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病人sICAM1检测及临床意义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81079 上传时间:2018-05-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发性骨髓瘤病人sICAM1检测及临床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多发性骨髓瘤病人sICAM1检测及临床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多发性骨髓瘤病人sICAM1检测及临床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发性骨髓瘤病人sICAM1检测及临床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发性骨髓瘤病人sICAM1检测及临床意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多发性骨髓瘤病人 sICAM1 检测及临床 意义作者:崔中光 吴春梅 汪洪毅 孟凡军 刘竹珍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 38 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人治疗前后血清 sICAM 1 水平,32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38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血清 sICAM 1 水平高于对照组(F=26.489,q=13.195,P0.01)及化疗后有效组的 30 例病人(q=11.076,P0.01),其中 15 例病情进展病人血清 sICAM 1 水平高于 30 例有效组病人(q=

2、4.697,P0.05)。期病人血清 sICAM 1 水平明显高于期和期病人(F=8.559,q=3.167、6.674,P0.05)。结论 血清 sICAM 1 水平检测可对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病情进展、疗效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间黏附分子 1;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ICAM 1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MM). Me thods Serum sICAM 1 was measured with enzyme

3、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in 38 patients with MM and 32 normal controls. Results Serum level of sICAM 1 in MM patients elevat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controls (F=26.489,q=13.195,P0.01) and 30 responsive patients after chemotherapy (q=11.076,P0.01), in which, serum level of

4、sICAM 1 in 15 progressing MM patients also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sponsive group (q=4.697,P0.05), and that in stage patients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stages and ones (F=8.559;q=3.167,6.674;P0.05). 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of serum sICAM 1 can provide an evidence for prediction of the status,

5、therapeutic effect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KEY WORDS Multiple myeloma; Cell adhesion molecule;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近年来对细胞黏附分子(AM)的研究显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21(sICAM 1)对揭示恶性血液病病人的发病规律有重要意义1。关于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血清 sICAM 1 水平的变化,国内外少见文献报道。本研究通过对38 例 MM 病人血清 sICAM 1 水平在不同时期进行检测,进一步

6、探讨其临床意义,为 MM 的病情进展、疗效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自 2004 年 7 月2008 年 4 月住院初诊 MM 病人 38 例(MM 组),男21 例,女 17 例;年龄 4179 岁,平均 60.6 岁。参照 Durie 的临床分期标准:期8 例,期 10 例,期 20 例。38 例 MM 病人均采用 VAD 方案(长春新碱,表柔比星,地塞米松)化疗 24 个疗程后,30 例有效,8 例无效,其中 15 例有效病人在观察期内病情进展。所有病人的诊断、疗效判定均符合文献2的标准。健康体检者32 例为对照组,其中男 17 例

7、,女 15 例;年龄 1455 岁,平均 39.8 岁。 1.2 检测方法 MM 病人治疗前后与对照组均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 3 mL,3 000 r/min 离心 10 min,分离血清,分置两个 EP 管于-20 冻存待测。sICAM 1 测定试剂盒购自美国 RD 公司,按提供试剂盒操作程序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各组数据均以s 表示,采用 SPSS 11.0 及 PPMS 1.53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2 结 果 对照组、初诊 MM 组、MM 治疗有效组、MM 治疗无效组与 MM 进展组病人血清中 sICAM 1 水平分别为(287.2781.75)、(374.00101.26)、

8、(297.7350.79)、(334.1588.63)与(351.56112.71)g/L。初诊 38 例 MM 病人血清中 sICAM 1 水3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F=26.489,q=13.195,P0.01),与 MM 治疗有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q=11.076,P0.01)。MM 治疗有效组血清中 sICAM 1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q=1.585,P0.05)。8 例 MM 治疗无效组病人血清中 sICAM 1 水平与 30 例有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q=3.533,P0.05)。15 例 MM 进展组血清中 sICAM 1 水平与 30 例 MM 有效组

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q=4.697,P0.05)。 、期 MM 病人血清 sICAM 1 水平分别为(339.2895.23)、(82.56113.24)、(428.95131.74)g/L。期病人血清 sICAM 1 水平明显高于及期病人(F=8.559,q=3.167、6.674,P0.05)。期病人 sICAM 1 水平高于期病人(q=3.433,P0.05)。 3 讨 论 血清中 sICAM 1 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参与细胞的识别和黏附,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多种恶性血液病,如恶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血清 sICAM

10、 1 水平显著升高,并与疾病进展及预后相关4,5。本研究结果提示,初诊 MM 组、MM 进展组及 MM 治疗无效组病人血清 sICAM 1 水平显著高于治疗有效组和正常对照组。sICAM 1 水平升高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肿瘤细胞产生过多的 sICAM 1,体内某些因素作用于肿瘤细胞,使其对 sICAM 1 的表达及脱落增加;正常细胞抗肿瘤的应激反应,如白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以及肝细胞等受到 IL 1、TNF、IFN 的刺激而上调对 sICAM 1 的表达和脱落,sICAM 1 是白细胞积聚和 LFA 1 依赖 T 细胞活化的必需分子6。 本研究还显示,期病人血清 sICAM

11、 1 水平明显高于期及期病人,期高于期病人,说明 MM 病人血清 sICAM 1 水平与其临床分期有关7。 sICAM 1 越高, 说明肿瘤逃避机体免疫杀伤作用越明显, 肿瘤的发生、发展亦可4能越快。sICAM 1 高表达是肿瘤晚期的表现, 故而有可能作为 MM 转归程度判断的一个指标。 总之,检测 MM 病人血清 sICAM 1 水平,可为 MM 的病情进展、疗效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BRUSERUD O, ULVESTAD E. Expression and release of adhesion molecules by human acute myelogenous l

12、eukemia blastsJ. Leuk Res, 1999,23(2):149 157. 2 张之南,沈悌.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 第 2 版.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373 379. 3周晓彬,纪新强,徐莉. 医用统计学软件 PPMS 1.5 的组成和应用特点J. 齐鲁医学杂志, 2009,24(1):29 32. 4 王洪毅,王新卫,王伟.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清 sICAM 1 和 Svcam 1 水平检测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5,41(4):289. 5刘利蓉,钟美佐. 急性白血病血清 sICAM 1 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7,20(1):4 7. 6孙靖景,周信达,周铭,等. 细胞黏附分子 1 与肿瘤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J. 中华消化杂志, 1999,19(1):65 67. 7BECKER J C, DUMMER R, HARTMANN A A, et al. Shedding of ICAM 1 from human melanoma cell lines induced by IFN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J. J Immunol, 1999,147:4398 44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