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卡因、654-2与丹参联用治疗眩晕症128例对比观察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78759 上传时间:2018-05-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多卡因、654-2与丹参联用治疗眩晕症128例对比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利多卡因、654-2与丹参联用治疗眩晕症128例对比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利多卡因、654-2与丹参联用治疗眩晕症128例对比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多卡因、654-2与丹参联用治疗眩晕症128例对比观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利多卡因、654-2 与丹参联用治疗眩晕 症 128 例对比观察【摘要】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654-2 与丹参联用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128 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 68 例用利多卡因 100mg、复方丹参注射液 20ml 分别加入 5%的葡萄糖注射液 250ml 静脉滴注;对照组 60 例用 654-2 10mg、复方丹参注射液 20ml 分别加入 5%葡萄糖注射 250ml 静脉滴注,每天 1 次,共 3 天。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多卡因联合丹参治疗眩晕症效果优于 654-2 联合丹参。 【关键词】 眩晕 利多卡因 丹参 65

2、4-2 病例对照研究眩晕症是急诊科常见的症候群之一,且复发率高,及时解除症状是当务之急。我科自 20032008 年用利多卡因联合丹参治疗眩晕症 68 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眩晕症病人 68 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 28 例,女 40 例,年龄 3078 岁,平均 54 岁。对照组 60 例,其中男 22 例,女 38 例,年龄 3276岁,平均 53 岁。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74 例,美尼尔综合征 28 例,颈性眩晕 26 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发病原因等方面均有可比性。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视物旋转、头晕、恶心、呕吐,均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3、,经头颅 CT 检查都除外脑卒中,心电图排除重度房室传导阻滞。2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给予 5%葡萄糖注射液 250ml 加利多卡因 100mg,5%葡萄糖注射液 250ml 加复方丹参注射液 20ml,静脉滴注,60 滴/min;对照组给予654-2 10mg 加 5%葡萄糖注射液 250ml,5%葡萄糖注射液 250ml 加复方丹参注射 液 20ml 静脉滴注,60 滴/min。每天 1 次,共用 3 天。1.3 疗效评定标准1 显效:眩晕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有效:眩晕主要症状体征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2 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表 1 两组

4、疗效比较(略)与对照组比较,a:2=4.78,P0.05 3 讨论眩晕症是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或平衡感觉障碍,其病理基础大多为前庭部位的供血障碍,血管痉挛,迷路积水,迷路神经兴奋性增高影响前庭功能所致。其发生机制系由于支配前庭器官的交感神经功能失调或脑供血不足导致膜迷路动脉痉挛,微循环障碍,内耳前庭区域缺血缺氧,一方面内耳淋巴生成或吸收障碍,导致膜迷路水肿及内耳淋巴系压力增高,内耳淋巴腔扩大及内耳末梢器缺氧,变性引起眩晕2。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的机制可能为解除血管痉挛,引起脑部微动脉扩张,降低血中凝栓物质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改善脑组织、前庭和内耳的微循环3。另外,利多卡因可能还有抑制钙调

5、素,拮抗 Ca2+的第二信使作用,从而改善内耳循环。其不但有镇静作用,而且通过自主神经功能和扩张周围小血管,使耳动脉痉挛缓解,迷路水肿减轻,内耳淋巴压力减低,解除眩晕症状4。利3多卡因组织穿透力强,对运动神经、内耳前庭神经阻滞作用大,可快速到病灶部位,1020min 症状消失,达到见效快的目的5。654-2 可兴奋 N2 受体,阻滞 A1M受体,可解除内耳血管痉挛。改善血供,促进迷路淋巴产生与回流,从而消除水肿,解除眩晕6。复方丹参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可直接消除体内自由基,并通过微循环的调节改善组织细胞对氧的利用,使自由基生成减少,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浓度,减轻细胞膜损伤;扩张动脉,改善微循环,抑

6、制血液凝固,促进纤溶;降低血浆粘度,减少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7。从而改善内耳微循环,达到治疗眩晕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6.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提示利多卡因联用丹参治疗眩晕症疗效优于 654-2 联用丹参(P0.05)。笔者认为眩晕症的治疗,可优先使用利多卡因联合丹参,但应注意排除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参考文献】1 粟秀初,吴保仁,黄运桂.新编神经病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210-212.2 陈炜.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J.鄂州大学学报,2005,12(3):65.3 王希明.利多卡因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3,13(4):202.4 邓先容,梁秀宁,刘运俊,等.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 110 例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1993,8(12):650.5 韩全甫,郑德玉,张芬.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 80 例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8,36(2):49.46 付先阁,蒲国印,杨楠.山莨菪碱在内科急重症中的应用J.临床荟萃,1999,14(7):321.7 李子瑞.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实发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9):42-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