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凋亡基因bad在皮肤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32079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凋亡基因bad在皮肤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促凋亡基因bad在皮肤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促凋亡基因bad在皮肤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促凋亡基因bad在皮肤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促凋亡基因bad在皮肤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促凋亡基因bad在皮肤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凋亡基因bad在皮肤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促凋亡基因 bad 在皮肤血管瘤组织中的 表达【关键词】 bad;,血管瘤;,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摘 要: 目的:探讨促凋亡基因 bad 在皮肤血管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皮肤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中 bad 的表达水平,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不同时期血管瘤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 bad 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结果: 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增生期组的平均光密度为 0.04960.0152;退化期组的平均光密度为 0.17510.0349;正常皮肤组的平均光密度为 0.05240.0164。增生期组的阳性面积率为 0.10470.0103

2、;退化期组的阳性面积率为 0.29430.0371;正常皮肤组的阳性面积率为0.11030.0132 。经 q 检验,退化期组与增生期组、退化期组与正常皮肤组之间,bad 的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 增生期组与正常皮肤组之间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bad 通过诱导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凋亡而促进血管瘤由增生向退化的转变。关键词: bad; 血管瘤; 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其发病率约为 10%,男女比例为1:3。目前成人病例也不少见。这种良性肿瘤在婴幼儿出生后通过内皮细胞的增生而快速生长,虽然部分血管瘤可

3、以自行消退,但仍有部分未退化的血管瘤。如果位于颜面、颅内及口腔可引起明显的畸形及功能障碍,持续发展则可产生溃疡、出血、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位于颜面及口腔的血管瘤可引起明显的外观畸形及功能障2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临床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冷冻、栓塞、硬化剂注射治疗、激素、干扰素治疗、各种激光治疗等1,2。这些治疗手段普遍存在损伤大,有一定副作用等缺点。不但效果欠佳而且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如皮质激素被认为是治疗血管瘤的首选药物,对增生期血管瘤有效率为 30%903,但是同时它存在的副作用有延迟骨架生长、损害机体的免疫能力等4。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对血管瘤患者有重要意义。细胞凋亡

4、(apoptosis)是多细胞有机体为调控机体发育、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调控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血管瘤自发消退的过程中无炎症反应,无组织坏死,非常符合凋亡的过程,因此许多研究者推测可能是由于增殖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导致血管瘤自发消退。促凋亡基因 bad是 bcl2 家族中的一员,其对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及其退化的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为此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以及正常皮肤组织中 bad 的表达水平,以探讨 bad 基因在血管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材料来源 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 20022006 年皮肤血管瘤存档蜡块

5、 50 例,其中男性 25 例,女性 25 例。血管瘤所在的部位主要有头皮、前额、眼睑、耳背、颈部、背部、上臂、大腿、手和足的皮肤等。患者术前均未做任何辅助性治疗。112 材料分组 蜡块切片厚 5m,贴片于涂有多聚赖氨酸的洁净载玻片上,置于烤箱烤干待用。常规 HE 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按 Mulliken 分类标准并结合 PCNA 的3表达进行分组:增生期血管瘤 22 例,退化期血管瘤 28 例。另取瘤组织周围正常皮肤组织 5 例作对照。12 主要试剂和仪器121 主要试剂 即用型鼠抗

6、人 PCNA 单克隆抗体(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即用型兔抗人因子相关抗原多克隆抗体(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浓缩型鼠抗人 bad 单克隆抗体(美国 Santa Cruz 公司); 超敏即用型SP 通用型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福州迈新生物有限公司); DAB 显色试盒及多聚赖氨酸(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22 主要仪器 YWY781 型医用微波仪(250W,50Hz),浙江临安电子器材厂生产;家用高压锅。13 方法131 常规 HE 染色 取材、固定、脱水、透明、切片和 HE 染色。132 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 bad、PCNA 和因子相关抗原 主要步骤: 组织切片 5m

7、,常规脱蜡至水,蒸馏水洗; 3%过氧化氢 37孵育 10min 以抑制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PBS 洗 45min; bad 采用微波抗原修复(3 档,10min),PCNA 采用高压抗原修复,因子相关抗原采用胃酶消化修复抗原,PBS 洗45min; 正常羊血清 37孵育 10min 以减少非特异性反应; 一抗(bad,1: 150;)37孵育 1 h,PBS 洗 45min; 生物素标记的二抗,37孵育 10 min,PBS 洗 45min; 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复合物 37孵育 10 min,PBS 洗 45min; DAB 显色液显色,自来水冲洗终止反应; 苏木精复染,脱水,透明

8、,封片。用 PBS 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人扁桃体作为 bad 的阳性对照,4人正常皮肤表皮作为 PCNA 的阳性对照。133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判断 bad 和因子相关抗原以胞膜或胞浆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反应,PCNA 以细胞核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反应。阴性对照除细胞核染成蓝色外,胞核和胞浆内无棕黄色反应物。采用 HPIAS2000 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报告管理系统(同济千屏影像公司)对 bad 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每张切片随机选取 5 个完整而不重叠的高倍镜视野(400),测定每个视野下阳性反应的平均光密度、阳性反应面积和所有细胞总面积,计算阳性面积率。以每例 5 个视野的平均光密度、阳性面

