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专科小学教育《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3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04944 上传时间:2017-08-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专科小学教育《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电大专科小学教育《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电大专科小学教育《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电大专科小学教育《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大专科小学教育《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专科小学教育《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09-2010 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可单选或多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中)1提倡发现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布卢姆 B布鲁纳C奥苏伯尔 D桑代克2如果一个人失败以后,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他的归因倾向可能是( )。A能力归因 B运气归因C努力归因 D任务难度归因3为获得奖励、表扬而产生的学习动机称为( )。A内部动机 B认知动机C外部动机 D自我提高的动机4影响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后天因素主要是( )。A营养 B睡眠C适量的运动 D遗传5儿童的一般认知能力差异集中体现在( )等方面。A发

2、展水平差异 B气质类型差异C表现早晚差异 D结构差异6教师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且提供可能使问题获得解决的知识或技能,然后教师为学生确立目标,让学生进行尝试性探索的教学方式称为( )。A情境性教学 B支架式教学C随机通达教学 D自上而下的教学7教师教“液体”这一概念时,先举水、果汁、食用油、香波为例,然后又举沙子、稀泥为例进一步说明“液体”这一概念,这是通过( )来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A.以明确的语言来揭示概念的本质 B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C运用变式 D在实践中运用概念8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恍然大悟”或“豁然开朗”的情况,这一现象可以用( )解释。A.定势 B功能固

3、着C迁移 D酝酿效应9下列项目中正确的说法是( )。A.皮亚杰认为,儿童品德发展的顺序是可以改变的B有良好的道德动机,就会表现出适当的道德行为C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起着引导与深化的作用D在具体明确的道德规范下,在言行一致的环境中学生的道德观念比较容易形成10课堂学习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 )。A促进师生心理健康B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C整顿班级秩序D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学生学习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1实验法2原理学习3品德4组织策略5角色混淆三、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 6 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划,错误的叙述后划)1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成分是学生每学期的考试成绩和教师

4、评语。( )2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的作者是桑代克。( ) 3 “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注意。( )4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要求来改变自己,也无法改变环境,由此产生情绪困扰的现象,称为适应不良。( )5个体差异和学习心理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 )6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而情绪、行为以及社会适应则不属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范畴。( )四、简答题(从以下 4 个题中任选 3 个完成,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1简述小学儿童亲子交往的特点。2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3简述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情绪。4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

5、求是什么?五、论述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1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2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创造性。试卷代号:2034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09-2010 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10 年 7 月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可单选或多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中)1B2.A 3C 4ABC 5ACD6B 7B 8D 9CD 10BD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1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地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

6、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2原理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能够在体现原理的不同情境中适当地应用原理。3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人的个体现象,它是个体将社会道德内化为道德意识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4组织策略是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组织、概括,形成更高水平的知识结构。具体方法是把学习材料分成一些小的单元,把这些单元归入适当的类别中,从而使每项信息和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5角色混淆是指个体无法获得明确清晰的角色期望,或因无法形成完整统一的角色知觉而产生混乱。角色混淆也是对外面环境要求的心理反应,当外面要求含糊时,就会产生角色混淆。三、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 6 分,请在

7、正确的叙述后划,错误的叙述后划)1 2 3 4 5 6四、简答题(从以下 4 个题中任选 3 个完成,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1简述小学儿童亲子交往的特点。儿童入学以后,与父母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为儿童与父母的交往时间、交往内容和交往方式都有所改变。 (2 分)在交往时间上,与学前期相比小学儿童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相对减少,父母关注儿童的时间也相对减少,儿童对父母的依恋和依赖程度减弱。 (2 分)在交往内容上,小学儿童的父母更多关注孩子学业和品德。 (2 分)在交往方式上,父母的控制性在小学阶段开始减弱,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多地自已做决定。 (2 分)2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过

8、程。动作技能的形成是通过领悟和练习逐步掌握某种动作操作程序的过程, (2 分)复杂运动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 (1)认知阶段;(1.5 分)(2)分解阶段;(1.5 分)(3)联系定位阶段;(1.5 分)(4)自动化阶段:这是动作技能的熟练期阶段。 (1.5 分)3简述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情绪。(1)好奇,它是一种以认知为基础的情绪,当学生知觉到他们知识存在不足时就会产生好奇。 (2 分)(2)兴趣,它是个体力求认识、探求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对学习有重要影响。 (2 分)(3)愉快,它是一种正性情绪,是人或事物符合个体当前优势需要时的一种主观体验。(2 分)(4)焦虑,它对学习起促进

9、作用还是起抑制作用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 (2 分)4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是什么?第一,明确学生能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这是判定其教学效果的依据。第二,教学安排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第三,使用符号标志技术。第四,教学方法的设计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学习习惯,可选用讲解、图示、提问、回忆等方法。第五,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以上 5 个要点,每答对 1 个给 1.5 分,全部答对给 8 分)五、论述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1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建构主义在认知理论的基础上对学习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当今的建构主义者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

10、释现实的,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信念的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他们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2 分)(1)学习的主动性,即指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通过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信息相互作用,来生成信息的意义。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着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3 分)(2)学习的情境性,即指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也就是说,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情境的创设,情境创设是

11、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3 分) 。(3)学习的社会性,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但是,通过学习者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3 分)建构主义从上述学习观出发,进行了许多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尝试,其中包括: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情境性教学和支架式教学等。 (3 分)综上所述,建构主义论述了认识的建构性原则,揭示了认识的能动性。目前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系统性不够强,还没形成独立的、系统性的理论体系,还需进步的发展与完善。(1 分)2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创造性由多种成分构成,影响创造性发展

12、的因素也就有很多。既涉及认知因素、人格因素也涉及环境因素。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小重视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是很有必要的。(1 分)培养小学儿童的创造性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和注重教师的素质。 (1 分) 要克服一些不利于儿童创造性发展的教育观念。比如过分追求高分数,不鼓励学生提问,过于强调权威的教学等等,都有碍于学生创造性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是:具有创造力;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创设宽容、理解温暖的班级气氛;与学生们在一起共同学习;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儿童的创造渴望。 (1 分)(2)广开思路,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 分)创造性思维是对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创造性的

13、重新组合,并在头脑中产生了不同以往的新思想、新产品的过程。广开思路就是要鼓励和培养小学儿童遇到问题从多个角度来考虑。(1 分)(3)发展儿童的丰富想象力和快速联想能力。 (1 分)想象是人类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前提。快速联想的能力,是保证思维流畅性的基本条件。 (1 分)(4)多利用原型启发,发展类比推理。 (1 分)原型是指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应用相似原理去解决问题,是导致创造、发明的重要思维方法。 (1 分)(5)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思维训练。 (1 分)头脑风暴法,是奥斯本提出的培养创造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基本做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学生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了为止。 (1 分)(6)培养创造性的人格品质。 (1 分歹个体的创造性高低与人格有着密切关系。从一定意义上,创造性是人格力量的显示。独立的、灵活的、容纳的、主动的、痴醉的人格有助于儿童创造性发展。 (1 分)(7)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创造性。 (1 分)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课程丰富多彩,重视在这些学科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培养是非常有意义的。 (1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人力资源管理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