块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表现。结果:本组病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正确 101 例,占 95.3%,误诊 5 例,占 4.7%,各种女性腋窝肿块有不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女性腋窝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女性腋窝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 女性腋窝肿块少见,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有关腋窝肿块的影像学报道较少,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 106 例女性腋窝肿块患者

2、的资料,以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女性腋窝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组 106 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年龄 14 岁65 岁,平均年龄 42岁,病程最短 1a,最长达数年,绝大多数病例无临床症状,多在无意间触及肿块或在健康体检时发现而就诊,部分病例可有局部胀痛、压痛,并可与月经周期有关,全部病例均在腋窝部扪及大小不等的肿块。 1.2 方法 使用日本东芝 SSH 140A 型彩超仪,探头频率为 8.0MHz,被检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双手上抬,充分暴露双侧腋窝部,在双侧腋下作纵、横、斜等多切面扫查,记录肿块形态、大小、回声及与周围的毗邻关系,必要时行双侧乳房扫

3、查。 2 结果 22.1 彩超诊断符合率 本组 106 例,彩超诊断与手术及病理确诊对照符合 101 例,占 95.3%,见表 1。表 1 彩超诊断与手术、病理确诊对照表(略) 2.2 各类女性腋窝肿块的声像图特征 2.2.1 副乳腺 41 例,约占 39%(左侧 18 例,双侧 15 例)。其中 5 例伴有副乳腺增生,2 例伴纤维腺瘤。副乳腺位置表浅,位于皮下脂肪层内,呈长椭圆形或梭形,形态欠规则,边界欠整齐,无包膜,回声与正常乳腺组织回声相似,高于周围脂肪组织回声。伴乳腺增生时可见副乳腺结构紊乱,伴纤维腺瘤时可见近圆形低回声区,后方回声略增强。彩色多普勒于副乳腺肿块内未探及血流信号;2 例

4、伴纤维腺瘤于低回声区内可探及星点状血流信号。 2.2.2 脂肪堆积 26 例,约占 25%(左侧 4 例,右侧 5 例,双侧 17 例)。二维声像图表现为皮下脂肪层局限性增厚,边界不清,与脂肪组织相连,内部回声稍强于周围脂肪组织,后方回声无变化。彩色多普勒示其内未探及血流信号。 2.2.3 脂肪瘤 8 例,约占 7%(左侧 6 例,右侧 2 例)。二维声像图表现为扁圆形,内为低回声,可见纤细高回声带,边界清楚,有高回声包膜。彩色多普勒示其内未探及血流信号。2.2.4 淋巴结核 5 例,约占 5%(左侧 3 例,右侧 2 例)。声像图表现为肿块边界清楚,无明显包膜回声,3 例内部为低回声区、液暗

5、区,并可见强光斑;2 例呈低回声,回声较均匀,常不易与真性肿瘤鉴别。彩色多普勒沿肿块周边可见包绕血流信号,内部血流明显增多,呈点状及条状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测得3Vmax:8cm/s21cm/s,RI:0.520.63。 2.2.5 慢性淋巴结炎 4 例,约占 4%(左侧 1 例,右侧 3 例)。声像图表现为椭圆形低回声区,边界清楚,有纤细包膜,可见淋巴结门结构,如探头稍加压,炎性肿块常有明显压痛,可资鉴别。彩色多普勒于肿块内探及稀疏点状或短线状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测得Vmax:8cm/s18cm/s,RI:0.560.60。 2.2.6 囊性淋巴管瘤 3 例,约占 3%(左侧 2 例,右侧

6、1 例)。声像图表现为椭圆形或分叶状暗区,壁薄光滑,暗区内可见不规则高回声光带,将其分隔成多房状,间隔薄,后壁回声增强。彩色多普勒于囊壁和间隔上有时可见点状及短条状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测得低速动脉血流频谱,Vmax:5cm/s20cm/s,RI:0.530.71。 2.2.7 神经鞘膜瘤 1 例,约占 1%,声像图表现为肿块呈梭形,边界清楚,有包膜,内为低回声,均匀。彩色多普勒肿块内可探及点状或短线状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测得Vmax:18cm/s,RI:0.68。 2.2.8 淋巴结转移癌 13 例,约占 12%(左侧 9 例,右侧 4 例)。声像图表现为肿块呈类圆形极低回声结节,边界清,不规

7、则,部分互相融合,皮髓质分界不清,13 例均追查双侧乳房,其中 9 例发现有同侧乳腺占位性病变,穿刺经病理证实 9 例为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3 例为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1 例为肝癌腋下淋巴结转移。彩色多普勒显示内部可见丰富血流,呈短线状、点状及长条状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测得Vmax:15cm/s38cm/s,RI:0.561.00。 2.2.9 淋巴结恶性淋巴瘤 4 例,约占 3%(左侧 2 例,右侧 2 例)。声像图表现为肿块边界清楚,轮廓整齐,4但包膜回声不明显,内部为低回声,分布均匀,后方回声增强。彩色多普勒于肿块内可探及丰富血流,呈点状及长条状彩色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测得Vmax:2

