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认知行为疗法对广泛性焦虑症治疗的对比研究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66233 上传时间:2018-05-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家认知行为疗法对广泛性焦虑症治疗的对比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道家认知行为疗法对广泛性焦虑症治疗的对比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道家认知行为疗法对广泛性焦虑症治疗的对比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家认知行为疗法对广泛性焦虑症治疗的对比研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道家认知行为疗法对广泛性焦虑症治疗 的对比研究【摘要】目的:观察道家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 80 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两组均给予抗焦虑药物治疗,研究组联合道家认知行为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 2w、第 4w 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HAMA 量表总分、精神焦虑及躯体焦虑分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性降低(P0.05 或 P0.01);治疗 4w 末研究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及躯体焦虑分较观察组显著降低(P0.05),显效率显著高于观察组,且不良反

2、应较少。结论:认知治疗可以增强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道家认知行为疗法;广泛性焦虑症;对比研究广泛性焦虑症是焦虑症的一种1,表现为持久的、无明确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过分担心,或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的亢进、运动紧张和过分警惕,通常持续时间达 3 个月以上。本文采用道家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抗焦虑药物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并对比单用抗焦虑药物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现将结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均为我院 2009 年 6 月2011 年 6 月住院的患者,符合 CCMD-3 中有关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不伴严重躯体疾病,非妊娠或哺乳妇女,文化程

3、度在高中以上。入院后 HAMA 评分17 分。共搜集 80 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研究组:男性 19 例,女性 21 例,平均年龄 42.58.9 岁;对照组:2男性 20 例,女性 20 例,平均年龄 43.99.7 岁,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经统计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停服原抗焦虑药物一周,酌情选用丁螺环酮或阿普唑仑作为抗焦虑药物治疗。研究组:服用丁螺环酮 21 例,平均剂量为16.73.4mg/d,服用阿普唑仑 19 例,平均剂量为 3.41.3mg/d;对照组服用丁螺环酮 22 例,平均剂量为

4、 17.13.5mg/d,服用阿普唑仑 18 例,平均剂量为3.61.2mg/d。两组药物、剂量经统计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除药物治疗外,还需合并道家认知行为心理治疗。 1.2.2 道家认知行为疗法源自中国道家处世和养生的原则,提倡清静无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一般采用 ABCDE 五步法2:A 为评估精神压力,找出主要的精神刺激因素,并对精神压力进行分析;B 为调查信念或价值系统,了解患者一贯处理问题的方式和世界观;C 为分析心理冲突和应付方式,弄清冲突双方的性质和强度,然后根据可行性的原则做出选择,强化一方、弱化另一方,减轻或化解冲突;D 为道家哲学思想导人,遵循“利

5、而不害,为而不争;少私寡欲,知足知止;知和处下,以柔胜刚;返朴归真,顺其自然”的原则,通过个别交谈或集体宣讲的方式,要求患者透彻理解 32 字保健诀,反复颂读甚至背颂,逐渐领悟道家思想的真谛;E为评估和强化,每次治疗快结束后,让患者陈述自我的感受,同时治疗师要评估患者的症状变化、生理变化。每次治疗时间 6090 分钟,每周 2 次,连续 4 周为一个疗程。 1.2.3 评定方法疗效评定采用 HAMA,不良反应评定采用 TESS,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 2w、4w 末各评定一次。以治疗后 HAMA 减分率为标准评定疗效:HAMA 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显著进步,30%为进步,30%为无效。

6、 31.2.4 统计方法将数据输入 SPSS10.0 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 HAMA 评分比较见表 1。可见治疗后两组 HAMA 总分、精神焦虑及躯体焦虑分数较治疗前均表现为显著性降低(P0.05 或 P0.01)。治疗后4w 研究组 HAMA 总分较观察组显著降低(t=2.36,P0.05),躯体焦虑分数较观察组显著降(t=6.18,P0.01)。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HAMA 评分比较(xs)2.2 疗效研究组痊愈 8 例,显著进步 15 例,进步 10 例,无效 7 例,显效率为82.5%,观察组分别为 5 例、9 例、14 例和 12

7、 例,显效率为 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3.39,P0.05)。研究组显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2.3 不良反应研究组出现胃肠不适 3 例,失眠 4 例,口干 1 例,程度较轻,不影响治疗;观察组出现嗜睡 5 例,胃肠不适 4 例,失眠 3 例,口干 4 例,自主神经系统反应 8 例,戒断反应 3 例,程度多在中度,部分患者难以耐受,对症治疗后症状可以缓解。 3 讨论 研究发现,躯体疾病或生物功能障碍不是引起焦虑症的唯一原因,应激事件及认知过程在焦虑症状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焦虑症的病人比一般人更倾向于把模棱两可的、甚至是良性的事件解释成危机的先兆,低估自己对消极事件的控制能力

8、。而且患者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加之病前性格敏感多疑,容易接受不良暗示,往往会强化歪曲的认知,使焦虑症状加重。因此,在焦虑症治疗的过程中纠正患者错误的认知理念尤为重要。 本研究显示,广泛性焦虑患者在经过抗焦虑药物的药物治疗以后,患者的 HAMA总分、精神焦虑及躯体焦虑分数较治疗前降低,但辅以道家认知行为治疗后分数降4低更加明显,尤其是在 4 周后 HAMA 总分及躯体焦虑分较观察组明显下降、治疗的显效率增加。由此可知,道家认知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比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更好。 道家认知行为疗法基于老子和庄子的哲学理论3,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特征的处世养生之道,提倡外柔内刚,清静无为,认识自然

9、、顺应自然,超脱痛苦,改变个体的错误的认知理念和应对方式,调节负性情绪,纠正不良行为,最终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在使用药物的同时,采用道家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内心冲突,减轻负性情绪,化解焦虑烦躁,重塑认知系统,在临床上是一个值的推荐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周梦煜,朱少魁.怡诺思与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治疗的对照研究.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3):190-191 2杨德森,张亚林,肖水源,等.中国道家认知疗法介绍,中国精神神经疾病杂志,2002,28(2):152-154 3张亚林,杨德森,肖泽萍,等.中国道家认知疗法焦虑障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1):62-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