9、积率的平均值作为该例的测量值。 (阳性面积率单位面积中阳性反应的总面积/单位面积中细胞的总面积100)134 统计学处理 对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阳性面积率作单因素方差分析和 SNKq 检验,检验水准 为 0.05。2 结果21 PCNA 的表达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核内弥漫分布棕黄色颗粒,PCNA 表达强。退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核被苏木精染成蓝色,胞核内有少量棕黄色颗粒,PCNA 表达弱。 22 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增生期和退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胞浆内弥漫分布棕黄色颗粒。23 bad 的表达退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胞浆内棕黄色颗粒较多;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胞浆内无棕黄色颗粒;正常皮肤

10、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内无棕黄色颗粒。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增生期组的平均光密度为 0.04960.0152;退化期组的平均光5密度为 0.17510.0349;正常皮肤组的平均光密度为 0.05240.0164。增生期组的阳性面积率为 0.10470.0103;退化期组的阳性面积率为 0.29430.0371;正常皮肤组的阳性面积率为 0.11030.0132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 q 检验,退化期组与增生期组之间、退化期组与正常皮肤组之间,bad 的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增生期组与正常皮肤组之间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

11、0.05)。表 1 血管瘤不同时期 bad 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阳性面积率(略) 3 讨论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在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新生儿的患病率为 1.1%3.8%,至 1 岁时可高达 10%。血管瘤可发生于身体各处,尤以头颈部多见,但也见于内脏。其自然病程经历增生期、退化期和退化完成期三个阶段。病理组织学上,增生期血管瘤表现为内皮细胞核肥大、内皮细胞过度增殖,形成含有毛细血管大小的管腔或无腔的肿块;退化期血管瘤表现为内皮细胞数量减少,内皮细胞核变扁平,血管腔扩大、血管壁薄,血管之间结缔组织增多;至退化完成期,可遗留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间质纤维化和脂肪组织沉积。目前为止,关于血管

12、瘤发生、发展及退化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已有的研究发现,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多种血管形成因子呈高表达,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5、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6;雌激素受体呈高表达7;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数量较正常组织高很多,而退化期血管瘤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减少,至退化完成期肥大细胞数量可恢复正常8。另外,有报道血管瘤的发生以及退化还与内皮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的不平衡有关9。细胞凋亡(apoptosis)是多细胞有机体为调控机体发育、维持内环6境稳

13、定由基因调控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血管瘤自发消退的过程中无炎症反应,无组织坏死,非常符合凋亡的过程,因此许多研究者推测可能是由于增殖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导致血管瘤自发消退。Iwata10等证实了血管瘤组织中存在较高的细胞凋亡率。Razon 等11报道应用 TUNEL 法测定,发现在增殖期血管瘤中细胞凋亡水平低,而在退化期血管瘤中凋亡水平则升高 5 倍,免疫荧光双标记实验表明至少三分之一的凋亡细胞是内皮细胞。程立新等12报道 Bcl2 这一凋亡抑制因子在海绵状血管瘤及蔓状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较毛细血管瘤中的表达高。根据我们实验室的多年研究及文献报道,依据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点并结合临床,将传统的命名

14、血管瘤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毛细血管瘤是属于血管瘤类型,而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属于血管畸形,因此可以推测为什么血管瘤会自发消退而血管畸形却不会消退。bad 是首先从鼠的 cDNA 文库克隆鉴定出的促凋亡基因,其后又克隆出人的同源基因,它属于 bcl2 家族成员。双杂交和序列分析显示,bad 与 bcl2 和 bclxL 结合,具有促进凋亡作用,故名 bad ( bclxL/ bcl2associated death promoter) ,它存在 bcl2 家族成员 BH3 同源结构域和序列。与 bax、bak、bcl2 和bclxL 相似,BH3 结构域是 bad 与 bcl2 家族蛋白结

15、合所必需的,突变的 bcl2 和bclxL 不能与 bax、bak 结合,而 bad 却可以与它们结合13,14 。过去已知 bad 的促凋亡作用依赖于与 bcl2 或 bclxL 结合,bad 必须与 bclxL 结合诱导凋亡,细胞外的 bad 通过与一种细菌毒素的转运结构域结合进入细胞, 诱导凋亡。最近 Hong等15发现,bad 在某些病毒感染时可与病毒受体结合,可能通过酪氨酸激酶途径激活细胞凋亡。因此, bad 作为调控细胞凋亡的重要成员,其在肿瘤中的研究一直受到重视。bad 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具有重要的意义。Ichinose 等16发现,bad 蛋白磷酸化后失活,失活后的 bad 可

16、加剧胶质母细胞瘤和前列腺癌的恶性转化。7Kohler 等17则发现,bax 和 bad 的高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的预后不良相关,可以作为一个预后指标。在 bcl2 和 bclxL 过表达的情况下,bad 可直接诱导凋亡,具有治疗意义18 ; 在直肠癌组织中,bad、bcl2 的异二聚体减少有助于癌的进展,促凋亡的 bax 和 bad 与抗凋亡的 bcl2 和 bclxL 竞争性结合形成二聚体调节凋亡19 。本实验中,bad 在退化期血管瘤呈高表达;bad 在增生期血管瘤呈低表达;bad 在正常皮肤组织呈低表达。经 q 检验,退化期组与增生期组之间、退化期组与正常皮肤组之间,bad 的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增生期组与正常皮肤组之间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提示,bad 基因通过诱导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凋亡而促进血管瘤由增生向退化的转变。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