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资源问题与对策研究[J](学位论文-工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05718 上传时间:2017-08-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水资源问题与对策研究[J](学位论文-工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黄河水资源问题与对策研究[J](学位论文-工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黄河水资源问题与对策研究[J](学位论文-工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黄河水资源问题与对策研究[J](学位论文-工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黄河水资源问题与对策研究[J](学位论文-工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河水资源问题与对策研究[J](学位论文-工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水资源问题与对策研究[J](学位论文-工学)(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6 卷增刊 湖 泊 科 学 Vol. 16, Suppl.2004 年 12 月 JOURNAL OF LAKE SCIENCES Dec. , 2004黄河水资源问题与对策研究 牛玉国 张 海敏 李世明(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郑州 450004)提 要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 黄河下游由于水资源缺乏近些年来 频频发生的断流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黄河水资源 问题日益重要,继黄河洪水、泥沙之后,成 为举世瞩目的又一个热点问题. 黄河水资源问题有其自身的特点,人们一直在探寻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 本文根据长期实测资料分析介绍了黄河水资源的概况,剖析了黄河水 资源开 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

2、 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黄河 水资源 泥沙 生态环境 问题 对策分类号 黄河长 5464km,流域总面积为 752443 km2,从河流 长度和流域面积来讲,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 她孕育了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和悠久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是中 华民族的母亲河;同时,它又是曾给中华民族 带来无数灾难的一条害河. 历史上,黄河曾以洪水灾害频 繁,下游河道泥沙淤 积问题严 重,善决易徒而闻名于世.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从降水量上来 讲,黄河进入了一个相对的枯水阶段 1;另一方面,随着黄河流域及黄河下游两岸国民经济的发展,各方面对 黄河水 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流域内人类活动加

3、剧,流域下垫 面自然状态变化剧烈,各种拦 、蓄、滞水工程增多,流域内水的消耗 量增加,黄河水 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黄河下游 90 年代 发生的频频断流,使黄河水资源问题成为继黄河洪水、泥沙之后的又一个热点问题 . 为便于 说明,图 1 给出了黄河中下游主要控制站和重要支流的分布情况. 1 黄河流域水资源概况黄河天然径流量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 据 1952-2000 年的长系列观测资料,图 2 给出了黄河干流水文泥沙特征值的沿程变化情况. 贵德水文站以上的黄河上游河源区属于高寒阴湿的高原地区,年降水量较 大,蒸 发量相对较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区域是黄河的主要水源区, 其径流是黄河基流的主

4、要组成部分,多年平均实测径流量( 下同)为 208.6108m3;贵德至兰州站区间,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随流域面积的增加增至 314.2108m3,仍属黄河的产水区;兰州以上流域面积占全流域的 29.6%,平均年径流量达占全河的 50%以上,是黄河来水最为丰富的地区. 在兰州至 头道拐之间,随着河长与流域面积的增加,多年平均实测径流量反而减至 226108m3,这是黄河上的第一个主要耗水区,主要是农业灌溉用水和河道水面蒸发及地下水交换;在黄河中游区, 头道拐至潼关区间,多年平均径流量增加到 2003-08-13 收稿,2004-09-25 收修改稿 .牛玉国,高级工程师.增刊 牛玉国等:黄河水资

5、源问题与对策研究 17364.4108m3;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面积仅占全河面积的 5.5%,年均实测入黄水量36108m3,是又一产流较多的地区. 在黄河下游,从花园口以下,由于河床底部高于两岸,基本不能接纳两岸来水,只向两岸提供工 农业生产用水和 补给地下水,基本上是黄河的水资源纯消耗区,多年平均实测 径流量从花园口的 400.8108m3锐减至利津站的 330.4108m3. 图 1 黄河重要支流与控制站的位置Fig. 1 Location of major tributary and control stations of the Yellow River图 2 黄河干流部分重要控制站水

6、文泥沙特征值变化(1952-2000 年)Fig.2 The change of eigenvalue of hydrology at major control stations in the Yellow River(1952-2000)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黄河 进入了一个相对枯水期. 同时,这一时期黄河两岸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城乡建设规模空前,城 镇人口迅速增加,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最 终导致了黄河下游的频频断流. 情况最严重的 1997 年和 1998 年,黄河利津水文站一年内分 别断流 11 个月和 10 个月,甚至于 19

7、97 年18 湖 泊 科 学 16卷包括黄河主汛期在内的 6-11 月几乎全部断流,给黄河下游的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充分暴露出了黄河水资源供需的矛盾. 此后,由于中国政府采取了有力的行政干 预措施,实行了全黄河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调度,才 暂时缓解了这个矛盾,维持了黄河下游 2000、2001年两年没有发生断流. 黄河下游 90 年代河道断流情况见表 1. 根据 1952 年到 2000 年的资料, 图 3 给出了黄河干流重要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的变化情况. 从 图 3 可以看出, 1952 年至 1990 年间,黄河上游区间来水与水资源消耗量的趋势基本变化不大,1990 年至 2000 年来

