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三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905497 上传时间:2017-08-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三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三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三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三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三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三(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 春秋战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道家:老子、庄子;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李悝、商鞅、韩非子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孔子:A 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社会;B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孟子:A 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出“仁政”学说 B“君轻民贵”的思想。荀子:A 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 ;B 对儒家关于“礼”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2、汉代儒学了解汉代儒

2、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汉武帝时,儒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北宋五子开创了理学,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陆王心学推进了理学新的发展。周敦颐: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 ,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张载: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朱熹:理比气更根本,万物各有其理,万物之理归为一,这就是“太极” 。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3、,他提出的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 ,他的名言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4、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李贽:A 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 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黄宗羲:A 批判君主专制“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认为君与臣就像是一起抬木头的人,他们应是平等。B、在具体制度方面,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甚至比君主的权威还要大。C 反动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顾炎武:A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

4、”主张,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A 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气魄,对先秦至清初两千多年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B 政治思想的主旨是“循天下之公”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造纸术:出现于西汉,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4世纪开始外传, 12 世纪传到欧洲。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指南针:发明于战国时期,称为“司南” ,在 12世纪至 1

5、3 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入欧洲。指南针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就世界范围来说,指2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火药:其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贵族,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印刷术:唐代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提高了印制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中国的印刷术经波斯传到西方,14 世纪末,欧洲同现木

6、版雕印的印刷品。印刷术传到 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同现准备了条件。2、汉字与中国书画了解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起源:汉字是世界上是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六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象形字逐渐脱离图画特征,向符号转化,形成了汉字。演变:商代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其演变过程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演变趋势:A由繁到简。B、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隶书、楷书是正式字体,在这一阶段出现了辅助字体草书和行书。草书最能表达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了解古代中国著名的书法家秦代的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东晋王羲之擅长草书、行书,号称“书圣

7、” ;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唐代的怀素、张旭是草书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元代书法家首推赵孟 fu,创赵体;明代以文征明、董其昌声誉最高。3、中国的戏剧艺术了解元杂剧和京剧的产生元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它是用中国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的,因此又称北曲或北杂剧。元杂剧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戏曲形式。元杂剧的代表是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京剧的形成:A 明代传奇剧在广泛吸收南方各种民间音乐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其中,昆山腔成为明清戏曲舞台上的主腔。B 清代地

8、方戏曲与昆曲争雄和昆曲作品多为文人学士创作并为上层社会欣赏,逐渐脱离群众,清代乾隆年间,昆曲衰落。C 北京戏曲舞台成为各种剧种竞争的场所。D、清乾隆 和道光年间,徽剧与汉剧艺人同台演出,互相融合,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后来又吸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后来称为京剧。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 学习西方、寻求变革了解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魏源:海国图志系统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林则徐: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睛看世界的人。严复:翻译出版天演论 ,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不能及时进步的

9、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他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弱国只要肯发愤图强,奋起直追,就能够在种族一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中由弱变强。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梁启超: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出路。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这次变法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起3了重要作用,同时它又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 新文化运动了

10、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前期:A 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A 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已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并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B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他们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C 新文化运动是辛

11、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它在政治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开始传入、广泛传播到成为主流思潮这一过程中的主要史实19 世 纪末 20 世纪 初,西方各种政治思想传入中国,其中包括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革命党人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文章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专题四,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了解

12、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以革命的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也就是孙中山所主张的民族革命。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民生主义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主张的社会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土地革命纲领。理解新三民主义的实质性飞跃在民族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突出“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新三民主义则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在民权主义方面,过去只是抽象地提倡“自由、平等、

13、博爱” ,现在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在民生主义方面,过去只有“平均地权”的政纲,现在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 ,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国民大革命中起的作用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情况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队时代前进的方向。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它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这是孙

14、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了崭新的一步。2、毛泽东思想4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新民主革命理论:A 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区别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B 中国革命的动力和前途问题,革命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部分大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革命与建

15、设理论:A 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选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B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C 强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严格区分并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D 强调要从中国是一个大农业国这种情况出发,以 农业为基础,正确 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充分重视农业和轻工业,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认识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

16、自主。它是马克思主义评剧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依据 思想渊源的理论先导,同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3、邓小平理论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分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