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介入配合海川通络胶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131192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创介入配合海川通络胶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微创介入配合海川通络胶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创介入配合海川通络胶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创介入配合海川通络胶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微创介入配合海川通络胶囊治疗高血压 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作者:谷刚 白民刚 汲广成 石永贵 宋金岭【关键词】 外科手术,微创性;脑出血;海川通络胶囊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疾病,急性期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的措施,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恢复大脑功能非常必要。20042006 年,我们采取微创介入配合海川通络胶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32 例,并与单纯微创介入治疗32 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确定诊断。1.2 一般资料 全部 64 例均为本院心脑科住院患者,均经头颅 CT 检查确诊,随机分为 2 组。治疗组 32 例,男 1

2、8 例,女 14 例;年龄 3372 岁;出血时间 172 h;出血部位:基底节区 25 例,破入脑室 8 例,皮质下 7 例;出血量约 3060 mL;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 分 7 例,68 分 21 例,35 分 4 例。对照组 32 例,男 16例,女 16 例;年龄 3568 岁;出血时间 172 h;出血部位:基底节区 23 例,破入脑室 6 例,皮质下 9 例;出血量约 3056 mL;格拉斯哥昏迷评分:9 分 6 例,68 分20 例,35 分 6 例。2 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1.3 治疗方法1.3.1 对照组 一般治疗:降颅

3、压、稳定血压等常规治疗。介入治疗:在 CT监视下定位穿刺点及深度,局部麻醉,微创钻孔置入 YL-1 型针,碎吸血肿,然后注入液化剂(尿激酶 5 万单位溶于 0.9%氯化钠注射液 5 mL 中)35 mL,接引流袋,闭管 4 h 开放引流,每日 35 次,待无明显血性引流液并复查 CT 血肿吸收良好时拔管。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3 日后予海川通络胶囊(药物组成:海藻、川芎、葛根、三七、水蛭、丹参、黄芪。山东省威海市中医院提供,批号:991029)1.5 g,每日 3 次口服。1.4 疗效标准1 治愈:意识正常,肌力达级,生活自理;显效:自觉症状好转,瘫痪和失语基本恢复,能独立行

4、走,肌力提高 2 级以上;有效:瘫痪和失语改善,肌力提高 1 级;无效: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无改善或死亡。 2 结果 2 组疗效比较见表 1。表 1 2 组疗效比较(略)与对照组比较,*P0.053 讨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属中医学中风范畴。以气血逆乱为病机的核心,瘀血阻络贯穿始终。故治宜益气行气,活血化瘀。海川通络胶囊方中海藻、川芎、葛根、三七、水蛭、丹参祛瘀为主;黄芪益气固本,行血祛瘀为辅;三七止血活血而不留瘀;水蛭活3血破瘀而不伤气阴。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祛瘀之功。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海藻提取物有抗血液凝固作用;川芎嗪能预防缺血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缺血区细胞外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对脑组织有保

5、护作用;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有明显扩张血管的作用,可使正常和痉挛状态的血管扩张;三七黄酮甙有增加血流量,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水蛭素有较显著的抗凝血作用;丹参酮A 磺酸钠及丹参素可扩张动脉,增加血流量,改善心脑供血;黄芪可抑制细胞内磷酸二酯酶使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增高引起血管扩张,增加脑血流量4。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治疗已逐渐朝着微创的方向发展2,微创手术主要是依赖于 CT 的精确定位和一体化的钻孔引流微创器械,这项技术安全系数高、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深受欢迎。以尿激酶为主配制的液化剂,能使血肿较好的液化而有利于排出3,但依赖于开放的引流管道存在,而引流管一般保留 35 日,拔管后多数会有残

6、余血肿存在。我们配合应用活血化瘀中药,在清除血肿、恢复功能方面显示出了良好的作用。临床实践证明,微创介入配合海川通络胶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及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2 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03-2042 Broderick JP,Brott TG, Tomsick T,et al.Ultra-early evaluation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J Neurosurg,1990,72(2):195-1993 章淑华,饶淑珍,饶旺福.体外血块溶解实验对钻颅抽血溶解血块选药的临床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4):201-2024 李仪奎,姜名瑛.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108-1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