8、1cm/s41cm/s,RI:0.610.10。 3 讨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女性腋窝肿块,由于其分辨率高,图像清晰细腻,肿块的内部结构显示良好,且能探测其血流供应情况,使诊断准确率有明显提高,本组106 例女性腋窝肿块,均有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5.3%(101/106)。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的最小病灶为 0.5cm0.5cm 的恶性淋巴瘤,由此可见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女性腋窝肿块有较高的分辨率,有利于及早发现小病灶,为临床提供较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且无痛、无害、快捷,是值得推荐的首选方法。 本组病例以副乳腺居首位,占 39%,其次为脂肪堆积 26%,脂肪瘤 7%,淋巴结肿大

9、 24%,其中淋巴结转移癌 13 例,均是在发现肿大淋巴结后进一步检查,发现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 9 例,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 3 例,肝癌腋下淋巴结转移 1 例。 女性腋窝肿块良性病变中以副乳腺居首位,副乳腺沿乳线发生,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未退化或退化不全的乳腺芽发育而成,副乳腺可发育到完全的程度和正常乳腺一般在月经周期发生生理性变化,在妊娠和产后也可泌乳,但多数副乳腺发育不完全,有的无乳头、乳晕和导管系统,带乳头的副乳腺临床容易诊断,而无乳头的临床容易误诊。本组超声诊断副乳腺 41 例,伴副乳腺增生 5 例,纤维腺瘤 2例,与手术病理符合率 100%。本组中有 14 例脂肪堆积,超声表现为皮

10、下区大片增厚的脂肪组织回声,无边界,因患者认为影响美观遂给予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脂肪堆积。8 例脂肪瘤均为单侧,超声表现为扁圆形,多为低回声,内部可见纤维高回声带,边界清楚,有高回声包膜。淋巴结结核可肿大融合为块状,外形不规则,回声不均匀,可见液暗区、钙化斑,周边血流包绕,为低速低阻血流。而慢性淋巴5结炎、囊性淋巴管瘤、神经鞘膜瘤声像图表现各有其特征,超声诊断多不困难。 女性腋窝恶性病变中以淋巴结转移癌居首位,其次为恶性淋巴瘤;转移性淋巴结与恶性淋巴瘤的图像相似,特征为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结节,中心增强回声区不清或消失,失去“肾形”结构。其中多发性尤其是融合状态淋巴结肿大是淋巴结转移癌的主要表现

11、,对诊断腋窝转移性淋巴结具有重要价值3。本组 10 例为融合状态淋巴结肿大,再追查乳房,9 例发现同侧乳房内有实性占位,1 例追查肝脏有实性占位。有文献报道早期乳癌可侵犯同侧腋窝淋巴结4。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者至关重要。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女性腋窝肿块的内部血流的分布进行观察,发现淋巴结结核和恶性淋巴结内部均为丰富的血流信号,但恶性淋巴结的流速明显高于结核性淋巴结,与 Ahuja1及 Wu2报道一致,淋巴结结核血流丰富,但流速并不增快。而副乳腺、脂肪堆积、脂肪瘤及慢性淋巴结炎内部无血流信号或血流信号较为稀少。因此,笔者认为 CDFI 对女性腋窝肿块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本组误诊 5 例

12、,其中 1 例为淋巴结结核误诊为恶性淋巴瘤,对体积较大而不发生干酪样坏死的结核病变的淋巴结群,声像图表现为类圆形低回声结节,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彩色多普勒显示内部血流丰富,超声容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1 例淋巴结结核误诊淋巴结转移癌,由于淋巴结皮质破坏后干酪样物向邻近组织间隙浸润而形成质硬、粘连性硬块,两者声像表现及血流信号极为相似,难以作出鉴别。3 例淋巴结转移癌误诊为恶性淋巴瘤,由于肿大淋巴结呈散在分布,内部回声较低,未见融合现象,超声难以作出鉴别,可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提高女性腋窝肿块的认识,一旦发现病灶,应及时进行检查;凡女性患者腋下肿块证实为转移癌而原发灶不明

13、时,当首先考虑来自乳腺,其次6为肺和肝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女性腋窝肿块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参考文献】 1 AhujaA,YingM,YuenYH.PowerDopplersonographyofcervicallymphadenopathyJ. ClinRadiol,2002,56(12):965 969. 2 WuCH,ChangYL,HscWC.UsefulnessofDopplerspectralanalysisandpowerDopplersono graphyinthedifferentiationofcervicallymphadenopathiesJ. AmJRoentgenol,1998,171(2):503 509. 3郭燕丽,秦乾元,詹新恩.乳腺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及病理基础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9):17. 4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 3 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3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