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培训结业作业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905422 上传时间:2017-08-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赣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培训结业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赣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培训结业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赣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培训结业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赣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培训结业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赣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培训结业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赣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培训结业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赣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培训结业作业(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赣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培训结业论文县(市、区): 江 西 省 信 丰 县 学 校: 正 平 中 心 小 学 姓 名: 刘 兰 英 问 卷 教 师: 成 绩: 1学习心得体会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办法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更加激烈,相对稳定的内心世界受到的撞击越来越强烈。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也波及到了校园,波及到了学生。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情绪和人际关系问题日益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单调而紧张 、 太郁闷 了。近 3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在小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使教育工作者和关

2、心教育的人们感到了不安。一些专家调查发现,所有问题的出现,无一例外地与小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有关,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出现犯罪、自杀的现象频繁发生,致使小学生稚嫩的心灵千疮百孔。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 因此,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而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分析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及探究、实施有效的心理

3、健康教育,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问题。现代小学心理专家认为:小学阶段必须把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一、真确认识小学生心理健康2世界卫生组织宣言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因此,小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对于环境及相互关系具有高效而愉快的适应。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气质。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通常表现为认知

4、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其心理健康的标准可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1、是能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调控自己的短处。2、是能友好接纳别人,与同学、老师和睦相处。3、是对学业充满热情与自信,取得成绩不骄傲,遇到挫折不气馁。4、是对事物充满好奇与兴趣,勇于尝试,追求成功。二、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及成因(一)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1、学习方面问题(1)父母的希望、教师的期望和同学间的竞争使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

5、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2)厌学是目前小学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据抽样调查表明,小学生厌学的有 30%,有的学校甚至高达 60%。可见,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32、人际关系问题(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小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

6、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小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而农村的家长大多是农民,知识层次相对较低,也不懂得怎样去真正关心自己的孩子,遇到孩子犯错时,总是不问青红皂白一顿拳打脚踢,久而久之,就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3、挫折适应问题小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

7、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小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二)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1、家庭因素家庭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环境,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情感意志,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1)父母及祖辈的溺爱4现在的农村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祖辈和父母视孩子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甚至

8、在孩子犯了错误时,他们也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孩子自然形成了 唯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无所适从。(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农村大多的家庭,因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而又受到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他们从来不把子女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一员,认为子女只能逆来顺受,惟命是从。他们对子女过于严厉、粗暴和专制。还有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爱的误区 ,对子女过高要求,过度期望,过分保护,过度溺爱。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所有的希望全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琴棋书画样样学,英语电脑门门通,考试名列前茅只要学习好就言听计从,有求必应。而一

9、旦失误,就挖苦讽刺,棍棒相加。家长这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子女的自尊心受到损害,独立性受到压抑,加上彼此间生活观,价值观等存在差异,很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间关系紧张,隔阂加剧,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惧、胆怯等消极心理品质,诱发心理问题。(3)家庭气氛不和谐随着学生家长的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给越来越多的孩子带来了不幸,严重破坏了儿童正常的生活环境,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创伤难以愈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离婚的父母,有的没人要子女,有的随法院判决,不管哪种情形,都容易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更有甚者,在学龄期就仇视社会,嫉妒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在经常发生冲突的

10、家庭中,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比例比较大,研究证明,家庭冲突不仅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还会导致孩子在神经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态。2、学校因素(1)学习负担过重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农村学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和老师的期望。由于农村学校的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5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课堂的现象依然存在。老师评价学生,社会衡量学校,理论上是全面发展,实质上是分数和升学率。为了追求升学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种局面使学生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皮层机能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或者产生焦虑、苦

11、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2)教师的伤害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高,家长、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时会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嘲笑。这在学生心中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学生的自尊受到损害,导致他们对教师产生抵触心理,严重的会使他们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久而久之,这部份学生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3、社会因素(1)社会竞争的加剧虽然小学生还没有直接接触社会,但他们的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无不在给他们灌输一个事实: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传播的瞬息万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机制无处不在,无

12、时不有,这使得小学生不得不体会到竞争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导致他们对现实充满迷茫和困惑,产生无所适从的心态,从而引起各种心理问题。(2)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在社会环境还没有达到净化的情况下,新旧体制的共存,法规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和不健康东西的泛滥;一部分人的社会道德水平滑落,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学生,这些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4、自身因素人的心理是由各种心理成分组成的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统一体。处在自我意识逐渐加强期的小学生,独立性与依赖性同在,自觉性与幼稚性并存,他们一方面发现新的自我,要求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又表现得非常幼稚,缺乏必要的分析判断能力。他们年龄小

13、、阅6历浅、知识少,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感情不稳定,因此,这个阶段的孩子经不起外界的诱惑,在环境消极因素影响下,容易形成狭隘的意识、不良的心态。可见,小学生自身的人格弱点是其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三、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的解决办法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应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

14、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一个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在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以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该课程可分为心理卫生与健康科普和实际训练操作两部分。前者是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后者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借此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等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和实施心理治疗;非专门性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5、此外,还要构建一个学校、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现有教学体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7(二)优化心理环境,是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小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困惑会越来越多,因此,他们希望得

16、到或老师、同学、家长的指点,或通过各种报刊、图书的指点。但从一定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素质还是以集体心理为中介而内化发展的。所以,学校必须重视心理环境建设。1、校园主环境建设。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环境的建设,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主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池塘、名花异草、茂林修竹、绿色草坪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2、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培养为切入口,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3、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四风建设。学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