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能否用于恶性肿瘤化疗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72216 上传时间:2018-05-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氧化碳能否用于恶性肿瘤化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氧化碳能否用于恶性肿瘤化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氧化碳能否用于恶性肿瘤化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氧化碳能否用于恶性肿瘤化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氧化碳能否用于恶性肿瘤化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氧化碳能否用于恶性肿瘤化疗【关键词】 一氧化碳;恶性肿瘤;化疗作者离休前从事 CO 防控与研究工作 40 余年,依据 CO 的毒理原理,针对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提出 CO 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应是有效、可行的,并探讨了相应的理论依据及应用的安全性问题。欢迎读者就此观点展开探讨,并提出宝贵意见。另请有意就此项目展开进一步研究者与本刊编辑部联系。众所周知,浸润型恶性肿瘤目前仍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化疗方面,以氮芥及其衍化物为代表的抗肿瘤药物,由于选择性差,往往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机体的正常组织也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有学者认为,约有 2/3 的患者死于化疗的毒副作用,也有学者判定九成以上的患者

2、死于化疗过度。因此,寻求一种既能有效控制肿瘤细胞分裂增殖,又不伤及正常组织的化疗方法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断氧或限氧自上世纪 80 年代末以来逐渐成为恶性肿瘤临床治疗的一种趋势。笔者在长期一氧化碳(CO)防控研究中受到启示, CO 与恶性肿瘤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从理论上讲,CO 可以既控制肿瘤细胞增殖,又不伤及正常组织。1 CO 可用于恶性肿瘤化疗的理论依据恶性瘤体无神经。从生理学的神经体液学说看,恶性肿瘤的生长与消亡只能靠体液的作用;从病理学肿瘤细胞分裂的四大特征超常性、自主性、畸异性和可逆性看,既是对生命的最大威胁,也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契机;从药理学角度看,大凡能改变体液状态的药物,都

3、应能够改变肿瘤的生长状态,而且又不存在习服与适应等抗药问题。恶性肿瘤细胞的超常分裂是以超常的能量消耗为前提的,没有2巨能供应,其超常分裂便不可能进行。可以理解,CO 造成的机体缺氧,极有可能就是限制乃至切断肿瘤所需能源的有效手段。CO 所致机体缺氧的机制是多方面的:CO 与血红蛋白(Hb)的亲和力比 O2大 240 倍,极易与之结合形成没有携 O2 能力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致使组织缺氧;COHb 的解离速度是氧合血红蛋白(O2Hb)解离速度的 1/3 6001,使组织持续缺氧;COHb 阻碍 O2Hb 的解离,如单纯贫血患者 Hb 为 50%时,其静脉血氧分压为 44 mmHg,而 C

4、O 中毒患者 Hb 为 50%时,静脉血氧分压仅为 28 mmHg,造成组织双重缺氧,并加重缺氧程度;CO 还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二价铁结合,阻止 H+的电子传递,抑制组织吸收,造成深层次缺氧。上世纪 90 年代国外报道了巨噬细胞释放出的 CO 可以杀死病菌和癌变细胞,也可佐证。综上所述,针对肿瘤细胞超常分裂需要超常耗氧的生物学特征,利用 CO 造成机体不同程度“贫血性”缺氧的毒理学原理,以缺氧致高氧耗,最终窒息或“饿死”癌细胞。因此,理论上讲 CO 用于恶性肿瘤化疗应该是有效的。2 CO 用于恶性肿瘤化疗的安全性2.1 CO 的毒性问题 虽然公众对 CO 的恐怖达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但

5、实际上:CO 只是与 O2 争夺 Hb,影响其携 O2 能力而不对任何组织产生直接的伤害作用,因此不应将其列入毒物范畴。近年国外有资料报道 CO 参与机体的免疫机制,是“人类健康的保护神”。O2 和 CO2 也可引起中毒,但从未将其当作毒物看待。退一步讲,即使将 CO 当作“毒物”,其毒性也要比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氮芥的毒性低得多(见表 1)。CO 从“无任何症状”到“立即死亡”,其间的变差非常大(见3表 2)2,这不但显示出“CO 中毒”可以有轻、重、急、缓、进、退、断、连等变化特征,使之在药用实践中可以操作自如,而且为 CO 的安全用药提供了较大的可控空间。 表 1 CO 与氮芥的毒性比较(略

6、)表 2 “CO 中毒”之变差(略)实际上,通常所指的“CO 中毒”是指“死亡”而言,CO 致人死亡需要两个条件,一是 CO 浓度持续增加,使空气中 PCO肺泡气 PCO血浆 PCO,COHb 持续增高;二是在睡眠状态,这是由 CO 无色、无味、无臭等特性决定的。临床上极难见到在清醒状态下由 CO 致人死亡的报道即是明证。2.2 CO 所致缺氧对正常组织的影响 病理生理学已经证明,除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较为敏感外,对呼吸、循环、血液、代谢和组织细胞等的影响或危害都发生在“严重缺氧”或“慢性缺氧”条件下。如能在药用过程中将 CO 造成的缺氧控制在中度或中重度水平条件下的较短时间内,应该是没有危害的

7、。3 CO 用于恶性肿瘤化疗的可行性3.1 理论方面 正常人体需氧量最大的器官是大脑,它的重量相当于人体总重量的 2%,而耗氧量却占人体总耗氧量的 23%,故对缺氧最为敏感。恶性肿瘤细胞的超常分裂增殖、瘤体血管的异常丰富、肿瘤患者的急剧消瘦均与恶性肿瘤的耗氧量大存在必然关系。因此可以推断,恶性肿瘤对缺氧应比大脑更为敏感。依据表 2 所示,如果在临床上把 CO 的药用剂量界定在 30 min 内 2.03.5 mg/L,监测COHb 使其处于平衡状态,即血中 COHb68.2%,O2Hb31.8%,这相当于临床“重度贫血”或在 67 km 高空停留。况且人对缺氧的适应程度可通过习服锻炼而不4断提

8、高。而肿瘤组织因没有神经,不具备习服适应效能。这不仅是一种制瘤优势,而且也为 CO 扩展了药用剂量范围和安全空间。3.2 技术方面 药源充足;价格低廉;方法简单,不需特殊设备和复杂的技术条件,易掌握、易推广;指标要求比较灵活,杀灭癌细胞或使癌变细胞逆转固然是“治愈”的最高要求,但难以实现,而通过改变癌细胞的生存条件,抑制其分裂增殖速度,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也可以作为“显效”乃至“治愈”的指标,使患者“带瘤生存”。3.3 社会方面 在 2008 年第五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上有专家呼吁研发抑制癌变细胞增殖的药物,将肿瘤的危害控制在不危及生命的范围之内,使患者“带瘤生存”3。CO 即便不能杀死癌细胞或使癌细胞逆转,也可通过改变肿瘤细胞的生态环境而抑制其分裂增殖,从而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这也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和肿瘤患者所殷切期盼的。【参考文献】1 叶仁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 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72.2 顾学箕.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5.75.3 郭宏选.重视整体调控,追求长期“带瘤生存”加拿大 Sichipper 肿瘤新理论与“培元抗癌逆转理论”探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5(9):10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