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腺瘤的诊断和治疗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92929 上传时间:2018-05-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状腺腺瘤的诊断和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甲状腺腺瘤的诊断和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甲状腺腺瘤的诊断和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甲状腺腺瘤的诊断和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状腺腺瘤的诊断和治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甲状腺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摘要】甲状腺腺瘤是最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甲状腺腺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 3045 岁之间。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26)。多为单发,偶有多发,累及两叶。无压痛,体积较大时可压迫气管或食管,引起呼吸不畅甚至上腔静脉压追综合征。瘤体巨大且伴有疼痛常常是由出血所致。肿瘤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地较周围甲状腺组织稍硬,随吞咽上下移动。如伴有继发感染,可发生粘连。 【关键词】甲状腺腺瘤诊断治疗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 130 例,其中男 48 例,女 82 例;年龄 966 岁,平均 32.4岁,其中 14 岁以下 15 例(11.5%);1440

2、 岁 58 例(44.6%);4060 岁 31 例(23.8%);60 岁以上 26 例(20%);病程为 3 个月18 年,平均为 1.8 年。患者多以颈部肿块或者颈部肿大入院,包块生长缓慢,少数生长迅速。部分病例伴有情绪变化、食欲变化、感吞咽困难、消瘦、多汗、心悸,术前声嘶者经喉镜检查证实一侧声带麻痹。全部病例根据术前病情选择行甲状腺功能、颈部透视或 X 线片、超声、CT、MRI或 ECT 等检查。130 例中 53 例行腺瘤摘除术,77 例行腺瘤摘除加部分腺叶切除术。其中 6 例细胞学检查诊断可疑恶性则行患侧甲状腺切除加峡部切除。术后常规病理检查,判定有无恶变。130 例全部痊愈;术后

3、随访 836 个月,1 例 18 个月后复发,2 例 30 个月后复发,均为多发性结节者;术后声嘶 5 例,呛咳 3 例,手麻木 1 例。术后病理:滤泡状腺瘤 76 例,乳头状囊性瘤 50 例,乳头状癌 4 例。 一、病理 1.滤泡状腺瘤 滤泡状腺瘤多为单发,大小不一,直径多为 13cm,偶尔可重达数百克,实性,包2膜完整,瘤内组织结构比较一致,其形态与周围临近的甲状腺组织界限分明,可压迫周围的甲状腺组织。体积较大的腺瘤可出现退行性变,如出血、水肿、纤维化、钙化、骨化和囊性变等。但与增生性结节比较,发生退行性变的机会较少。 组织形态上,根据滤泡细胞的大小,滤泡的存在以及细胞质多少的程度、可分腺

4、瘤的大小及组织学特征不尽相同,可将其分为巨滤泡性(或胶质性)腺瘤、胎儿性(或小滤泡性)腺瘤、胚胎性腺瘤及非毒性腺瘤等亚型。 2.乳头状腺瘤 以往将这种具有乳头状结构的腺瘤称为乳头状腺瘤,目前多数人认为真正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瘤不存在,而称为伴有乳头状增生的滤泡腺瘤。此种情况主要发生于儿童。肿瘤有完整包膜,由大小滤泡组成,伴有乳头状结构,乳头较宽大,可有小分支,细胞核深染,缺少乳头状癌的特征。因常常伴有出血囊性变,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 3.嗜酸粒细胞腺瘤 嗜酸粒细胞腺瘤较少见。肿瘤大部分(大于 75%)或全部由嗜酸粒细胞构成,瘤细胞体积大,含有丰富的线粒体,核仁突出,核异型性明显。虽然细胞学表现提示

