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治疗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93000 上传时间:2018-05-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光治疗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激光治疗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激光治疗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光治疗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激光治疗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 床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的眼病之一,2005 年 1 月至 2010 年 1 月我院对 69 例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进行激光光凝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9 例(85 眼)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男 48 例(52 眼),女 21例(33 眼);年龄 1648 岁,矫正视力 0.11.0,均无全身疾病及眼外伤史。 1.2 术前检查术前常规行裸眼及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压检查,充分散瞳,通过三面镜及双目间接检眼镜详细检查眼底,确定视网膜裂孔的大小、位置、形态以及视网膜脱离的范围;行眼底彩色照相,以便更

2、好地观察病灶及光凝后的对比。 1.3 光凝方法术前美多丽充分散瞳,倍诺喜表面麻醉后,安放激光专用三面镜,我们使用美国科以人公司的 Novusvaria 激光治疗仪,沿正常视网膜与脱离视网膜交界处作 34 排包围式光凝,前后光凝斑互相错开,2 个光凝斑间隔 1 个光斑,1 周后待视网膜下液吸收再加固补充光凝至裂孔缘光凝,孔缘的光斑相互融合。激光参数:能量 150mw240mw;光斑 200m300m;曝光时间 0.2s;光凝强度为-级。1.4 术后观察光凝后 1 周、2 周及 1、3 个月、6 个月,以后每半年复查,常规散瞳,行双目间接眼底镜、裂隙灯显微镜、Goldman 三面镜检查,观察裂孔封

3、闭,视网膜色素生长情况,有无新视网膜裂孔产生等。 1.5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光凝过程中可见级光斑反应,术后可见形成明显的光凝斑和色素沉着,裂孔变小,变形或消失,视网膜下积液吸收,视网膜平复。玻璃体混浊减轻或消失,视力保持在治疗前水平或略提高,随访复查 3 个月以上。无效:2光凝过程中未见或罕见光斑反应,视网膜裂孔未闭合,术后未见光凝斑和色素沉着,视网膜下积液增加,视网膜脱离范围扩大,视力继续下降,临床症状未能缓解,甚至加重,需行视网膜复位手术治疗。 2 结果 本组 85 眼经激光治疗后,治愈 78 眼,无效 7 眼,治愈率 91%。治愈眼均为光凝 1次后,视网膜脱离范围局限,视网膜下积液逐渐吸

4、收后再予补充 12 次光凝以封闭裂孔,促进光凝斑形成,色素沉着。激光光凝后第 1,2 周;第 1,3 个月复查眼底,病情稳定后常规 0.5 年复查,均未复发。 3 讨论 视网膜裂孔是造成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封闭视网膜裂孔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关键。目前,封闭视网膜裂孔的主要方法有电凝、冷冻和激光光凝等。电凝虽然性能稳定、易于控制、效果确切,但可使局部巩膜坏死,给再次手术增加困难,已很少使用。冷凝术对巩膜损伤轻、不易引起巩膜坏死、冷凝头大、凝固范围大、凝固与破口定位一起进行方便省时,但冷凝强度较难精确掌握,剂量不足,裂孔愈合不良,达不到封闭裂孔的目的;过度冷凝会使脉络膜破裂出血、脉络膜萎缩、

5、视网膜破坏冷凝区边缘发生新裂孔1。 激光光凝是治疗视网膜裂孔防止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段,适用于初发和孔缘平贴的视网膜裂孔2。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的原理是通过将光能瞬间转化产生热效应的激光照射,使得被照射的视网膜变性,并引发局限性渗出性脉络膜炎症反应,产生视网膜脉络膜瘢痕,将视网膜的神经细胞层牢固地粘附在色素上皮和其外的脉络膜组织上,从而封闭视网膜裂孔3。 在未发生大范围视网膜脱离前发现视网膜裂孔并及时激光光凝治疗可使患者免于手术,保有黄斑区的正常形态及功能。本组 85 眼经激光治疗后,治愈 78 眼,无效7 眼,治愈率 91%。治愈眼均为光凝 1 次后,视网膜脱离范围局限,视网膜下积液3逐渐吸

6、收后再予补充 12 次光凝以封闭裂孔,促进光凝斑形成,色素沉着。激光光凝后第 1,2 周;第 1,3 个月复查眼底,病情稳定后常规 0.5 年复查,均未复发。7 眼无效者均为有2PD 的马蹄形裂孔,周围脱离范围大于 4PD,激光无法完全包绕裂孔及脱离区,激光光凝后视网膜下积液未完全吸收,随访 46 周发现视网膜脱离范围扩大,予行巩膜扣带术,术后复查半年,无视网膜脱离复发。 本组病例中,有 15 眼为因眼前突然黑影飘动或视力下降在我院眼科门诊经眼底检查后确诊的伴玻璃体积血的视网膜裂孔患者,30 眼为另一眼网脱行巩膜环扎或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对侧眼,18 眼为准分子术前常规眼底检查发现。激光光凝治疗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但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以利于视功能的保留与恢复。 参考文献 1苏金良,王秀娟,等.激光治疗 44 例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7:67-68. 2张承芬.眼底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12-713. 3李敏,赵昕,杨珂.氩激光光凝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7,16:107-1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