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72418 上传时间:2018-05-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 研究黄建峰 杨绥冲 聂勇 王足兰【摘要】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骨钙素、尿吡啶酚水平变化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 160 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随机分为中西药组、中药组、西药组和空白组,每组 40 例。均经 6 个月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后骨密度、骨钙素、尿吡啶酚值、症状改善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中西药组、中药组治疗后骨密度、骨钙素显著增加(P0.05),尿吡啶酚显著下降(P0.05);而西药组治疗后骨密度、骨钙素、尿吡啶酚无显著变化(P0.05)。与空白组比较,中西药组、中药组、西药组治疗后症状改善率均差异有显著性(P

2、0.05)。与中药组比较,中西药组治疗后骨密度、骨钙素显著增加(P0.05),尿吡啶酚显著下降(P0.05),症状改善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骨钙素;尿吡啶酚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OP)发病率明显上升,被称为无声的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 POP 列为四大老年病之一。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 对改善绝经期妇女更年期症状、防治骨质疏松、

3、降低血脂、减少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确切的疗效,但是长期使用增加了子宫内膜癌及乳腺癌的风险1,2。本文旨在通过观察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前后骨密度、骨钙素、尿吡啶2酚值的变化情况,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治疗 POP 中的作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60 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病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等分为 4 组,即中西药组、中药组、西药组和空白组,每组 40 例。4 组年龄及绝经时间见表 1,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参照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 1999 年制定的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3,以BMD 低于峰值密度 M-12

4、SD(均值减去 12 个标准)为骨量减少;低于 M-2SD 为骨质疏松。表 1 各组可比性比较1.2 病例选择1.2.1 纳入标准(1)年龄45 岁,绝经 6 个月以上的妇女。(2)应用双能 X 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查,股骨上端骨密度与 2030 岁的女性相比减少25%。(3)临床主要症状为自发性腰背痛和(或)负重性疼痛,次要症状为形寒肢冷或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耳鸣、纳呆、腹胀、大便干或溏泄、小便频数、夜尿多、舌淡红、苔白、尺脉弱等4,5。1.2.2 排除标准(1)不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2)代谢性骨病。慢性肝、肾疾病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干扰骨代谢的疾病。(3)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如患严重糖尿

5、病、甲状腺3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性疾病;肝、肾功能明显异常;曾摘除过卵巢;类风湿关节炎;骨肿瘤或 Pagets 病。(4) 半年内曾使用过雌激素、钙剂、二膦酸盐、维生素 D 等抗骨质疏松药物或其他影响骨代谢药物者,服用过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调节剂等影响细胞因子产生的药物。患有其他低骨量代谢性疾病及其他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5) 合并子宫乳腺疾病者6。1.3 治疗方法中西药组每次口服实骨饮(主要成分:熟地黄 10g,狗脊 5g,淫羊藿 10g,补骨脂 5g,牡蛎 10g,山药 10g 等7,采用韩国产自动煎药机制成 200ml 的软包装)每次 200ml,每日 2

6、 次;钙尔奇 D600 片(江苏惠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片 600mg)每次 1 片,每日 2 次。中药组口服实骨饮,每次 200ml,每日 2 次。西药组口服钙尔奇 D600 片,每次 1 片,每日 2 次,疗程均为 6 个月。空白组 6 个月内未服用任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1.4 疗效观察1.4.1 骨密度检测用双能 X 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查测量治疗前后股骨上端同一部位骨密度。1.4.2 血清骨钙素用 RIA 法测定。1.4.3 尿吡啶酚4用 ELISA 法测定。1.4.4 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根据主症腰腿疼痛程度进行症状评分。重度:疼痛严重、持续痛,影响日常生活、工作,为 3 分;中度:疼痛

7、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为 2 分;轻度:疼痛较轻,偶尔发作,为 1 分;无疼痛,为 0 分。治疗前后下降 2 分为显效(显著改善),下降 1 分为有效(轻度改善),下降 0 分为无效(无改善),评分上升为恶化。1.5 统计学处理测量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 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率比较用 2 检验。 2 结果见表 2。与空白组比较,中西药组、中药组治疗后骨密度、骨钙素显著增加(P0.05),尿吡啶酚显著下降(P0.05);而西药组治疗后骨密度、骨钙素、尿吡啶酚无显著变化(P0.05)。与空白组比较,中西药组、中药组、西药组