5、嗜酸粒细胞滤泡性腺瘤有恶性的可能,但由于其生物学行为缺乏提润性,提示为良性病变。 二、临床表现 甲状腺腺瘤为最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多见。初发症状多数为偶然发现颈部肿块。肿块生长缓慢,绝大多数无压迫症状,无疼痛。极少数较大的腺瘤可压迫气管,但罕见喉返神经受损。有时腺瘤因囊内出血而致突然增大,伴局部胀痛。腺瘤常为孤立性圆形或椭圆形结节,有完整而薄的纤维包膜,边3界清楚,表面光滑,质地较正常甲状腺组织稍硬,能随吞咽上下活动。 三、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以下辅助检查进行诊断。甲状腺功能正常,放射性核素扫描多为凉结节或冷结节,B 超扫描为实质性肿物,囊内出血或囊性变者表现为囊

6、性肿物,偶见肿瘤内有钙化点。本病多发生在非单纯性甲状腺肿流行地区,因其常为甲状腺单发结节。临床上不易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或甲状腺癌鉴别,必要时可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 四、治疗原则 甲状腺腺瘤治疗一般采用手术摘除。高功能腺瘤可采用手术或 RAI 治疗,但所需碘剂量较大。治疗前应使用外源性 TSH,通过闪烁扫描证明结节外组织有潜在功能,有时于治疗后数年可能发生甲减。 五、甲状腺腺瘤切除术 1.适应证 (1)孤立性甲状腺结节,包括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囊肿。 (2)甲状腺腺瘤的癌变率较高,达 10%20%,腺瘤切除后应送病理检查。特别是术中见有明显粘连,可疑癌变者应摘除后立即送冰冻切

7、片检查,如为恶性,需改做根治性手术。 (3)甲状腺腺瘤合并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应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不宜行单纯腺瘤摘除术。 2.术前准备 一般情况下无须特殊术前准备。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应按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准备。 3.麻醉 麻醉采用颈丛阻滞麻醉或局麻。 44.手术步骤 (1)体位与切口体位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在胸骨切迹上两横指沿皮纹横行切开;切口宜靠近腺瘤,长度视腺瘤大小而定。 (2)显露腺瘤皮瓣分离和甲状腺前肌群的切断、分离均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显露甲状腺后进行全面仔细检查,明确病变的部位、数目及性质。如腺瘤较小,向左右两侧充分拉开甲状腺前肌群即可,不一定常规切断肌群。 (3)切除腺瘤如为囊

8、肿多系良性,可先结扎或钳夹腺瘤表面甲状腺组织的血管,然后切开表面的甲状腺组织,直达腺瘤表面,用弯血管钳或手指沿腺瘤周围做钝性分离直至蒂部,将腺瘤从周围的甲状腺组织中剥出,将蒂部钳夹,切断后结扎,移除腺瘤。在剥离过程遇有出血点时均应钳夹止血,待腺瘤切除后,血管钳所夹的血管组织需一一结扎。最后,用细丝线间断缝合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包膜,以消灭腺瘤切除后所留下的残腔。如为实质性腺瘤。在切除过程中应将肿瘤周围的 lcm 正常腺体组织一并切除。 (4)引流、缝合仔细止血后,于腺瘤窝置一胶皮片,自切口侧角引出,然后逐层缝合切口。 (5)术中注意事项术中应仔细止血,如腺瘤较大,较深,在缝扎时应注意勿损伤深部的

9、喉返神经。如果腺瘤包膜不完整,质硬。呈结节状,周围明显粘连,应行次全切除术,立即送冰冻切片,如为恶性,应改为根治手术,扩大切除范围。 (6)术后处理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2448 小时后拔除引流片。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者,继续服用碘剂 12 周。 参考文献 1温小明,招卫乾,张文广,甲状腺腺瘤 130 例临床诊治分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8 年 9 月 5 卷 9 期. 2李林,张红旗,李宏礼,舌甲状腺腺瘤的诊断与治疗(附 1 例报告).郧阳医学院5学报2002 年 4 期. 3邱蔚六.刘世勋.张锡泽 81 例口腔颌面甲状腺肿瘤及瘤样病变诊治体会 1983(03).4赵银春.曾兴业异位甲状腺肿瘤八例报告 1997(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