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血通治疗消渴合并脉痹的临床观察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122292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疏血通治疗消渴合并脉痹的临床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疏血通治疗消渴合并脉痹的临床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疏血通治疗消渴合并脉痹的临床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疏血通治疗消渴合并脉痹的临床观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疏血通治疗消渴合并脉痹的临床观察【摘要】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 例除对症降糖治疗外,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每次 4ml 加入 0.9%生理盐水 250ml静点,15d 为 1 疗程,比较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 87.5%。其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等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变化(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 【关键词】 消渴;脉痹.中医药疗法;疏血通注射液.临床应用消渴合并脉痹是消渴慢性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在消渴早期即可发生,随着病程的延长,其发病率可达 90%以上。临床表现以肢体麻木疼痛、感觉障碍、肌肉萎缩甚至

2、萎废失用为特征,是消渴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笔者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32 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观察 32 例,男 17 例,女 15 例;年龄 35 岁69 岁,平均 56.5 岁;病程最短1.510 年,平均 5 年。均符合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及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定义、诊断和分类(1999)中的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常规治疗糖尿病即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所有病例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每次 4ml 加入 0.9%生理盐水 250mL 静点,15d 为 1 疗程。23 结果3.1 疗效标准2 显效:自觉症

3、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或恢复正常者;有效:自觉症状有改善,神经传导速度较前稍有增加;无效:症状无改善或恶化,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3.2 治疗结果 32 例中,显效 12 例,有效 16 例,无效 4 例,总有效率为87.5%。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见表 1、表 2。表 1 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比较(略)表 2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略)注:治疗前后比较*P0.05,*P0.01 4 讨论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属中医“脉痹”、 “不仁”、 “麻木”等范畴。由消渴日久不愈,正气衰退,脉络空虚,正虚邪凑,外邪乘虚入中经络,使脉阻络痹而引起;或因燥热内盛,耗气

4、伤阴,气血运行失常,脉络失于温煦,寒凝血瘀;或因脾胃运化失常,痰浊内生,痰郁互结,阻遏气血流通,都可使络阻血瘀,血脉失和,导致肢体麻木,疼痛等症产生。疏血通主要由地龙和水蛭组成,药理研究证明,地龙主要成分为蚯蚓热碱、蚯蚓素,有清热定惊、通络利尿之功效;水蛭主要成分为水蛭素,有破血逐瘀、通经之功能,能抑制血液凝固,降低纤维蛋白原、降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的作用3-4 。【参考文献】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32冯为民,方 芳.通心络治疗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 50 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杂志,2004,11(6):375.3董砚虎,钱荣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当代治疗.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48.4郭风红,范 鹏,姜吉吉.血塞通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变化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院学报,2006,22(1):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