8、治疗后症状改善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中药组比较,中西药组治疗后骨密度、骨钙素显著增加(P0.05),尿吡啶酚显著下降(P0.05),症状改善率显著提高(P0.05)。表 2 各组治疗前后骨密度、骨钙素、尿吡啶酚、症状改善率比较3 讨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P)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其发病机制为绝经后雌激素分泌不足,破骨细胞过于活跃,骨转换增加,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影响骨胶原的成熟以及骨矿化,尿钙排泄增多,肠钙吸收下降,导致骨质疏松。在临床5上表现为腰背痛和病理性骨折,绝经后妇女中发生率高达 60%以上。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大大增加了老年病人的病残率和死亡

9、率。积极有效的治疗对于提高老年妇女的生命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上针对 POP 的主要治疗方式,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双膦酸盐都是目前常用的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对于绝经后妇女予以补充雌、孕激素及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药物,可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但激素的使用有刺激子宫内膜及乳腺的危险,且可能出现血管收缩症状(潮热、盗汗等)及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危险。临床上应用雌激素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方面效果显著,但目前常用的天然雌激素或半合成雌激素的衍生物均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宜长时间应用。因此,能够长期应用、副作用小、疗效较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成为探讨的热点。中医

10、认为,肾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根本原因。实骨饮由熟地黄、狗脊、淫羊藿、补骨脂、牡蛎、山药等中药组成,既可补肾阴,养精血,温肾阳,强筋骨,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促进骨形成;又能健脾以补后天,使肠钙吸收增加,尿钙排泄减少,防治骨质疏松。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其相对于西医治疗方法有显著优点:(1)既可以抑制骨吸收,又能促进骨生成的双向整体调节作用;(2)避免激素替代疗法可能导致乳腺癌、宫颈癌等副作用。作用机制:中药对骨质疏松症的调节作用是多方面的,大体归纳起来有:(1)直接促进成骨细胞增殖;(2)类激素样作用;(3)升高体内激素水平;(4)抑制破骨细胞生成;(5)加强肾羟化酶系统,使 1-25-

11、(OH)2D3的合成增加,促进肠黏膜对钙、磷离子的吸收;(6)调节体内环境微量元素的平衡,使骨结构力学特征得以加强7。6本文也证明了中药在 POP 治疗中的作用,中药科学地配伍能提高疗效,利于长期服用。钙尔奇 D600 片主要含碳酸钙、维生素 D,帮助身体对钙的吸收,有益于降低缺钙症状的发生。中药与西药钙剂合用,能弥补中药补钙的不足并提高钙的利用率。当然,中药与西药钙剂合用也存在需要长期服药及止痛效果不理想等不足,如与降钙素等新一代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西药配合,疗效可能会更好。本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能增加骨密度,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改善临床症状,可用于防治绝经后骨质疏

12、松症,疗效显著。中西药组疗效显著优于中药组,临床可考虑中药及西药配合服用,以提高疗效。【参考文献】1 Nanda K,Bastian L,Schulz K,et al. Hormone replacementtherapy and the risk of death from breast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Am J Obstet Gynecol, 2002,186(2): 325.2 David FA. The effect of the duration of progestin use on the occur-rence of endometria

13、l cancer in postmenopausal women.Menopause,2001,8(4):245.3 刘忠厚,杨定桌,朱汉民,等.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9,5(1):1-3.4 伍凤莉,吴宜勇,史红岩.利塞膦酸钠防治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对照试验.中国新药杂志, 2006,15(8):17.5 马文松,刘磊,朱小弟,等.骨质疏松血清 IL-6 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8(4):326.6 黄建华,陈金春,黄建武,等.二仙养骨汤合福善美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钙素、降钙素及骨密度水平的影响.中医正骨,2008,20(9):644.77 蔡定芳.变亦变不变亦变-论中医学发展大势.医学与哲学,2000,21(4):24-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