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白头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价值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92940 上传时间:2018-05-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白头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白头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白头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白头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价值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白头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白头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价值(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白头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价值白头翁系毛茛科白头翁属植物, 中国药典2010 年版规定白头翁Pulsatillachinensis(Bunge)Regel 为正品。该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毒血痢、阴痒带下及阿米巴痢疾等。近年来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国内外对其生药鉴定、化学成分分离以及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表明白头翁属植物成分具有抑制细菌、抗霉菌、抗病毒、抗滴虫、杀精、抗生物酶活性和影响细胞凋亡等多种药理作用。该属植物中,除白头翁正品外目前市场上正在应用的还有多种植物。朝鲜白头翁来源于毛莨科(Ranunculaceae)植物朝鲜白头翁Pulsatillacernua(Thunb

2、.)BerchtetOpiz 的干燥根,主要分布于我国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区,资源十分丰富,在我国北方应用较多。因此,值得深入开发研究。本文对白头翁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白头翁的药用资源提供依据。 1 朝鲜白头翁的植物形态及生境分布 多年生草本,高 1040cm 全株被毛。基生叶多数,叶柄基部加宽,叶柄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羽状全裂,各裂片再 23 裂,小裂片具缺刻状牙齿,叶背及边缘具密毛。花葶稍弯曲,密背毛;总苞掌状深裂,裂片全缘,23 浅裂至中裂或羽状分裂,小裂片线性或狭圆形,先端尖或稍钝,外面密被长毛,里面近无毛;背面密被柔毛

3、;花梗有绵毛;萼片 6,紫红色或暗红色,不开展或半开展,不反卷,外面密被白毛。聚合瘦果球形,具短柔毛。花果期 56 月。生于山坡草地、路边。种子或分株繁殖。产于我国黑龙江、吉林和辽宁,朝、日、俄和蒙等国亦产。 2 毛茛科白头翁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白头翁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始于 60 年代初,主要含有三萜皂苷、三萜酸、木脂素、2内酯、胡萝卜苷、挥发油以及糖蛋白等成分”。 3 白头翁药理作用研究 3.1 抗病毒、杀菌作用 抗病毒、杀菌作用研究发现白头翁可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大鼠。这是通过增加超氧化物的释放,使乙型肝炎病毒的清除率增高而实现。白头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最敏感。其次,对志贺菌

4、、枯草杆菌、伤寒杆菌亦呈明显抑制效应。其抗菌的有效成分为原白头翁素。时维静等用白头翁根的 3 种不同的提取物(原白头翁素、白头翁总皂苷、白头翁浸膏)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发现均有不用程度的抑菌作用,抑菌效果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提取物均有浓度依赖关系。原白头翁素的抑菌效果最明显,但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效果较弱,白头翁总皂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白头翁浸膏抑菌效果介于二者之间。 3.2 杀虫作用 白头翁具有较强的抗滴虫作用,可损伤虫体内部结构,使多种细胞器受损。为探讨其杀虫机制,闫艳等采用白头翁进行体外抗滴虫实验,对白头翁作用后的滴虫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观察,发现在药物作用下,滴虫粗面内质网排

5、列紊乱、脱颗粒、虫体内空泡增多、变大。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高尔基复合体肿胀变形,细胞核核质疏松,核膜不完整,最终虫体破裂,内部结构不能分辨。这对于白头翁治疗妇产科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3.3 免疫活性 巨噬细胞过度激活会释放白细胞介素-6 和肿瘤坏死因子,它们是造成炎性反应和全身性损伤的重要原因,在感染性炎症和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减少细胞因子的过度分泌,可保护脏器,降低病死率。张文远等发现白头翁醇提取物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大鼠结肠炎具有抗炎效果,这是通过降低细胞因子和炎性3介质水平,对 CD+4T、CD+8T 细胞的免疫调节,最终达到抗炎效果,而减轻结肠组织炎性反应及组织损伤

6、。另外,戴玲等在体外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白头翁糖蛋白,发现其可诱导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对巨噬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 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其抗癌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间接的影响癌细胞,而不是直接的杀死癌细胞。故此可以推出白头翁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可调节免疫系统来达到中医中的“扶正祛邪”。 3.4 保肝作用 王单等29建立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进行药物预防性实验,发现白头翁提取物能明显降低肝损伤小鼠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肝组织丙二醛含量,肝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其机制可能与白头翁的抗氧化作用有关。异烟肼和利福平是治疗结核病的一线药物,但具有肝毒性作用。路西

7、明等研究发现,白头翁对异烟肼和利福平引起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有对抗作用,且能对抗药物引起的肝细胞死亡,具有保肝作用。故白头翁可作为保肝剂,与一线药物联合应用,减少对肝脏的损害。 3.5 抗肿瘤实验 为克服化疗药物的缺点和不足,许多学者积极寻找开发中药来源的新型抗癌药物,以期研发出无细胞不良反应、且来自天然、疗效确切的生物活性成分以应用于肿瘤的综合治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发现白头翁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黄芳等研究发现,西南白头翁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部位对体外肿瘤细胞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正丁醇提取部位作用较强,乙酸乙酯提取部位相对较弱。对正丁醇部位的进一步提取分离发现,该部位主要有效成分为

