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5126例胃镜检查诊断及分析

l****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6.50KB
约3页
文档ID:39126225
5126例胃镜检查诊断及分析_第1页
1/3

15126例胃镜检查诊断及分析胃镜作为临床检查诊断或排除食道、胃、十二指肠球部疾病的一种医疗器械应用十分普遍,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医院从 1994 年开展胃镜检查至今,接待大量患者,获得大量的胃镜检查诊断临床资料现整理完整资料 5126 例,对其所检疾病的种类与年龄的关系、病变部位的分布、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进行了统计,作出初步的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为 1994 年至今我院胃镜检查病例资料,除去少数资料不完整之外,共获 5126 例男 2375(46.35%)例,女 2751(53.65%)例,年龄14~86 岁,男女之比 1∶1.16 1.2 方法 收集 5126 例胃镜检查患者的胃镜检查登记簿、胃镜诊断报告记录以及病理报告记录等,对其内容分项列表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在胃镜检查中,我们对所查样本的疾病分 11 类进行了统计,同时列出与各年龄段的对应关系表(见表 1) 2.2 在胃镜检查中,检出胃部炎症和溃疡共 3417 例其中萎缩性胃炎 240 例,浅表性胃炎 2982 例,胃溃疡加复合溃疡 195 例。

对其在胃内的病变部位分布进行了统计,表 2 2.3 在胃镜检查中,具有完整病理诊断报告的 3657 例,占整个检查的 71.3%2现将病理诊断与胃镜下直视诊断(简称胃镜诊断)作比较,表 3 3 讨论 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不适,病因难以确定上消化道钡剂造影 X 线检查不易查出,通过胃镜可直观发现胃特黏膜充血,多数为散在性,少数为弥漫性,充血水肿区互相交织存在形成红白相间,以红为主,有的伴散在性出血点或片状有的黏膜变薄,灰白斑,血管透见呈细网状分布,有的呈炎性息肉样或黏膜粒状增粗等一般肉眼观察可诊断,结合活检涂片、HP 等有助确诊[1]本组样本(表 1)中浅表性胃炎检出率为 58.2%,萎缩性胃炎的检出率为 4.7%,两者之比 12.4 ∶ 1,在数值上接近有些学者浅表性胃炎检出率 55.98%,与萎缩性胃炎之比 13.6 ∶ 1 的报道[1]从年龄上看,30~45 岁年龄段的浅表性胃炎占各年龄段所检浅表性胃炎的 56.6%(1687/2982),与各年龄段相比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 岁以上年龄段的萎缩性胃炎占各年龄段所检萎缩性胃炎的 50.4%(121/240),与各年龄段相比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浅表性胃炎 30~45 岁年龄段的发病率最高,老年人萎缩性胃炎发病率最高从表 2 观察,浅表性胃炎在胃窦部的病变发生率高达 61.3%(1827/2982),萎缩性胃炎在胃窦部的病变发生率为 36.7%(88/240),明显低于前者但从部位分布来看,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的病变好发部位规律相同,依次为:胃窦胃体胃角胃衣幽门 溃疡病有单纯性和复合性之分,同时存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称为复合性溃疡,反之称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有资料反应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胃溃疡的比例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报道均有不同[2]在我国北方地区胃溃疡略高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南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高于胃溃疡,可能与气候环境因素及南北方人生活习惯不同有很大关系[3]从表 1 溃疡3病检出数情况看:我院样本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明显高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328 例,胃溃疡 135 例,复合性溃疡 60 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胃溃疡之比为 2.3 ∶ 1,单纯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溃疡与复合性溃疡之比为10.3 ∶ 1 在表 2 胃溃疡发病部位分布中,胃溃疡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胃角胃窦幽门胃体胃底与一些报道[2,4]大致相同,而与胃炎的好发部位分布有很大区别。

溃疡病同时合并胃炎或十二指肠球部炎症的情况比较常见,但报道不多作者特别注意此类的统计,表 1 中溃疡病合并炎性反应共检出 509 例,占所有溃疡1032 例(指单纯性溃疡数+溃疡病合并炎症数)的 49.3%,也就是说所有溃疡患者,有接近 1/2 的病例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希望引起临床医务人员和研究人员的注意 在表 1 中,息肉的检出率 3.7%,肿瘤的检出率 3.1%,息肉中 14~29 岁年龄段和 30~45 岁年龄段的检出率明显高于 45~60 岁年龄段和 61 岁以上年龄段(比例为 8.9 ∶ 1)肿瘤中 61 岁以上年龄段的肿瘤检出率最多(85 例),其肿瘤检出率占 61 岁年龄段所查人数 614 例的 13.8%,与各年龄段比较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病理组织学诊断一直被认为是“金标准”在胃镜检查中也发现一些疑问,例如浅表性胃炎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的病理诊断太宽松,临床上一些无症状,胃镜下黏膜大致正常者,经组织学活检,病理诊断为浅表性胃炎从而引导胃镜工作者对黏膜的一些“红白相间”本应该是正常的内镜表现,成为胃镜所到之处,无不有炎性反应之存在[5]受其影响,我院浅表性胃炎的检出率为 58.2%,病理诊断的符合率高达 88.6%。

4有资料显示,胃镜下诊断萎缩性胃炎的 32 例,病理诊断萎缩性胃炎 96 例,两者相符的为 24 例[6]主要是因为萎缩性胃炎常伴发糜烂、溃疡等病变,其胃镜下的特点常常受这些病变的影响而不典型,另外胃镜判断萎缩性胃炎倾向,还存在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内镜医生的视觉限制、主观判断的差异及胃镜充气量的多少等[6]实际工作正如此,我院的萎缩性胃炎胃镜/病理诊符率在 32.7% 与此相反的是,溃疡病在镜下比较直观,基本上一目了然,病理诊断却明显低于镜下诊断,有的学者报道慢性溃疡的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只有23.55%[7]笔者认为,除了部分溃疡病的病理诊断为癌或癌前病变之外,溃疡的坏死组织、溃疡表面的分泌物及出血情况,客观上对活检产生一定的干扰,主观上胃镜操作者的技术水平也影响了活检的质量,造成病理诊断低于胃镜诊断我院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所查样本(表 3)中,溃疡病的胃镜/病理诊断符合率在35.3%~42.1%之间 在胃镜检查分析的许多资料中,最常见是男性病例多于女性,而笔者的报道却是样本数中女性病例多于男性推测这可能与我院位于上海市区与郊区的结合处,近十年间当地农民均转为城市居民,与医保和经济因素及健康理念的变化有关,希望能获得印证。

参考文献 [1] 郑凯,黄菊妹,方亚平.胃镜检查 12288 例结果分析.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0):524-563. [2] 陆量华,于中麟,江鸿志,等.溃疡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北京地区 358644 例胃镜分析.中华消化杂志,1996,16(3):152-154. [3] 谢春松.消化性溃疡 1253 例临床分析.华夏医学,2004,17(2):177-178. [4] 侯俊.消化性溃疡 6338 例胃镜检查结果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00,16(7):5580-581. [5] 李鹏,张澍田.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标准及评价.临床消化病杂志,2006,18(3):136-138. [6] 张志坚,刘玉杰,顾红祥,等.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研究.中国内镜杂志,2005,11(5):487-489. [7] 邹晓平,沈世明.3644 例胃部疾病的胃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析.临床消化病杂志,2004,16(1):36-37.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