8、水量有明 显下降,水 资源消耗量变化不大;而黄河下游两个控制站的年径流量从 1968 年起下降趋势明显,90 年代降 势加速, 头道拐与花园口、花园口与利津的实测年径流量线间距加大,表明 这两个区间水 资源消耗量随时间有明显增加. 表 1 黄河利津断面 90 年代断流情况统计表Tab. 1 The statistics of dry at the Lijin sec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in 1990s图 3 黄河干流重要站年实测径流量变化(1952-2000)Fig.3 The change of annual runoff at major station in

9、 the Yellow River(1952-2000)若以 1990 年为界,将黄河 1952-2000 年的实测水文资料系列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对比,也可以看出 90 年代黄河径流量明显减少, 见图 4. 有研究成果报告,降水量的减少在 90 年代黄河径流减少中的影响占 52%,人 类活动的影响占 48%1. 每月断流天数(d)年份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合计天数(d)断流次数(次)断流长度(km)1991 15 2 17 2 1311992 3 5 18 30 26 1 83 5 3031993 4 17 9 3 26 59 6 2781994 15 18 3

10、0 1 13 77 3 3801995 28 9 30 30 23 121 2 6831996 16 30 20 22 30 15 3 136 6 5791997 22 20 7 16 30 31 21 26 28 21 4 226 13 7001998 20 26 24 12 19 3 13 6 14 5 142 16 4491999 23 11 7 1 41 3 278增刊 牛玉国等:黄河水资源问题与对策研究 19实际上,像黄河流域的洪水泥沙 问题一样,黄河流域的水 资 源问题非始自今日. 由于黄河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的极不均匀,若全面考虑黄河流域社会 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存续与改善的问题,黄

11、河水资源问题 有史以来就有,且相当严重 . 只是由于过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人口少,人们生活水平低, 对水资源调节利用的能力低,人均水 资源消耗量小, 对天然水资源的污染破坏能力也低,受到水 资源缺乏影响的主要是广大的 农村地区、 农业人口和农业生产,所以在历史上 虽然经常发生大旱大灾现象,甚至造成赤地千里、 颗粒无收、饿殍遍野,但对河流下游两岸城市的生 产和生活一般没有构成威 胁. 那时,黄河下游各方面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较低,黄河下游的干流也从未发生过断流,所以人们还没有自觉地把干旱问题与水资源问题联系起来考虑,这是人类认识受客观 限制的必然性 . 图 4 黄河干流部分重要控制站时段年均径流

12、量对比Fig.4 The compare of annual mean runoff at major stations in the Yellow River2 黄河流域水资源的问题及其特点2.1 黄河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黄河流域属于干旱半干旱区域,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短缺是 绝对的资源性的短缺. 黄河流域内总人口数为 9780 万,土地 总面积 79.5106hm2(含内流区),耕地面积 12106hm2,林地 10.2106hm2. 黄河流域的人均水资源量为 593m3,为 全国人均 值的 23%;黄河流域的耕地水资源占有量为 4860m3/hm2,仅占全国均值的 18%,考 虑到跨流域 对外

13、供水,实际拥水量更小. 黄河花园口断面的 还原径流量为 580108m3,20 世纪 80 年代黄河河川径流年耗用量已达 290108m3,平均入海水量约 300108m3,利用率近 50%;90 年代黄河河川径流年入海水量仅余 119108m3. 黄河的径流利用率在世界上的大江大河中位居前列. 表 1 中所列出的 90 年代黄河下游断流的历史记录更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黄河流域的旱涝灾害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翻开黄河流域的历史,旱 涝灾害频繁,风调雨顺的年份很少. 由于过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 对自然水文情势几乎没有调节能力,降雨稍多黄河下游堤防即到处决口,汪洋一片. 降雨一少即形成干旱、

14、庄稼减 产甚或赤地千里,颗粒无收. 解放以前,黄河的流域史几乎是一部旱 涝灾害交替发生灾难史. 新中国20 湖 泊 科 学 16卷成立后,由于人民治黄事业的 发展、修建了 许多兴利除害的水利工程,提高了调控自然水文情势的能力,才缓解了这些矛盾,保证和促进了黄河流域国民 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对水资源的需求激增,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 趋尖锐、水资源短缺的绝对性成份加大. 2.2 水资源在时间上的分布极不均匀首先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量在年际间变化很大, 这从图 3 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在黄河干流上,最大最小年径流的比值 可在 3 倍以上;在一些数万 km2 的大支流上, 这个比值可

15、达 6倍以上,在一些小的支流上,这个比值甚至可以达十几至二十倍;其次,黄河流域的水 资源在一年内的分布也极不均匀,尤其是黄河中游的支流上,年径流大部分集中在汛期的三四个月内. 黄河上游兰州以上水资源的年内分布还是比较均匀的,中下干流的年内分布不均匀,主要是中游支流水资源年内分布的极不均匀所致 . 黄河干流和中游月平均径流的年内变化见图 5 和图 6 所示. 图 5 黄河干流重要控制站月平均流量变化(1952-1990 年)Fig.5 The change of monthly mean runoff at major stations in the Yellow River(1952-1990)图 5 和图 6 所示的还只是月平均径流的变化情况,实际上,在黄河中游很多支流上,水资源年内分布不均匀的情况远远比图示的情况严重,在 这些支流上,全年的降雨量和径流量的 70%以上往往集中在汛期几天、甚至于一天或几个小时 的一次暴雨洪水中. 如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