8、皂苷类,乙酸乙酯提取得到的主要成分为苷元,这可能是其活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4朱京童等通过选用不同来源、不同生长特性的细胞株进行实验,发现对不同细胞株体外均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其 IC5030mg/L,并且对肿瘤细胞毒性呈剂量依赖关系,其最高抑制效应均达到 80以上,具有研究价值。尤其对人白血病及卵巢癌、宫颈癌、乳腺癌等妇科癌症效果更好。 3.6 平喘作用 在白头翁总苷(PTG)的平喘作用实验研究中,选用急性炎症动物模型和镇咳平喘动物模型,观察 PTG 的抗炎作用和镇咳平喘作用,结果表明,PTG 能明显减轻巴豆油所致的小鼠右耳红、肿等症状,且肿胀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说明其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9、在氨水引咳实验中,PTG 能明显减少小鼠的咳嗽次数,延长咳嗽的潜伏期,有一定的镇咳作用,PTG 能明显延长豚鼠卵白蛋白诱发的哮喘潜伏期。因此,PTG 符合理想抗喘药物的条件,将抗炎和平喘镇咳作用融为一体,其药效与民间应用效果相一致。 3.7 抗氧化作用 龙盛京等利用 H2O2-CTMAB-鲁米诺发光体系,研究了中药白头翁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其对 H2O2 有清除作用,并呈量效关系,从抗氧化值(AOV)比较,白头翁(AOV=-0.836)抗氧化作用比维生素 C 强。 3.8 其他 吕锦芳等33用离体器官实验法观察不同剂量的白头翁汤及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的水煎液对家兔离体十二指肠运动性能的影响

10、,发现其对兔离体肠管均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剂量越大抑制作用越强。这与它的抗菌作用结合起来可成为白头翁能治疗细菌性痢疾的药理基础。此外,白头翁还具有杀精作用,使精子瞬间失活,说明白头翁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甚少。 4 临床应用研究 4.1 胃肠道疾病 5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常用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但该药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以及过敏等不良反应。汪远平采用白头翁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48 例,治愈率 37.5,总有效率 93.8,其疗效确切,复发率也比较低,治疗后肠黏膜镜下观察,充血水肿、血管纹理不清、黏膜糜烂、点状出血、炎性增生等病理症

11、状均有明显缓解,说明白头翁对肠黏膜有修复作用。使用白头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仅可以避免西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还能达到“邪去而正自安”的作用,故值得临床上推广。 细菌性痢疾是由于志贺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目前由于耐药菌的增多,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满意。白头翁可干预多耐药菌的产生,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伤寒论中有“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可见白头翁治疗菌痢有特殊功效。 4.2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棘手,病死率高。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患者较易感染,多属于危重患者的晚期并发症,所以治疗非常困难。白头翁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白头翁加 5醋

12、酸可提高其抗菌能力,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它的优点在于治愈率高、经济方便,并且患者易于接受。 4.3 泌尿系统疾病 下尿路感染临床上常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腰酸痛等下焦湿热证候。治疗以清热利湿解毒为大法,选白头翁汤为主方。刘金芝等用加味白头翁汤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上述症状均消失,尿常规恢复至正常范围,取得较好的疗效。尿路感染在女性人群中发病率高,60 岁以上老年妇女发病率高达 1020,其特点为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沈以理等研究发现,白头翁汤合二仙汤加减治疗绝经期后妇女下尿路感染疗效好,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远期疗效比较理想,适宜在临床上加以推6广。 4.4 妇产科疾病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是产生带下

13、异常的重要原因,当妇女的自然防御功能受到破坏时,若经期产后或手术操作消毒不严,易发生感染。其病原体以细菌多见,其次为真菌、滴虫、病毒等。白头翁汤具有清热祛湿的功效,据现代药理研究,还具有杀灭多种病原体的作用,常用来治疗带下病。王洪泉40发现,以白头翁为主治疗肝经湿热下注型宫颈糜烂引起的带下症,收效甚为满意。外阴色素减退疾病是指女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为妇科常见病。王素霞等发现应用白头翁洗外阴,在改善瘙痒症状及局部组织弹性、色素恢复方面有显著疗效。 4.5 其他 白头翁还在兽医临床应用上有较好的疗效。白头翁用于治疗牛出血性乳房炎、犊牛湿热血痢、中毒性脑炎、牛急性黄疸等

14、疾病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贾烈宏等据牛的个体差异,随症加味,达到尽快治愈的目的,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5 小结 综上所述,白头翁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但白头翁的品种比较多,其疗效也有较大差异,给白头翁的用药规范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保证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综合考察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尤为重要。目前对化学成分和其生物活性有一定的研究。但是相互联系较少,应进一步研究白头翁的活性成分、各活性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结构特点、作用方式及机制,并从中寻找它的规律性,为新药的研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充分拓展白头翁的应用范围。如上所述,基础研究发现原白头翁有细胞毒性作用,在进一步拓展应用的同时,对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也应观察和总结。目前,对白头翁药理活性研究逐渐增多,而对产品的开发研制工作却较少,因此,7还应当加强对白头翁医药产品的开发研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